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总量与结构分析_贸易结构论文

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总量论文,结构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货物贸易发展迅速,中国的服务贸易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82年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为46.11亿美元,2003年达到了1020.32亿美元,22年增长了22.13倍,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4.42%,大大超过中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部门看,占比重最大的是旅游、运输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2003年它们分别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1.94%、25.62%和21.09%,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其他几个行业所占比重均小于5%。中国的服务贸易表现出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动同时进行的特点,本文对影响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这对中国服务贸易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的分析

(一)变量和方法

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和程度主要体现在贸易总量和贸易进出口量上,影响服务贸易总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第三产业、货物贸易、价格因素、外资作用、科技推动作用和贸易壁垒等等,我们选取服务贸易总额、服务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进口额三个变量来反映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变化情况,考察以下几个因素对服务贸易总量的影响。

1.第三产业产值。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壮大基于本国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由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发展成为沟通全球经济贸易活动和企业跨国生产经营的联系纽带,在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的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重要的地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也就决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我们选取中国第三产业产值这一指标来反映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并预计第三产业产值和服务贸易呈正相关关系。

2.货物贸易总额、货物贸易进口额和货物贸易出口额。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关系十分密切,货物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现代货物贸易的发展需要一系列完善配套的软环境,如通讯系统、运输网络、计算机和信息咨询服务等等,这些都需要现代服务业提供,包括生产性服务、流通环节中的服务以及售后服务等,货物的进出口带动了服务的进出口。我们选取这三个指标来测度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并预计货物贸易总额与服务贸易总额、货物贸易进口与服务贸易进口、货物贸易出口与服务贸易出口均呈正相关。

3.服务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外国直接投资是服务业国际化的主要载体,1970年,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占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2%,1980年为37%,而1990年这一份额已经超过了一半达51%。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生产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导致了对国际性服务行业的需求日益迫切。另外,服务业本身具有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投资风险小、投资回收期短的特点,这有利于吸引外资流入。同时服务业的发展又方便了资金的融通,便捷了信息和商品的流通,有利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又大大促进了生产资本国际化。所以我们选取中国服务贸易利用的外资额来衡量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并预计二者正相关。

我们搜集了以上相关变量从1982到2003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分别用y[,1]表示服务贸易总额,y[,2]表示服务贸易出口额,y[,3]表示服务贸易进口额,sgdp表示第三产业产值,tgoods表示货物贸易总额,ex表示货物出口额,im表示货物进口额,fdi表示服务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根据样本对数数据散点图反映出的变量间较强的线性特征,建立如下模型:

说明:括号内是t值,*表示在99.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99%水平上显著,***表示在97.5%水平上显著。

从(4)式看,第三产业产值、货物贸易总额和服务业利用外资额对服务贸易总额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与预期相同,sgdp与y[,1]正相关,sgdp每增加1亿元人民币,y[,1]就会增加90万元人民币,这说明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对服务贸易总量的增加产生促进作用。但是sgdp总体作用的效果不如tgoods和fdi大,原因在于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从而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而tgoods每增加1亿美元,会拉动y[,1]增加683万美元,二者正相关,t值说明货物贸易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影响最为显著。与实际相符,货物贸易的增长直接带动了服务贸易的增长,中国商品货物贸易越发达,生产分工就越细化,越需要完善的服务网络平台,产生更多对服务的需求,从而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从外资角度看,fdi对y[,1]的影响也是正向的。t值表明虽然fdi对y[,1]的影响不如sgdp和tgoods那样显著,但是fdi对y[,1]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却远大于sgdp和tgoods,对中国服务业增加1亿美元外商投资,就能使中国服务贸易总值增加2267万美元。

从(5)式看,模型总体拟合程度较高,t值显示ex对y[,2]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fdi和sgdp,这表明与外商投资和服务业发展规模相比,货物出口更容易直接推动服务出口。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中国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的是国内的服务需求市场,目的在于满足国内生产生活中对运输、通讯、信息、金融和咨询等服务的需要。外商投资中国服务业虽然是正在发展的趋势,其比重在逐年提高,但制造业仍然是外商投资的重点。货物贸易出口能够直接带动相关服务产品的出口,二者的联系最直接也最紧密。从各变量系数上看,sgdp每增加1亿元人民币,能够增加50万元人民币的y[,2],ex每增加1亿美元能够带动y[,2]增加570万美元,而fdi每增加1亿美元,y[,2]将增加861万美元。比较各系数我们发现,虽然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的影响最显著,但是对服务贸易出口贡献最大的却是外商投资,这是因为中国服务业自身发展落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对外贸易的能力十分有限,况且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服务行业基本上是封闭的,不允许外资涉入,改革开放之后,服务业成为外资大举进入的领域。开放服务业既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货物出口带动服务出口是传统的服务出口方式,而现代化的国际服务贸易是由国际资本驱动的,外商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6)式看,sgdp、im和fdi对y[,3]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货物进口对服务进口的影响最显著。系数显示,每增加1亿美元的货物进口能够增加760万美元的服务进口,每增加1亿美元的fdi能够带动服务进口增加1312万美元。中国第三产业每增加1亿元人民币只能带动服务进口增加43万元人民币。比较t值和系数我们可以发现,sgdp对y[,3]的影响要小于im,同时sgdp对y[,3]的贡献也不如im大。这是因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联系非常紧密,一般进口商品的同时都伴随着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的进口。另一方面,中国服务业本身发展水平低,本国的服务供给满足不了需求,这就需要进口大量的服务产品,如运输业、保险业、咨询业等都存在着大量的进口。

二 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分析

随着中国服务贸易总量的增长,服务贸易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进出口结构上看,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的顺差转为90年代的逆差,特别是加入WTO以来,这种逆差程度还在进一步扩大。从部门结构上看,旅游、运输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较快,竞争力相对较强,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与信息和咨询等现代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与外国同行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

(一)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分析

从进口份额上看(见表1),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部门,这三大进口部门7年间的进口变化幅度较大。旅游业进口比重表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从2000年开始逐年降低。与之相反,运输业的进口比重表现出先降后升的特点,2003年运输业已取代旅游业,排在第一大进口部门的位置。其他商业服务的进口比重却呈现出先平缓增加再剧烈减少又缓慢增加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服务、专利权使用费、特许费和咨询业的进口比重表现出总体增加趋势,7年内分别增加了4.51、4.48和4.57个百分点,尤其是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与咨询业的进口比重增加得快。相比之下,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比重虽然也在增加,但却不稳定。建筑和金融的进口比重总体上表现出下降的趋势,通讯进口比重一直稳定在1%附近。

从出口份额上看(见表1),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业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仅旅游业一项从1998到2002年的出口比重都在50%以上,旅游业的历年出口份额都保持平稳趋势,2003年受非典影响,出口份额降到37.25%,但仍居出口第一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比重表现出下降的趋势,2003年受非典影响出口比重突然增加。运输业的出口比重在9.22%-16.22%之间变动,且从2000年开始逐年增加。其余的服务部门历年的出口比重均在5%以下,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比重也一直在缓慢增加,咨询业出口比重在1999年后表现出较快的增加趋势,而建筑服务业、通讯服务业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997~2003年数据计算整理。

(二)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分析

从服务贸易的差额上看,服务贸易总体上一直存在着逆差,且逆差额在逐年扩大,保持顺差的只有旅游业和其他商业服务。旅游业在2001年之前顺差额递减,之后稍有增加,2003年又骤减。其他商业服务从2000年开始出现顺差递增的趋势。另外,通讯服务业除1997和2001年存在小幅逆差外,其他年份也都表现为顺差。其余各部门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差,而且逆差表现为扩大的趋势。运输部门的逆差额最大,保险、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是逆差扩大最快的三个部门,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建筑服务贸易则表现为由逆差转为顺差,而且这一趋势比较稳定。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总体上也表现为逆差,但是差额很小。

(三)中国服务贸易的部门竞争力分析

我们借助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对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TC指数取值范围[-1,1],TC指数<0时,表明存在逆差,TC指数越接近-1,其竞争力越弱;TC指数趋于0时,表明收支接近平衡,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TC指数>0时表明存在顺差,且越接近1,其竞争优势越明显。

从各部门的竞争优势指数上看(见表2),旅游业的TC指数在0.0681~0.1952之间平稳变化,TC指数虽然一直为正,但是却表现为一种平缓递减的趋势,说明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减弱。其他商业服务的TC指数从2000年起逐年递增,比较优势逐年增大。运输业的TC指数虽然一直为负,但比较劣势在逐年减小,竞争力相对有所增强。建筑行业也表现出比较劣势减小的特点,不考虑非典因素的影响,TC指数由1997年最低值上升到2002年最高值,建筑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现代服务部门中,专利权特许费、保险服务TC指数一直为负,且负值在逐年扩大,反映出中国的技术、资本、知识型产业的发展十分薄弱,国际竞争力非常低。金融服务TC指数只有2001和2003年为正,其余年份均为负值,虽然总体上表现出一种比较劣势减小的趋势,但波动比较大。通讯服务的总体优势比较明显,但是一定时期波动幅度较大。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电影音像业总体上表现出比较劣势减小的趋势,但幅度变化较大。广告宣传TC指数基本保持在0值附近,竞争力接近平均水平。

表2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

项目 1997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服务贸易总额-0.0647 -0.0549 -0.0923 -0.0843 -0.0817 -0.0786 -0.1550

运输-0.5418 -0.4923 -0.5309 -0.4781 -0.4191 -0.4082 -0.3951

旅游 0.1952

0.1557

0.1296

0.1062

0.1225

0.1394

0.0681

通讯服务-0.0325

0.5957

0.5059

0.6950 -0.0921 -0.0784

0.1981

建筑服务-0.3440 -0.3067 -0.2196 -0.2456 -0.0101

0.1276

0.0433

保险服务-0.7142 -0.6412 -0.8081 -0.9163 -0.8455 -0.8790 -0.8716

金融服务-0.8448 -0.7168 -0.2021 -0.1086

0.1227 -0.2766 -0.2149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0.4690 -0.4276

0.0853

0.1465

0.1448 -0.2795

0.0309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0.8166 -0.7401 -0.8279 -0.8824 -0.8926 -0.9181 -0.9415

咨询-0.1494 -0.1882 -0.3032 -0.2851 -0.2564 -0.3437 -0.2932

广告、宣传 -0.0067 -0.1136

0.0036

0.0494

0.0355 -0.0274

0.0297

电影、音像 -0.6278 -0.4351 -0.6723 -0.5417 -0.2821 -0.5238 -0.3592

其他商业服务 0.1876

0.0667

0.0237

0.0732

0.1181

0.2796

0.3993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0.5774 -0.8502 -0.7639

0.2444

0.2964 -0.1048 -0.116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997~2003年数据计算。

比较各部门进出口收支平衡和竞争力状况,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在结构上表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靠传统服务行业支撑,现代服务部门贡献率很低,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以旅游、运输为主,这两项合计平均占服务贸易进口的62.71%、出口的62.31%。一方面,旅游、运输是主要利用自然资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反映出中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在这方面有比较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在服务贸易出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现代化技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咨询、保险、计算机信息、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通讯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平均出口贡献率为1.13%,进口贡献率为3,83%。中国服务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上,技术、资本和知识的含量低。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版税许可证、金融保险和计算机信息等行业很发达,为其服务贸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服务贸易仍在以落后的传统方式增长,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较大,直接导致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2.中国传统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社会对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在迅速扩大,而现代服务部门发展缓慢,供给不足。一方面与大规模出口相对照,中国旅游进口也在大幅度增加,每年的出境旅游人数越来越多。旅游业顺差增幅平缓,年平均额在30到50亿美元之间。运输业历年都是进口大于出口,是服务部门中逆差增加最大的,而且运输业的逆差已经超过了服务贸易总体的逆差,形势比较严峻。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贸易往来增多,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客和货物的运输量在不断增加,由于中国运输部门提供的服务与一些发达国家运输公司相比在质量和价格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客户在选择运输提供方时,就倾向于选择欧美的一些大运输公司,航空运输市场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这说明中国运输服务贸易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保险、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的逆差也在迅速扩大,表明这些服务行业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而中国自身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所以大力发展技术型、资本型和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3.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一些部门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垄断经营的行业如通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在加入WTO之前,基本都由国家统一经营,对外开放度低。中国加入WTO之后通讯、金融领域打破原有的垄断经营壁垒,逐步对外资开放市场,但是这种开放是有限度的,是分层次有步骤的渐进式开放,所以通讯、金融业的进出口比重一直很低,7年来没有大的变化,国际收支基本接近平衡。

三 结论

本文计量部分结果表明,第三产业总值、货物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总量、规模大小的影响呈显著性正相关。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货物贸易,再次是第三产业。从结构变化的分析结果看,中国服务贸易以发展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密集行业为主,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落后,虽然传统部门具有比较优势,但是竞争力并没有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代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技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在中国发展缓慢,贡献率很低。加入WTO后,由于中国服务市场的逐渐开放,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入,这些行业明显遭到了外国同行的入侵,比较劣势十分明显。鉴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为了提高服务贸易整体落后的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我们认为应该从服务业自身和所处的开放环境中把握自己,更好的提升中国服务贸易水平。

(截稿:2005年8月)

标签:;  ;  ;  ;  

中国服务贸易总量与结构分析_贸易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