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预习;质量提升
基于新课标的全面推行,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借助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实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的目的,并积累丰富的数学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应该提前准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进行预习,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确预习目标
进行课前预习,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预习目标,预习目标作为预习的方向,对预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为学生制定预习目标的时候,不会征求学生意见,大部分都是教师直接制定好预习目标再通知学生。这种情况下制定的预习目标,比较笼统,没有办法很好地保证预习效果。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想法,跟学生沟通之后,师生一起制定预习计划,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师掌握教学节奏的目的,又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要求。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之前,需要制定预习目标,在跟学生商议以后,师生就预习目标的设定存在一些分歧。教师认为,学习这些知识首先要对概念做深入地了解,而学生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应该多做一些练习,通过练习来找到解题的方式。师生沟通以后,教师为学生编制了下面的教学计划:1.多种方法解方程8(x-4/7)=2;2.某学校因为设备老旧,更换了150台计算机,这个更换量是去年的3倍,而去年的更换量时前年的3倍,那么前年这个学校更换了几台计算机;3.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尝试阐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在这个计划当中,不仅有对概念的理解,还有习题练习,这样可以同时满足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二、布置预习作业
布置预习作业,一方面可以明确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另一方面,布置预习作业也可以促使学生都预习,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当然,作业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一般课本中一两道练一练、试一试比较适合作为预习作业。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三、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探索结论形成过程
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等知识的预习,往往习惯于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碰到疑难问题,就等到教师讲解时才去被动接受。用这种做法来学习知识,就算理解了,也很肤浅,就是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新课程指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应该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寻求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还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前时间进行预习,准备材料,亲自实践。即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来解决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定理、公式形成的过程。这才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理想目标。预习应用题时,可通过画线段或图示的方法帮助理解题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正确思路。对于几何图形方面的问题,可通过剪剪拼拼的方法增加感性认识。比如在讲“平行线”时,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践探究。即选用不同的材料自制教具,依据教科书中的“思考”内容,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反复观察、思考。这种方法,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只要教师稍加引导,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四、重视预习成果展示
除了一开始时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外,后来的课前预习工作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有没有预习,预习得怎样,在预习中遇到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数学教师关注的,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效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预习问题,及时指导预习方法;另一方面震撼那些想偷懒没预习的同学,让学生知道教师是要检查的,蒙混过关是行不通的,久而久之能使学生自觉养成预习的习惯。
同时在课堂上对于在预习中完全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自我展示,以彰显学生的个性魅力。教师对预习作业检查后,要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预习工作开展得更好,所以一定要注重预习成果的评价。如果是分层次布置预习作业,那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次,教师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书面评价,口头评价指的是那些在课堂上直接反映出来的作业,可以当场进行表扬:很好!你真棒!你很能干!你很聪明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评价,都应注重正面鼓励,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才能激起学生因预习所引发的自豪感,让学生在体验学习快乐的同时产生学习欲望,从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和预习的兴趣。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重视学生预习,做好教育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预习,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方法,真正把学生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让学生能够行动起来,能够积极预习,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小会.提高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6).
[2]戴 莉.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6).
[3]周建中.浅谈如何强化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J].理科考试研究,2017(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325000)
论文作者:董大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作业论文; 课前论文; 目标论文; 数学论文; 评价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