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启示_高考论文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启示_高考论文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的特点与教学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文科综合论文,地理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地理试题内容分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地理科试题内容与去年比较,今年试题重要内容分布趋势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课程大纲或课程标准的以下各部分。

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数理性质强, 意义重要,历来是考试和教学的重点,去年的地方时,今年的太阳直射点移动都是合理的取材点。

2、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点部分, 是岩石圈和水圈的合并,内容多重点也多。去年主要是外力作用和河流补给,今年主要除外力作用外,内力作用和海洋水作用突出。这部分内容应该是考试不容回避的。

3、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这是高中地理课程人文地理部分的基础内容,两年都是工业区位,对于尚在工业化中的我国而言,是符合国情的。

4、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这是高中地理中的应用地理部分,将系统地理的原理与区域地理的实例结合起来,体现地理理论的使用价值,内容丰富,也是命题容易取材的部分。虽然是选修课程内容,但都占有较大的分值。去年涉及荒漠化、农业低产区整治,今年涉及河流治理、山区开发、资源跨区域调配。

5、世界地理。世界地理是义务教育7年级地理课程教育内容,内容虽然已经过于典型化,但仍对高中系统地理区域案例的不足以补充,所以地理高考仍不能完全摆脱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地理课程的空间性广泛体现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气候类型两年都用了,去年有世界的居民,今年用了认识地区和国家的部分内容。

二、地理试题的评价

地理高考命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问题在所难免,但对试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力求命题质量逐年有所提高,以实现对高校招生和学校教学的两个“有利于”。

1.试题的取材和组合

今年试题的取材和组合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合理的,也有一些创新和亮点。例如,将小区域的平面图与三个剖面图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地形、水文等问题,内容和形式都很好。可惜的是没有充分利用和用好这组图,提问不够明确,包括部分平时较好的考生不会从课程没有要求的河谷地貌的角度答题,而地形知识结构完整又不能多得分。再如地下水、天然气和石油的储存状态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虽然课程、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据常识和看剖面图还是可以判断的。再如联系物理、生物课程内容,研究多地点之间的选址问题和叶绿素的季节变化问题,有一定的新意。但前者提问形式可导致猜测得分,后者叶绿素的数量及其变化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上述新意的实现。

船只航行题目、火山与板块题目的内容和组合方式都比较陈旧,缺乏新意。

2.试题的提问方式与要求

今年试题的提问方式与要求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合理的,在某些方面也有所改进,上文分析中已有所涉及。

通过经纬网判读地理位置,分析所在地理环境,估算空间距离等,都是比较好的提问方式,但经纬网估算距离要求高了一点,供选择的两个数据太接近了一点。

用物理多个力平衡的实验方式图来分析产业布局因素的权重问题,提问形式比较新颖,难度也不大。海水特征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加上叶绿素含量曲线也有创新性,但由于迁移生物学知识不够,提问就显得不够明确。

海啸是热点问题,没有回避,但是从历史上的海啸提出问题有新意。火山处于三大板块交界处,提高了对空间判断的要求,也是合理的。

提问也存在一些模糊之处,如桅杆日影的日变化问题、古代文学描述的农历月份问题等。对小区域剖面地形特征、整体地形特征的提问,对土地利用潜力的提问等,与参考答案对照,存在问答之间要求不够吻合的问题。

3.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今年试题的参考答案多数正确和准确,评分参考在大的分数配置上基本合理,地理试题部分达100分,其中卷Ⅰ11道题44分,卷Ⅱ2道题56分。

参考答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结构不完整。地形特征不包括地势特征是一大失误, 对于引导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不利。土地利用不包括旅游用地等非农业用地,知识结构不完整。

(2)表述不够达意。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会产生歧义, 学生不可能答出。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忽略了喷出地表这一关键。

(3)概念含义不够明确。土地利用与开发水能不是一个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潜力也不是一个问题。“果树业”的说法也不妥。

三、考生考试成绩分析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卷共300分。其中第Ⅰ卷(选择题35题)共1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4题)共160分。地理、历史、政治三科各100分。

从考生成绩统计数据比较可知,2005年文综第Ⅱ卷总分160分,平均分70.40分、得分率44.00%,分别比2004年低11.68分和7.30%。其中地理总分56分,平均分21.76分,得分率38.86%;历史总分52分,平均分25.5分,得分49.04%;政治总分52分,平均分23.14分,得分率44.5%。地理学科是三科中最低的。

从涉及到地理学科的题目来看,第36题为地理学科题,总分36分,平均分12.78分,得分率35.50%。第39题为3个学科综合题,其中第(1)、(2)、(3)小题为地理题,分数20分,平均分8.98分,得分率44.90%。比同题中政治、历史的得分率分别高8.55%和低2.00%。

四、考生答题错误及原因分析

36.(1)简述剖面地形特征,综述小区域的地形特征。

考生答题主要错误及问题 原因分析 对教学的启示

(1)答题不分设问的两个层 审题失误,没有看清 综合题答题训练要强化

次(一个层次是三个剖面的 题目的要求,或没能 审题,分层次作答,尤

地形特征,二是该小区域按题目的要求作答.其是简答题更要注意.

的整体地形特征),或层次 (去年的36题,因题目本

混乱. 身设问分的层次多,有6

个问,所以这方面的失

误就会少一些.)

(2)三个剖面地形特征的描 地形特征的概念认识 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尤

述只答到地势走向,或只粗浅,考生不懂得要

其是自然地理概念,在高

答具体的海拔高度,或只从几个方面来归纳地 考复习中要吃透大纲、考

答河床深浅,多数考生没形特征.这个问题与

纲精神,要适当地将概念

能答出具体的地形类型名

大纲或课标、教材要 拓宽延伸,要注意设计一

称.求不明确有关. 些概念表述的题目,对学

生进行强化训练.

(3)河谷、宽谷、窄谷、峡 局部地区的地形部位 教材没有太具体或直接

谷等地理事物的名称无法

特征概念不清.教材

要求的内容,如何进行

正确表达,多数考生只会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要 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是

描述河床位置较高、较 求,教材、大纲只有

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环

低,或河床深浅,或水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部分 节.比如如何从等高线

高低,甚至答成地上河、才有要求具体部位特 地形图的部位特征,迁

悬河等.对剖面的描述,

征,如山脊、山谷、

移到局部地区的地形部

绝大部分考生遗漏了河谷

鞍部、陡崖、缓坡、 位特征.

特征的变化.陡坡等.因此,学生

高考复习这方面的题

目训练少,回答这类

题的能力有限.

(4)三个剖面的地形类型答 这是基础问题,基础知 加强初中地理教学,高

出来了,但是大量考生将识不扎实.原因之一, 考复习要注意如何将初

cc答成平原,将BB、AA有陆地地表的五种类型划 中的内容提高到高考要

的答成高原或高原山地;

分依据不清楚,不知道 求进行拓展延伸.

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类型也

如何从具体的绝对高度

无法正确答出山地、丘 和相对高度来判识五种

陵.类型:原因之二,不懂

得怎样利用剖面图的垂

直坐标的高程来判识绝

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5)综述小区域的整体地形 审题能力差,没有抓高考复习综合训练要注

特征,错答成“黄土高 住题目中的“亚热带

意培养学生如何捕捉和

原”、“华北平原”等. 季风区”再结合三张

充分应用题目中的已知

剖面的海拔来判定该

条件(也就是信息).

小区域属于我国的南

方低山丘陵.

(6)错别字多,典型的有: 学生综合素质低,尤

丘陵(丘林)、峡谷(狭谷)、 其是语文素质低.

崎岖(崎曲)等.

对题目的看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大纲、教材对于剖面图的功能目标,主

要是分析某一剖面线方向地势起伏变化的状况.因此,题

目有误导学生往地势高低变化方向去回答问题,没能答到

核心的地形类型和部位特征,造成得分率极低(21.25%).

36.(2)说明小区域土地利用潜力及开发利用应注意问题。

考生答题主要错误及问题原因分析

对教学的启示

(1)和第(1)小题一样,没审题失误,回答综合

加强训练.

有按题目的要求分为“潜

题思路不清晰,表述

力”和“问题”两个方面

能力差.

来答,答题层次零乱.

(2)“土地利用潜力”答原因之一,审题不 加强概念教学,土地指

成:土壤肥沃、光热充 清.将土地理解为地

什么?土地包括哪些内

足、地形平坦、雨热同期

区,也就是把题目理

容?这样具体的问题要讲

等自然区位优势;甚至答解为在该小区域地区 深讲透.另一方面高二

成:有充足的劳动力、靠开发利用,而不是 复习综合训练设计的语

近市场、交通便利、科技

“土地”的利用.原

言要多样化,以提高学

发达等社会经济区位优 因之二,对“潜力”

生在考场上应对新词语

势.两字理解偏差,多数

的理解能力.

考生理解为“优

势”,也就是错误地

理解为在这地区开发

利用具有什么优势.

(3)“土地利用潜力”简单 对“潜力”的含义更 加强概念教学,训练题

答成潜力大或潜力小,未是不懂,无法作答. 注意词语变化,注意同

能展开具体的说明. 类辨析题的训练.

(4)绝大部分考生对“土地 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 深入研究教材,尤其是

利用的潜力”无法答出 的一个问题,也就是

要注意不同章节的教

“开发水能”. 土地利用的范畴是否 材,互有联系的概念的

包括开发水能. 科学整合.

(5)发展立体农业写成“立 对区域特征一知半防止学生死记硬背,重

体开发”、“农业布局”、 解,对不同土地类型

在理解,注意成因原理

“生态农业”、“混合农

的开发利用的原理不 的教学,注意地理事物

业”等.清,更对我国南方低

内在联系的分析.

山丘陵为何要注重发

展立体农业不理解.

(6)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对生态问题、环境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学

一问,多数考生“水土流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没 习和考试的主线,人地

失”四个字都能答出,但是 有弄清楚.另外,考生关系不协调发展产生的

用词很不准确,不科学地答 对“问题”和“措施” 问题及原因、引起的后

成“保持水土流失”、“加 两词的区别比较模糊. 果以及如何治理这些重

强水土流失”、“保持水

应该是:保持水土是措

要的环节和层次在教学

土”,甚至答成“保持土施,水土流失是问题;和复习中要讲深讲透,

壤”等.能十分准确地答出 陡坡开荒是问题,防止

反复训练.

“避免陡坡开荒,防止水土 陡坡开荒是措施.

流失”的极少.

(7)将问题写成土壤盐碱这是比较差的考生,

始终要把地理事物空间

化、土地荒漠化.位置判断错误,或根 分布作为最重要的一个

本就不懂得判断位 基础贯穿初、高中地理

置. 教学和高考复习.

(8)一定数量考生问题答成 没能抓住区域土地开防止死记硬背.

“避免滑坡和泥石流等地

发利用产生的核心问

质灾害”. 题,主次不分,死记

硬背.

对题目(1)土地利用的潜力,“潜力”两字概念太模糊,太专业化,造

的看法成学生对答题的方向很不明确.如果设问改成土地利用的方向

就比较符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

(2)参考答案将“开发水能”也归到土地利用的潜力,似乎比较勉强.

(3)题目设问不够到位,除了“潜力”两字模糊外,注意的问题

一问中“问题”两字也很含糊.

36.(3)扼要说明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考生答题主要错误及问题原因分析 对教学的启示

(1)有利因素答成:“有利 审题严重错误,将题

地理教学不仅要教地

于改善环境”,或“有利

目的含义理解为水能 理,还要教语言,由于

于增加收入”,或“有利

开发的好处和意义. 语言基础差,对语句的

于农田灌溉”等.

阅读理解能力差.

(2)有利因素之一,答成地 答题不严谨,不科 培养答题的严谨性、科

处地势的第二、三级阶学,平时死记硬背, 学性,加强对空间位置

梯.

不懂得空间位置如何 的判定.

确定.

(3)“水量”、“水资 地理概念不清,很难复习要讲清概念,要精

源”、“降水量”、“降 在综合考试中理清思 心设计整理一些易混、

水”、“流量”、“水能 路,准确表达.

易错的概念对比题目进

资源”等概念混为一谈. 行强化训练.

(4)答了落差大,少了有峡 对水能成因理解不 地理学科是边缘学科,

谷:答了落差大,有峡 足,峡谷河段水流 与物理、数学、化学等

谷,又少河流流量大.答急,动能大;落差

自然学科联系密切,教

题要点很不完整.

大,势能大;这些基 学中要充分联系有关的

本的物理学原理不清

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在

楚.理解的基础上对地理事

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5)错别字多,典型有:语言文字素质差.

“峡谷”写成“狭谷”.

(6)“有利因素”答成“水 不理解题意,问的是注意因果关系的分析.

能资源丰富”. 原因,回答的是结

果,用结果回答结

果,没展开对原因的

分析.

39.(1)计算火山顶与海底之间的相对高度,判断城市和国家的名称。

考生答题主要错误及问题原因分析 对教学的启示

(1)相对高度计算错误,多 不懂得如何判读等值 初中地图的知识是地理

数错误有两种: 线:错将等深线读成

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更

187米(1000-813)-8263米 等高线;相对高度的

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能力

=(-7450-813)

概念不理解.

要求:等值线图是分析

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

化的一个手段.

(2)位置判断错,无法答出 世界地理知识贫乏, 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

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

重要的地名、物名识 发展、变化都有时空

(3)位置判断正确了,知道 记能力差;如何应用

性,时空定位是解题的

是东南亚,但国家错答成

经纬网,判读空间位

重中之重,位置判断错

马来西亚. 置能力差,无法确定

了,一切都错了.因此

(4)印度尼西亚答对了,但 是东南亚. 空间位置如何确定“要

不知首都是雅加达,写成

作为高考复习的第一专

万隆、吉隆坡等.

题.”

(5)错别字多,国家和首都 教师教学对这方面的 严格要求,加强识记训

的名称都是专用地理名要求不严格,学生更

练.

词,因此失分严重. 是不认真.

对题目

地名、物名的考查最好变换一种形式,如果太直接地填写地名、

的看法

物名,又加上所占的分值太高容易误导学生死记硬背,也就是

命题要相对灵活,不要出死题.

39.(2)判断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考生答题主要错误及问题原因分析 对教学的启示

1、答题没分边界类型和板 1、六人板块分布掌 1、教学要注重地理学基

块名称两个层次作答,要握不牢固.本原理和语言科学表

点不清.2、板块运动的原理 达.

2、答题没能用地理学科的 不理解. 2、教材有关地理事物成

术语,“消亡”写成“消3、板块“碰撞挤因原理的示意图要细化

灭”、“死亡”等. 压”、“俯冲消亡” 分析、深化掌握.

以及“张裂、生长” 3、切忌死背图表数据.

等概念混乱.

4、板块的界线(生长

界线和消亡界线)不

能区分.

39.(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考生答题主要错误及问题原因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1、板块将岩浆挤出地表.1、板块构造的理论 1、地理事物发生、发

2、板块相撞形成张裂. 含糊不清.展、变化的原因和原

3、板块挤压,使火山被挤 2、关于板块构造的 理,都是重要的基础知

出海面.

重要名词,如:生 识,不能说地震很重

4、地震产生海啸,海水运 长、消亡、张裂等不 要,火山就不重要.

动撞击火山使火山喷发. 理解.2、深透理解大纲和教材

5、海水压力大,挤压海3、地表与火山的原 的精神,高考复习适当

底,岩浆喷出. 理混淆. 拓展延伸教材的内容.

6、海底石油开采,诱发火 4、地球内能释放的

山喷发.

原理和形式不清楚

7、大多数考生只会答出: 5、火山喷发的过程

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无

不了解.

法答出岩浆上升.

对题目的看法

教材中没有火山成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命题

有点脱离中学教学实际.如果换一个角度检查

地球内能释放的形式更能体现大纲的精神.

五、平时地理教学与高考复习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1、统筹平时地理教学与高考复习之间的关系

为了在素质教育范围内提高应试能力,学校地理教学应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健康心态,狠抓基础、狠抓规范,走出平时轻视地理学科、临考加码突击的怪圈。学校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应保证地理学科有足够的课时。学校在配备教学资源和营造教学环境时应特别注意地理教学的特殊需要。要像鼓励地理教师使用声像媒体一样,鼓励地理教师创造和用好传统媒体,特别是用好教材。尤其是高中,一定要保证平时地理教学的质量。

2、设计合理的地理教学过程

地理课程大纲或课程标准、地理教材,都是面向全国的,而师资、生源、地方教学资源与环境则有很大的差异。在课程、教材确定的前提下,教学过程的设计具有决定意义。地理教学师生互动应当确保重点,循序渐进,先慢后快。义务教育7年级地理教学应降低难度,放慢进度,重在构建知识结构和思路方法框架。8年级地理教学增加学生自学分量,提高深广度要求,迁移应用已有教学成果。统筹教学全过程,则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应有不同,切忌模式化,力求实效。

3、加强地理教学教材中的概括和提升

地理教学经历了“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满堂做”的形式变革,有很大的片面性,应予纠正。应当从教学要求出发,宜灌则灌,宜问则问,宜练则练,宜做则做,形式为实质服务,声像教学尤其要加以引导,使其为重点、难点服务,解决其他方式不能解决的问题。平时教学与复习均应注重概括与提升,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巧,而不是停留在直观感悟层面,停留在模仿、盲目熟练层面。考查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思路与方法。直观是为了抽象,感性是为了理性,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将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变成降低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不可将死记硬背理论文字表述和套用解题程式作为主要的复习形式。

标签:;  ;  ;  ;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启示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