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论文_施亚磊1,张俊生2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论文_施亚磊1,张俊生2

1身份证号码:41272119870130****;2身份证号码:41010219781123****

摘要: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活动日益密集,以硬化建设为主的城市建设显得刻板。在水资源十分稀缺的今天,自然系统已然在城市中严重失衡。如何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做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成为当今社会的首要问题。“海绵城市”是基于国外先进的雨水管理理念,结合自身城市的发展情况,对于治水提出的一种新的构思。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引言

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与传统的建设具有较大区别,海绵城市建设难度较大,以至于可能会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1海绵城市的概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推进,我国一些城市会因地理因素极易产生洪涝灾害,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在此背景下,我国诞生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是一种比较形象化的描述,它主要是指当城市在面临环境变化及水问题时拥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的时候城市可以类似海绵那样进行吸水、储水、渗水等,当城市需要时再将水进行释放。海绵城市是当今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概念,与传统的城市防水工程相比,它主要是通过建筑、广场及道路等多种基础设施,建立起低影响的利用开发雨水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当地陆地、水源及空气的影响。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强调场地设计的整体性,注重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系统。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三大理念有:(1)充分利用降雨资源,可以在城市内部进行循环使用。(2)将城市场地建设与雨水管理工程结合起来。(3)积极利用天然土壤及植被,提高雨水利用效率。通过上述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价值。

2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分析

1.水资源污染问题,在过去的时间里,人们对城市的开发以牺牲城市总绿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为代价,过度的砍伐使城市化进程中的洪涝灾害日渐加重,水污染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水资源污染严重,让人们的健康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为了根治这一问题,可以在城市化建设中引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将自然风景规划到城市建设中。通过低碳的开发方式,减少对森林植被破坏的同时,保证水资源不受到二次污染,维护城市规划的原有样貌。2.宣传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建设的需求,要想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城市居民对这项工程的全力配合。这不仅是实现城市建设一体化的政策保障,更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将海绵城市建设放入重点工作内容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将会给城市化进程带来本质意义上的转变。因此,各部门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意识,从根本上转变城市化建设的相关理念,将生态化和城镇化有效结合。3.资金缺乏和技术缺失,尽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有力的实际支持,但是因过大的需求问题,使得资金的需求量也相对过高。现阶段,资金短缺和技术缺失等问题成了阻碍城市建设进程的难点问题。在这项工作开展推广初期,由于资金补给不到位,不能形成有效、稳定的资金收益,直接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产生了影响。不仅如此,由于资金匮乏,海绵城市在推进的过程中,技术方面也存在严重的问题。由于我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不足,导致很多技术都处于落后状态,停滞不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混凝土和沥青为主要原料的路面又对海绵体路面的实施形成了很大的阻碍,资金和技术的缺失让海绵城市的建设困难重重。

3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3.1系统性的项目策划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含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市政管渠排水系统、超标雨水蓄排系统多个子系统,也涉及流域及河道的综合治理,可以说是一个多团队、跨学科、跨部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设计阶段,海绵城市涉及的专业有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市政给排水、建筑给排水、市政道路、桥梁、生态环保、水利工程等专业;在施工阶段,同一个项目可能包含的施工队伍类型也较多,需要建筑施工人员、土建施工人员、景观施工人员等多工种配合协同;项目的监管运营阶段,涉及财政、市政、城建、环保、水利、园林、城管等多个部门的分工与协调。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由于是新型项目,缺少系统管理标准体系,难以形成各方联动机制,可能导致项目实施和后期绩效考核面临许多风险,成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际落地的掣肘。因此,在项目的上位规划阶段,就应该包含各项技术导则图集与管理规范,制定相对健全、规范的技术文件,明确分区及分系统的建设规划、运营保障规划,为后期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依据,以保障当地海绵城市建设顺利推进。

3.2加大社会宣传工作

政府应当对所有类型的人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当地群众能够意识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即现有城市的发展已经开始远远偏离了我们的期望,同时阻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必须要改变的现象。要让当地群众从旁观者的角度转变为支持者,让每一位人民都能够从自身做起,开始保护利用水资源,加大当地海绵城市的建设进程。

3.3政府要做好多位一体相关建设工作

1.融资方面,海绵城市体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出资在很大程度上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持,但是这些资金只是杯水车薪,对整个项目来说远远不够。因此,要对融资渠道进行多方面扩展,通过有效、合法的宣传,让广大优秀企业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并通过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各类企业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这个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队伍中来。2.资料搜集方面,以水设施为主的海绵城市建设与流域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区域的特性密不可分。因此,在真正投入建设和施工之前,需要对流域的水系、地形、水质等基础资料做深入的分析,并充分研究和收集区域数据的各项相关规划,例如土壤、降雨、全年蒸发量等相关基础数据。同时,需要掌握各城市的降雨场次和降雨总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更要算出城市的平均径流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将材料和数据落在实处,更好地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

3.4因城施策制定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类项目已在全国多个地区试点展开,建设区域从西南至东北,气候条件从温带到亚热带,城市规模从一线到三四线均有分布。因此,在建设规划、技术方案、管理模式几个方面,应该因地制宜。面对LID子系统对不同地区的有效性、适应性均不相同的问题,可以千城千策的处理方式,对“渗、滞、蓄、净、用、排”六个字选择不同的理解方式,灵活运用,以重点发力来代替目标均衡的建设模式。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特点,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目标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结语

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海绵城市体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中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两极分化的问题。这种新型的城市治水理念,在借鉴国外最新雨水管理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最合理的创新。只有不断对城市基础水设施进行完善和开发,才能更好地保障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朝轩,高爱国,黄恩浩.国外雨水管理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J].水资源保护,2016,32(01):42-45+50.

[2]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1):79-97.

[3]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06):26-36.

论文作者:施亚磊1,张俊生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论文_施亚磊1,张俊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