使用“雨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实践初探论文_罗跃姝

使用“雨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实践初探论文_罗跃姝

(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各行各业的改变,教育模式也在新的时期遇到了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越来越多的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应运而生,强调要变“先教后学”为学生“先学后教”。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平台共同合作打造的软件“雨课堂”,成为了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工具。本文从使用“雨课堂”的实践出发,探讨其在翻转课堂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雨课堂”;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与“雨课堂”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首先在美国初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在21世纪初在本国本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成长,之后,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渐被世界各大教育强国所采用。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主要指的是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颠倒为“先学后教”的模式,将教师教学的时间重新分配调整,学习的主动权不再由教师掌握,而是真正的放在了学生手上。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师不再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基础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提前在相应平台上自主完成,自主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了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阅读电子书、直接收看课程讲座等。此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在线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和探讨。基于此,原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基础知识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围绕基础知识展开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还能够在平台上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风格,教师能够根据课后平台返回的数据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翻转课堂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在内涵上有所重合,这些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便捷、灵活和生动,充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参与度。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势必会带来高校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2.“雨课堂”

雨课堂是有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平台共同开发研究的一款软件,其能够连接教师与学生终端,将复杂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师课堂使用的PPT与微信中,搭建起了学生与教师时间的桥梁。雨课堂的使用非常便捷,基于移动互联网络,学校只需要在多媒体电脑上下载安装雨课堂客户端,嵌入PPT之中,连通校园网即可,教师与学生只要能够有一部能上网安装了微信的手机即可。通过“雨课堂”,学生能够在课前、课上与课后的每一个环节与教师互动,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的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搜索雨课堂小程序或直接扫描教师发布的课程二维码。就能够加入教师班级,教师可以通过发布视频、习题、语音等方式将课前预习的要求推送到已经加入班级的学生手机里,师生之间可以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此外还能在专门的讨论去进行讨论。课上,学生可以进行实时课堂习题练习,教师能设定答题时间,实时接收答题的准确率,学生能够通过弹幕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甚至还能收到教师的红包奖励,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死气沉沉的氛围。课后,学生能够点击教师课件回放,对不理解的幻灯片等内容进行标注,教师能够得到学生反馈,后台还能自动为教师生成课堂教学数据与报表等,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立体全方位的支持。

二、“雨课堂”在翻转课堂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1.课前推送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搭建师生课前沟通平台

前,教师积极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将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的慕课视频、讲座、测试题或者其他资料通过雨课堂发布给学生,并设定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截止时间点。学生接收到教师发布的“任务”之后,开始进行自主学习,并可以通过雨课堂,将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在讨论区发布,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能够通过后台实时查看已经完成自主学习的学生人数,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雨课堂”提供了翻转课堂所需要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平台和渠道,搭建起了师生之间的课前沟通平台。通过自主学习,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教师也能够根据后台和讨论区的反馈,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知识盲区,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2.课上多种模式促进师生互动,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通过雨课堂进入课程后,可以直接进行课堂签到,省去了传统课堂的点到或签到的时间。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的PPT可是实时传输到学生手机上,学生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能够点击选项“不懂”,教师可以在后台收到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外,教师可以在线发布课堂练习题,学生听取教师讲授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同步练习题,教师实时展示学生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启实时课堂弹幕,学生可以通过弹幕与教师实现互动,还能够给教师留言。教师提问模式可以采用随机点名的形式,这种“抽奖式”的提问方式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给予课堂红包奖励。总之,“雨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互动模式,教师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需要深入剖析和讲解的知识点,课堂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这些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真正实现课堂开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理念。

3.课后反馈与评估报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当教师结束课堂教学之后,“雨课堂”会及时将课堂数据推送给教师,包括学生的学习掌握报表、学生签到人数与时间、学生答题情况正确率统计等,并且会根据这些数据生成相关的分析报告。教师能够根据课后的反馈与评估数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知识盲区和需求,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实时调整,有针对性性的解决教学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到留言讨论区回答学生提出的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发布课后练习等。这种形式能够真正做到课后有思考,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小结

“雨课堂”是对于实现翻转课堂大有助益,其内在设计处处体现着翻转课堂的理念,满足了翻转课堂的需要,是翻转课堂建设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截止2018年暑假,全球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雨课堂”,目前已经有接近500万的师生利用“雨课堂”完成教与学的互动。当然,在实践中,“雨课堂”也体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些教师的参与度不足,“雨课堂”的使用与建设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并且需要由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但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不足导致参与度低,目前,参与“雨课堂”建设的大多都是年轻教师。第二是一部分学生参与性不足,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部分学生还不能适应脱离“记笔记”的传统学习方式,羞于在平台上与教师互动,因此往往比较沉默。再次就是教学资源库的搭建的困难,雨课堂及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但是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在进行高质量的资源库建设时感到疲乏,因此如果能够有专门的团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库,将大大提高教师使用雨课堂的参与度。尽管“雨课堂”的使用仍面对一些不足,但其仍是我们进行翻转课堂建设可以使用和实践的重要工具,能够促进教学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思考[J].现代交际,2019(2).

[2]张颖,冯从经.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2).

[3]胡景.雨课堂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

作者简介:罗跃姝(1992.10-),女,四川德昌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传播学等相关研究。

论文作者:罗跃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使用“雨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实践初探论文_罗跃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