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作文本上的“论坛”论文_张伟静

设在作文本上的“论坛”论文_张伟静

——我的“跟帖式”作文评改实践

◆ 张伟静 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东山校区 323900

摘 要:习作一直是孩子们的难题,而作文批改也一直是语文教师们的难题。为了改变以往费时低效的教师单一式批改方式,我将孩子们生活中常做的“跟帖”搬到习作本上。这种富有新意的互动式习作批改方式,不仅让教师省时省心,还让学生在赏析作文中促进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批改 “跟帖式”批改

习作一直是孩子们的难题,而作文批改也一直是语文教师们的难题。一直以来,“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是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可是,教师这种花大力气“改”的作用其实并不大,学生对习作的评语也毫无期待,每次作文本发下去看一眼分数后便塞回抽屉了。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那么,如何让师生喜欢上作文批改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对电脑“情有独钟”。既然如此,那何不把这虚拟的网络搬到习作本上呢?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我的脑海中产生了: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习作本上设置“论坛”,其他同学“跟帖”发表对该作文的看法。当我把这种作文批改的新构思与孩子们探讨,去征求他们的意见时,没想到他们一下子欢呼起来。显然,他们的兴趣都被这种“别样”的作文批改方法撩拨得浓浓的。

一、把握学情,提供“跟帖”式评改的范本

开展这项活动前,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词句的能力,同时在教师日常习作讲评中慢慢积累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论坛跟帖”可以考虑在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开始实践了。当然,对一些习作能力较弱的同学还要适当降低要求,并且提供一些习作评语给他们参考。虽然,学生对网络用语并不陌生,但还是要打开一些论坛让全班学生都明白“论坛跟帖”是怎么回事,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既可以是第一个评论文章的也可以根据同学的评论进行再评论,这就是所谓的“顶贴”。

二、规范流程,开展 “跟帖”式评改的训练

1.生生相互阅读,给足时间。为了避免人缘好的同学跟帖数太多,我规定小组内必须先相互“跟帖”,再找其他同学“跟帖”。而赏读的同学可以在前一位“发帖”同学的基础上进行评论,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用几句话阐述对文章的见解或修改方案,还可以送上有个性的符号和等第。为了保障“跟帖”评论的顺利进行,我们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一般我都会给孩子们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找同学跟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以往教师几乎是学生习作的唯一读者相比,“跟帖”式评论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成为读者并参与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的作文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

2.自我阅读批改,趁热打铁。在当天的晚上则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带回家去,认真阅读同学们的“帖子”,再根据帖子上的意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此时孩子们会对自己的文章有全新的认识,同时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无形之中也能掌握一些写作的秘诀。学生的“跟帖”评论、自我修改都是在习作初稿写成之后的一天之内进行,此时学生对该习作还充满热情,因此此时的建议和修改更有效,更深刻。

3.教师点击阅读,当好“向导”。虽然把习作的评论权力交给了学生,但是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还需要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所以教师也不能做“甩手掌柜”,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在作文评改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当好“向导”。教师阅读完学生修改后的习作和“跟帖”内容评出等级。当然,教师也是可以对学生的“跟帖”进行再“跟帖”的。

三、及时反馈,持续“跟帖”式评改的热情

1.评出优秀,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师“点击”时,根据学生习作跟帖的数量评出“优秀作文”,对跟帖数量超过8人并能根据帖子内容主动修改自己作文的便授予“优秀博主”称号。而“跟帖达人”主要是根据他的“跟帖”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有助于作者修改作文的。每一次“跟帖”评改后,一定要及时地、大张旗鼓地奖励,还利用投影仪对优秀评论员所写的“跟帖”进行展示,这不仅激励了该同学,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同学知道了如何进行有效跟帖。

2.给点建议,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每一次的跟帖习作之后,教师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学生在体验这种全新的评改方式之初肯定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跟帖”内容简单肤浅、跟帖不能客观公正、跟贴不够规范工整等。此时教师就要根据每次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地提出具体的建议。

采用“论坛跟帖”评论的习作批改方式,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效果还是非常明显,也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当然,这种“跟帖”式评改的方式也只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随着实践时间的推移,此项活动也会遭遇瓶颈期,还需要在实践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智慧将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2012。

[2]曾扬明 走出习作评改的“阴霾”[J].小学语文教学,2008,5。

[3]陈利兴 把评改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J].福建教学研究,2011,3。

论文作者:张伟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设在作文本上的“论坛”论文_张伟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