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探析论文_李敏

供给侧改革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探析论文_李敏

(安徽省安庆工业学校,246004)

基金项目:安庆市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方式研究》

(课题编号 AJKT2018 -091)

摘要: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我国实施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阐述了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举措。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中职学生;重要性;培养举措

“工匠精神”是当今时代我们召唤的职业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中职教育阶段是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关键期。供给侧改革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职学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措并举,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一、供给侧改革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在供给侧改革目标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背景下,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十分清晰的目标。这其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就要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重点培养。“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力量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对于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情况下,就会让学生在毕业之后顺利地步入工作岗位上,展现出学生的自身价值。中职学校从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要求出发,能够有力的完善教学方案,在实行专业化教学模式下,也会让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强化[1]。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教学的改革会让供给侧改革获得有力支撑,这让中职学校更好地走上优质化道路获得了前提条件。

二、供给侧改革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举措

(一)高度重视,科学构建“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体系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全面、客观地分析供给侧改革要求,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性质、特点等,高度重视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其作为日常各专业教学中一项关键性工作。中职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以“工匠精神”为基点,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根据专业课程改革具体情况,结合供给侧改革具体要求,科学构建“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体系,有效指导各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全面、深入就业市场,做好各方面调研工作,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中职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优化调整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内容巧妙融入其中,有效指导专业课程教学,在教与学过程中促使中职学生全方位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多层次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为实现专业精细化教学做好铺垫[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匠精神”培育平台

在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多和行业企业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合理化的“工匠精神”培育平台,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训实习机会,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培养自身“工匠精神”,在实训实习岗位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品质,在展现出学生自身价值的情况下,也会让学生更好地彰显出“工匠精神”的内涵[3]。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客观分析供给侧改革现状,结合自身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等,采用多样化校企合作形式,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科学构建“工匠精神”培育平台,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多层次培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成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的重要传承者。

(三)注重“工匠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从供给侧改革背景角度出发,中职学校要根据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培养情况出发,要在“工匠精神”之中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比如,积极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获得较强的责任意识,在学习中树立合作意识等。其次,从人才市场要求角度出发,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展现出特色,在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在其中合理地彰显出企业文化,也可融入职业文化特征,这是对新颖的人才理念培养的体现。在运用了校园文化建设优势的情况下,也会让学生的“工匠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职学校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开展教学时要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工匠精神”进行合理定位,最好从“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着手,形成一系列完善的“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体系,这其中就需要拥有强健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的各个方面成了中职学校关注的重点,在对教师培训方案进行重点调整和优化的情况下,也应让教师队伍充满“工匠精神”。同时,借助再教育学习,引导各专业教师全方位正确认识“工匠精神”,让他们学习相关理念与知识,并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比如,技能比赛、专题讲座,不断提高他们“工匠精神”的培养技能,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以此保证教育教学获得有力支撑。所以,结合教师队伍资源的优化,为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提供载体,最终,促进了中职学校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必须运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工匠精神”,科学构建“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体系以及培育平台,在开展教育教学的同时,就要对“工匠精神”进行重点强化,要从基本内涵、具体要求等层面出发,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落到实处,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希望在供给侧改革形势下,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和传承,从而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更多“契合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学.育匠人 筑匠心——中职在校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06):40-44.

[2]黄礼锵.基于供给侧改革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及培养策略分析[J].职业教育,2017(10):35-36.

[3]郭琴.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旅游类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228.

作者简介:李敏,女,安徽安庆人,安庆工业学校,高级讲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供给侧改革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探析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