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论文_周黎君

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论文_周黎君

(资中县水南镇实验学校 资中 641200)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玩起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有兴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教师如能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

一、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一课的导入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路披荆斩棘保唐僧西天取经,在途中,唐僧被妖怪抓走了,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如果在孙悟空师兄三人中只派其中两人去攻打妖怪,孩子们,你们准备怎么安排这次迎救大战呢?”我采用学生熟知且又极度喜爱的《西游记》创设情景,尤其是一句“老师也非常喜欢”一下子拉近与学生装的距离,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被调动了起来,该环节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顺利导入新课,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二是初步地感知了组合的知识。这为讲解新课作好了铺垫。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导入更是一门艺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就需要有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

在这一课结尾时,我采用前后呼应的方式,让孩子们用“孙、行、者”这三个字排一排给孙悟空取不同的名字这个活动,这里蕴含着一个三位数的排列与组合,这个活动不仅趣味性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深化。当老师一说到孙行者,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是者行孙,老师趁势便问:“用这三个字是不是就只能给孙悟空取这两个名字呢?学生左一句:“还有,还有”右一句:“还有,还有,”师便问那究竟能取几个名字呢?你们能不能用我们这节课学的有序的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呢?通过小组合作,很快就给孙悟空取出了六个不同的名字。这个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做到”言尽意无穷“给学生留下丰富联想的空间,使其回味无穷。一堂课的结尾犹如一首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言无穷的效果。

二、让学生感悟体验,培养参与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创设生活情景,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如在教学买一个5角的拼音本时,怎么付钱,我把它设计成“小鬼当家“模拟购物,每个孩子都很勇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阿姨,你好,我想买一个5角的拼音本,我有五个一角的硬币“;“阿姨,我有两张两角的,一张一角的,可以买到一个拼音本吗?”“谢谢阿姨,阿姨再见”。在这个轻松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

2.组织游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宜游戏教学,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直观阶段。有着天真浪漫,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怀有“好玩”的倾向,据专家研究表明,人的学习效果好差同自身精神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水平时,其学习、工作的效率将事半功倍,游戏有利于培养观察力,有利于发展学生装思维能力,有利于强化记忆。

在本课教学中,教学组合时,3个小朋友每两个小朋友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老师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孩子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孩子马上就对老师说“老师,我认为可以找3位小朋友握一握,”“你们觉得这个主意好不好”“感谢这位同学的好计谋”,于是游戏教学便成了这一内容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游戏中同学们找到了正确的结果,身心得到了愉悦。在进行排列与组合对比分析时师问:“为什会用3个数字可以排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而3位小朋友,每两位小朋友握一次手,却一共只握了3次手呢?”这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来说的确太深奥了,在此教师又安排了一个小小的游戏,两个数字娃娃站在不同位置握手,孩子们观察到发现交换位置后,两个数字娃娃组成的两位数发生了改变,而握手的仍然是原来这两个人,老师小结“排数的时候,两个数交换位置可以得到不同的两位数,而握手与顺序和位置无关。

3.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国际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你听了,但是你忘了;你看了,把它记住了;你做了,你就理解了。”目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应该从他们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一课时,用1、2、3三个数摆不同的两位数时,我安排孩子们小组合作,一人摆卡片,另一人把摆的数字记在白纸上。老师要看哪一桌的小朋友摆得最全,最有顺序。同学们是积极动脑寻求怎么摆才会不重复也不漏掉的好方法,老师只听到孩子们私下说“这么摆没有顺序”,“好的,这样摆别人一看就明白”,“再看看,我们摆漏了没有”,看到孩子们能如此地合作,作为一名教者,一种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感动之余,我不禁思考,我们教师是否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自由探讨的时间和空间,我想只要你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去探索,他们一定会还你一种别样的精彩。

总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

论文作者:周黎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论文_周黎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