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
一.高校科研经费来源
高校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所属单位及教职工个人以学校名义或利用学校的物资技术条件及其他条件,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进行科技咨询等方式,为有关部门或地方单位提供科学研究服务,从各种渠道所取得的科研经费拨款和科技服务收入。高校科研经费按来源渠道可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
纵向科研经费是指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按一定程序下达到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支持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涉及国家安全研究、行业关键技术研究等,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三类。
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大学教师与法人、自然人、其他部门联合开展研究、科技攻关、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由对方支付的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由于来源渠道众多、分散,横向科研经费的具体数据往往很难准确统计。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至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的经费投入目标。根据发展规划,从2006年起,国家财政对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增长。2011年,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推进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视频会议上透露:“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年投入2000多亿增长至2010年7000多亿,呈稳定增长趋势,为“十五”期间总量的近三倍。科技部部长万钢也在一次报告会上披露:我国科技经费节节攀升,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保持年均20%的增长,我国科技基本走出了经费短缺的时代。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无疑是科研经费增长的最大受益者。数据显示,不少“211工程”院校的科研经费已经达到学校经费总量的40%。
由于种种原因,随着科研经费总量的不断增加,来自社会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不当的批评之音越来越强。2006年山东省审计高校科研经费发现仅四成直接用于研究,接近六成用于管理费和劳务提成。2007年在湖北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有政协委员感言,有些单位科研经费50%或以上用于非科研开支,相当多一部分是与项目无关的会议和个人提成。中国科协一份调查报告也提及到大量科研经费流失于项目之外。2011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发出“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的警告。近日正在审理的中科院某院士候选人挪用科研经费包养情妇一事更令社会各界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大生质疑。
联想这些年来“科研商人”和“科研圈钱”等一连串新名词的出现,我们不得不深思: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黑洞”如此之大?
按照习惯思维,人们首先就会责怪缺失制度,那么,我国高校真的缺失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吗?早在2005年,针对当时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情况,教育部、财政部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包括加强制度建设和绩效管理在内的十二个方面意见。以广东省为例,为了贯彻落实好教财[2005]11号文件精神,广东省教育厅2006年起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粤教财[2006]17)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科研经费审计的意见》(粤教审[2009]6号)。相信每所高校的科技、财务和审计等部门都会根据各自的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相继出台学校层面的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办法。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并不缺失内容完整的规章制度。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黑洞”堵而不绝呢?如果单从学校层面而论,问题就在于高校法人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过于放手、高校内部管理过于粗放、科研负责人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过于随意,问题就在于高校的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多年以来的“习以为常”和“自以为是”。
多少年来,高校多少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总是以为,不论是纵向科研经费还是横向科研经费,都是项目负责人凭着自己的实力争取得来的,是由学校财务部门“帮助代管的经费”。在整个科研工作过程中,人们总是期待财务人员“帮助”做好“经费接收”、“报账付款”和“结题证明”等服务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使得各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要”与“不要”都被“习惯”和“情感”颠倒了。习惯扭曲了原则,情感替代了理性。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要想研究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遇到问题的对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课题制的本质。课题制的核心是合理有效地配置科技资源,其中课题负责人制和课题经费全成本核算是课题制实施的关键。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科研课题经费是资助方、受助人以及课题承担单位各方关注的焦点所在。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力资源的配置,最终都会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从根本上说,经费管理是科研课题管理的核心,它贯穿于科研课题从立项、执行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
政策和制度上的脱节体现在预算管理方面就是间接费用的预算管理方式与我国科研单位的管理现状脱节。应分摊给课题的间接费用缺乏明确的计算分摊依据,课题组很难按照课题制的要求精确编制预算。而科研项目经费审计过程对现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费按比例计提方式的处理就变得很尴尬。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在国家宏观制度出台的过程中,配套政策研究和改革措施没有跟上,从而导致政策不太适应高校的实际情况。
高校原有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在科研规模较小、管理要求粗放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典型情况下,高校在校一级都设有财务处或类似的财务管理部门,科研经费的总体管理由财务处统一抓。为了方便教师,在各院系所一级还设有派驻会计,负责科研经费的日常支出和报销工作。校财务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科研经费实行统一的财务监督和会计核算。但专门从事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人员人数一般较少。
科研经费的管理被认为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科研管理部门主要关注争取项目,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介入较少。课题负责人一般都是科研人员,他们缺乏基本的财务和会计知识,而且也不愿意花时间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导致了课题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困难,责任不明确,甚至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等情况。例如,有的课题负责人对预算编制的严肃性认识不足,编制的随意性较大。财务部门一方面是由于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不了解项目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审核时很少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就使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无法执行。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监管的困难。作为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的源头,课题组层面的经费管理是整个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因此,树立正确的科研经费使用理念,提高相应的经费管理能力非常关键。
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进路径
(1)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和项目实施办法,明确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主要应该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及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避免独断专权现象发生,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科研发展很快,经费管理制度应随之变化,高校应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时俱进。
(2)转变科研经费管理观念
首先,高校财务部门和财会人员应树立主动管理观念,积极与科研管理部门沟通,参与到科研管理过程中,了解科研进程,做到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计划使用。其次,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主动做好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学校科研人员熟悉国家、学校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正确认识科研经费的性质。再次,科研项目负责人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到经费使用实现制度化和合理化。最后,做好项目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加强项目负责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改变对科研经费使用的错误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观念。
(3)建立健全科研经费审计监督
高校审计部门应配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队伍,不定期对科研项目进行审计,实时监测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违规使用行为,学校应限制其参与职称和评优评比活动以及今后科研活动的经费支持。对科研做出贡献者,予以政策倾斜。把审计部门的职能与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有效结合起来,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和过程控制。
注:本文受天津财经大学“以精品化为导向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科研专项项目资助完成。
论文作者:李晓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
标签:科研经费论文; 高校论文; 经费论文; 科研论文; 学校论文; 科研项目论文; 课题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