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危机中美朝话语权争端探析_和平与发展论文

核危机中美朝话语权争端探析_和平与发展论文

试析美朝在核危机中的话语权之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争论文,话语权论文,核危机论文,试析美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049(2010)10-0043-07

“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有关话语的权力或权利。“话语”就是指“言语”,“说的话”,①“权”,“古代指秤锤,比喻对轻重、利害加以比较、衡量”,又指“所处或所具有的地位或力量”,也指“权力”和“权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地强调“权”指“权威”、“势力”②。不过,权威应当区别于权力,因为后者被理解为实现强制服从的能力,③ 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在职位范围之内的支配力量”④。因此所谓“话语权”,就是指说话权、发言权,亦即就某一问题发表看法的资格与权利,往往同人们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合法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简而言之,在国际场合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看法的资格与权利,就是“国际话语权”。从更实质的意义上可以认为,某个国家在某一问题上的国际话语权,是指该国在其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定义、评判、裁决等方面的主导权或控制权。能否取得这种话语权,既取决于其实力地位,也有赖于其相关政策即它对自身实力的运用方式。⑤ 本文要探讨的“话语权之争”,就是指美朝在核危机过程中针对核问题进行定义、评判的主导权或控制权。

一、朝鲜半岛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

早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就威胁对朝鲜使用核武器。1958年,美国首次在韩国部署核武器,朝鲜半岛首次出现核武器。同时,在20世纪50年代末,朝鲜也开始着手进行核技术的研究工作。60年代初,朝鲜建立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80年代末,朝鲜的核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建成了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处理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具有一定研制核武器的能力。但朝鲜在研究核技术的同时,反复强调他们没有研制核武器,其核计划旨在和平利用核能。1986年,朝鲜提出“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倡议,开始关注朝鲜半岛核问题。1989年,朝鲜提议就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举行谈判。1990年,美国国防部根据卫星照片和资料,认定朝鲜在平壤以北“宁边周围新增加了四五个附加设施,这些设施与开发核武有关”,要求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朝鲜核设施进行核查。朝鲜则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并且提出美国必须从韩国撤出核武器和军队,消除对朝鲜的威胁,才能接受核查。双方互不相让。这是朝鲜核问题首次正式出现并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1991年9月,美国谴责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破坏了朝鲜半岛自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以来所形成的军事平衡,要求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强制性检查,遭到朝鲜拒绝,朝鲜方面提出应该对韩国进行同样的核检查,并撤走美国在韩国部署的核武器。经过一番争论,双方都作出让步。9月底,美国总统老布什宣布从韩国撤走已部署的核武器。10月,韩国总统卢泰愚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将不拥有核武器,部署在韩国的美军战术核武器已经全部撤走。11月,他又提出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五项建议。12月,朝鲜和韩国在板门店交换了由各自总理签署的《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1月,朝韩正式签署《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宣言规定:朝鲜半岛无核化,就是指朝鲜和韩国都不试验、不制造、不生产、不接受、不拥有、不储藏、不部署和不使用核武器;朝鲜和韩国也不拥有核再处理设施和浓缩铀设施,但不禁止朝鲜和韩国和平利用核能。《宣言》不仅指朝韩两国需要遵守无核化协议,朝鲜半岛的领土、领空和领海上也不能出现非和平目的的核活动。可以看出,此时美朝韩关注的是朝鲜半岛核问题。

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根据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的核查协议,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申报的核设施进行了6次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结果认定,朝鲜的核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发现朝鲜研制核武器的证据,但是在核材料再处理设备工作状况、放射性核材料钚的析出量、废弃核燃料棒储存等问题上没能得到妥善解决。⑥ 美国对此结果表示怀疑,提出朝鲜宁边地区有两处朝鲜未申报的军事基地掩藏可疑物,要求朝鲜允许对其进行特别检查。朝鲜方面则强调它没有对国际原子能机构隐瞒什么,表示不允许借检查来调查它的与核武器无关的军事设施。朝鲜核问题开始被重新激起。为了解决朝鲜核问题,韩国总统卢泰愚访问中国并对外界说,在核问题上中韩两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和观点,即双方都认为“必须尽快解决北朝鲜的核武器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使我们感到不安,而且还使世界感到不安”。这是韩国首次明确将朝鲜半岛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区分开来并特别强调“必须尽快解决朝鲜核问题”。但中国政府继续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即希望朝鲜核问题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基础上进行。1993年2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中国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不赞成朝鲜半岛有核武器,不论是北方的、南方的、还是外国的,我们希望朝鲜南北方签署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的目标能早日实现”,同时强调中国真诚希望“朝鲜半岛局势缓和、稳定,一向反对核扩散,不希望看到朝鲜半岛有核武器,无论是哪一方。”⑦ 在1994年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克林顿政府也表示要“做出努力确保无核化的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稳定”,为此美国要对这一地区承担重大的义务,“……我们的长期目标仍然是实现一个无核化、和平、统一的朝鲜半岛。”⑧ 1994年美朝签订的《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也确认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并以朝韩美三方共同遵守,相互彻底核查方式保证目标的实现。⑨ 但从《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这一文件的名称可以看出,《框架协议》只是为了解决朝鲜核问题,而不是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虽然朝鲜承诺“冻结并最终拆除其石墨反应堆及其他相关设施,努力采取措施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但此时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可能仅针对由于朝鲜核问题所引起的“有核化”而言,因为从此以后美国往往只强调朝鲜核问题与朝鲜无核化,而较少提及朝鲜半岛核问题这一话题。

1999年,美国借口朝鲜金仓里地区拥有核设施,要求进行检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美朝达成协议,美国对其进行了核查,结果没有发现朝鲜制造核武器。但2002年10月3—5日,当美国特使凯利访问朝鲜时,朝鲜对美方表示:“为了应对美国日益加重的核讹诈威胁和维护我们的自主权和生存权,我们有权发展核武器和甚至比它更有威力的武器。”朝鲜甚至还破天荒地承认存在违反《框架协议》的行为,并通知美国“废除”《框架协议》,但又称如果美国答应双方签订和平条约等4项条件,朝鲜就准备放弃核计划。⑩ 这是朝鲜首次承认自己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计划,并存在违反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行为,使得朝鲜半岛核问题完全被朝鲜核问题所取代。2003年4月,美朝中在北京举行三方会谈期间,朝鲜非正式地通报美国自己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并于5月22日宣布退出《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6月18日,朝鲜正式宣布已拥有核武器。7月8日,朝鲜通知美国,自己已经完成了加工8000根使用过的核燃料棒的工作,因而拥有了可生产至少六颗原子弹的材料武器级钚,正打算加快把核原料转为核武器的步伐;如果美方对朝鲜所提出的解决朝核争端的建议不做出积极回应,朝鲜将在9月9日公开宣布自己为一个核国家。(11) 可以看出,朝鲜在此时也已经完全承认或者默认美国有关“朝鲜半岛核问题”即“朝鲜核问题”的说法,因为朝鲜已经自己承认拥有了核武器。

正当美朝因朝鲜核问题争吵不休的时候,2004年9月2日韩国却主动曝光它的科学家在几年前也私下进行过浓缩铀实验,从而引起朝鲜的强烈不满。在朝鲜看来,韩国一直违反《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在秘密进行浓缩铀实验,而美国竟然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制止。9月20日,朝鲜官方媒体《劳动新闻》就指出:“韩国的铀浓缩实验证明美国是在利用‘六方会谈’解除朝鲜的武装,而不是要实现半岛无核化。”社论还指出:“在美国还试图掩盖韩国秘密核活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放弃发展核武器。”朝鲜指责美国对朝、韩核活动采取双重标准,宣布不再参加“六方会谈”,从而使原本定2004年9月底进行的第四次“六方会谈”被无限期推迟。朝鲜还要求,“六方会谈”要是再次举行,就必须讨论韩国的核问题。至此,朝鲜核问题又重新演变为朝鲜半岛核问题。

2005年7月,第四轮六方会谈期间,朝鲜半岛“无核化”成为各方一致认同的目标,然而就“无核化”的定义各方却争执不下。美、日、韩认为朝鲜不仅要放弃核武器计划,还要拆除民用核设施,并且把“无核化”局限在朝鲜;但朝鲜将“无核化”含义限定在核武器,同时还提出整个朝鲜半岛“无核化”,要求韩国境内也必须无核化,并要求美国撤出部署在韩国的“核保护伞”。(12) 2006年4月,朝鲜明确表示,若要消除朝鲜半岛的核武器,应该进行朝鲜、韩国与美国之间的“共同裁军谈判”。但2006年10月和2009年5月,朝鲜两次进行核试验,制造核武器,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核国家。有关朝鲜半岛核问题或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问题,又重新演变成为朝鲜核问题,因为要想达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朝鲜放弃核武器,实现无核化。但是由于美朝之间长期形成的不信任,以及朝鲜对经济、政治与安全状况的诉求,使得朝鲜更重视核武器对于美国的遏制与威慑以及讨价还价作用,因此要想真正让朝鲜放弃核武器,实现朝鲜无核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止核扩散问题

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简称《条约》)中,有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所达成的“核契约”中有一个基本契约,就是作为不获取核武器的回报,无核国家得到了有核国家的一项明确承诺——向它们提供适于发展核能工业的技术并戒除核武器发明创造的垂直攀升。(13) 也就是说,有核国家要帮助无核国家发展核能工业(和平利用核能),同时“戒除”自身的核武器技术升级和核武器的纵向扩散,进行核裁军。《条约》使无核武器国家承担弃核的义务,也为它们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提供了便利;《条约》维护了核国家的既得地位,却也赋予了它们削减核武器并最终实现核裁军的义务。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相互妥协的平衡。但实际的情况是,这种平衡的维持并不乐观,美朝在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止(反)核扩散问题上存在很大争议。朝鲜希望能将这种平衡保持,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计划,但是美国却希望朝鲜在承担防止横向扩散的义务的同时,不能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核能和平利用是《条约》赋予缔约国的一项神圣权利,任何国家都无权剥夺。加之朝鲜由于20世纪90年代连续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造成能源和电力极其短缺,生产与生活用工严重不足,朝鲜急需电力生产以解决工业和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所需。同时,朝鲜是富有铀矿的国家,探明储量约有40吨,而且朝鲜较早就开始进行核技术研究,进行核能和平利用具有一定的条件。但是由于和平利用核能和制造核武器技术的相通性,加之美国对“共产主义”先天性的仇视,以及对“专制的共产主义”朝鲜极不放心,害怕朝鲜用和平利用核能积累的技术制造核武器,威胁美国安全,因此希望一劳永逸地消除朝鲜的核计划,不管是和平利用核能还是制造核武器。但由于和平利用核能受《条约》保护,是合法的,美国没有太多的理由直接反对,美国只有借口朝鲜要制造核武器,进行核扩散,希望对朝鲜进行核查以达到目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自身几次对朝核设施进行核查后,虽然证据显示朝鲜的核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美国还是不放心,很快又利用自身情报和侦查手段的优势,认为朝鲜有瞒报的行为或核设施,要求进行进一步核查,并表示如果朝鲜不同意,则将对朝进行经济制裁或使用武力,遭到朝鲜的强烈反对。美朝之间掀起一轮又一轮核查风波,朝鲜核危机也一步步走向高潮。

其实,真正带头破坏核防扩散机制的恰恰是美国。美国对它自己发起和签署的若干武器控制和裁军协议或者单方面予以废除,或者断然违反。1999年10月13日,美国会参议院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01年7月,布什政府明确要求参议院“无限期推迟”审批1996年签署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以及美俄1993年达成的有关裁减核军备的条约;2001年12月,布什政府单方面宣布退出1972年与前苏联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2005年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期间,美国坚持拒绝把核裁军写入会议的《成果文件》中。尤其是2001年后,美国对自身核战略进行了大调整,将核武器由起威慑作用的战略性武器“降格”到在常规军事行动中也可以使用的军事手段,后又提出对包括朝鲜在内的一些国家采取先发制人核打击,从而使有核国家对无核国家不使用核武器这一核禁忌规范被打破。如果这一规范不被普遍遵守,无核国家将因美国在核武器使用上自我克制的解除而面临不确定的安全环境,这将损害其遵守核不扩散机制的利益基础,刺激其谋求发展核武器以满足其个体安全需求。(14) 正是美国的这些举动大大破坏了全球为防止核扩散所做的努力。对此,美国前总统卡特早在2005年5月和11月先后两次撰文公开批评布什政府的核政策。他说:“现在我们(美国)已经成了全球核扩散的罪魁祸首。”(15)

在全球性安全体系遭受破坏的情况下,一些敏感地区的地缘政治变得日益复杂。美对自己和别国核扩散问题的双重标准,意味着防扩散可能成为美对敌对国家进行遏制、谋求其战略私利的工具,敌对国家即便是正当的和平利用核能也可能受到剥夺。而美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表明,对遭受美指责企图发展核武器的国家来说,如果不具备足够的战争手段,将很可能难逃厄运,这反而促使这些国家拥核的愿望不断增强。朝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声称无意拥核发展到“事实拥核”。(16)

三、横向核扩散与纵向核扩散问题

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是《条约》的三大目标。然而,条约缔约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对此三大目标关切的侧重点不同。无核武器缔约国强调核裁军(纵向核不扩散)的重要性,而美英法等核武器缔约国则强调核不扩散(主要是横向核不扩散)的重要性;无核武器缔约国批评核武器缔约国在核裁军方面进展缓慢,没有全面履行条约第六条有关核裁军义务,距离实现彻底消除核武器,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目标相去甚远;美英法等核武器缔约国则称它们履行了核裁军承诺,核武器已大量削减,核裁军要逐步进行。(17) 美朝除了在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止核扩散方面存在争议外,还在横向核扩散与纵向核扩散方面存在争斗。关于横向核扩散问题,主要指朝鲜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计划问题,但是朝鲜在2002年10月前都否认自己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计划和能力,拒绝承认自己存在横向核扩散的问题。2002年10月,朝鲜却突然承认存在违反《框架协议》的行为,并通知美国“废除”《框架协议》,也就是说朝鲜可能存在横向核扩散的行为。2003年4月,朝鲜又非正式地通报美国自己已经拥有了核武器,5月宣布退出《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6月朝鲜正式宣布已拥有核武器。7月,朝鲜通知美国,自己已经完成了加工8000根使用过的核燃料棒的工作,因而拥有了可生产至少六颗原子弹的材料武器级钚,正打算加快把核原料转为核武器的步伐;如果美方对朝鲜所提出的解决朝核争端的建议不做出积极回应,朝鲜将在9月9日公开宣布自己为一个核国家。至此,按照朝鲜的正式宣布,朝鲜已经存在横向核扩散的行为。2006年10月和2009年5月,朝鲜两次进行核试验,制造核武器,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核国家,也在事实上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进行了横向核扩散,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至于纵向核扩散问题,主要指美国在拒绝核裁军的同时,对核武器进行更新换代。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超级核武大国,虽然也对其核武器进行了一些裁减,但仍保持庞大的核武器库。同时,美国还在研究新型核武器,形成一种事实上的纵向核扩散,即核国家更新、改进和发展新型号的核武器,与《条约》关于核国家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步骤推进全面彻底核裁军的目标和宗旨背道而驰,加大了无核国家对核国家的不信任,尤其是增强了朝鲜获得核武的意图。美俄等国利用《条约》在核裁军方面存在的缺陷,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核裁军,引起无核武器国家的不满。美国除了自己从未停止过继续研发更强大、更先进的核武器,进行纵向扩散外,还在防止横向核扩散方面,一贯采取双重标准。它一方面坚决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另一方面又向日本、韩国等国提供核保护伞;一方面坚决反对伊朗进行铀浓缩活动,另一方面又默认以色列的核能力,并反对建立中东无核区。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巴拉迪就指出:“只要这种双重标准不停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永远不可能制止。”(18)

与此同时,美国除了进行纵向扩散和对其他国家的横向核扩散采取双重标准外,自身也在进行横向核扩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美印核能合作对核不扩散规范的违背。作为核不扩散机制的一大组成部分,核供应国集团出口控制准则禁止其成员国向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安全保障的国家出口核材料和技术。这一制度安排对于保证核不扩散机制的严肃性、促使机制外国家接受核不扩散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印度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美国恢复与印度的核能合作违反了核供应国集团的出口准则,这将使印度在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情况下,同机制内的无核武器国家一样享受从先进核工业国家美国手中获得核燃料和技术的便利。尤其是美国还违背核供应国集团的惯例,允许印将核燃料留在境内,进行后处理。这一举动,事实上承认了印度的核国家地位,对其他核门槛国家起了一个极为恶劣的示范作用。(19) 美国为追求短期的战略利益,取消对不接受核不扩散规范者的核出口控制,将降低对遵守规范者的正面激励,削弱核不扩散规范的稳固性,从而对核不扩散机制得以长久维持的理念基础形成冲击,刺激其他国家(尤其是朝鲜)效仿印度。

四、结语

美朝除了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止核扩散、横向扩散与纵向扩散等三个方面存在分歧与话语权的争夺外,还在谁是威胁地区安全的来源、朝鲜核问题的因由以及谁威胁了谁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夺。但其实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美朝之间在话语权争夺的问题上,还有互相利用的成分,即互相利用对方在有关方面与自己的分歧与对立,从而加深对方在这些方面对失去“话语”、“道义”与“正义”的担心,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以便在与对方打交道时增强自己的地位和主动性,比如美国将朝鲜称为“流氓国家”、“邪恶轴心”以及“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等就有这方面的考虑。近年来,“恐怖主义”这个词汇频繁见诸世界各大报刊、网络,当前的国际政治舞台也几乎笼罩在“恐怖主义语汇”的迷雾之中,恐怖主义或反恐怖成了国际政治语言中的主流词汇,几乎所有的国际议题都能与“恐怖主义”一词挂钩。(20) 只要一贴上“恐怖主义”的标签,不管是国家、组织还是个人,就会让人产生可恶的形象。2002年初,布什政府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并列为“邪恶轴心”。5月,美国国务院在发表的《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中将朝鲜列入“资助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对于美国对朝政策发生的变化,朝鲜反应十分强烈,多次通过媒体、外务省发言人谈话等方式加以反驳和谴责,美朝对立不断加剧。(21)

美国将朝鲜视为违反核不扩散条约的专制独裁者国家,以及支持恐怖主义的“无赖国家”、“流氓国家”等,目的也是为了使朝鲜在道义上处于下风,为自己的对朝政策寻求合法性来源,从而为自己对朝的制裁甚至打击寻找正当性。同时,这种“负面评价”的“恶性积累”,将进一步“毒化”朝鲜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更多地导致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强烈排斥与语言、符号“惩罚”,将更有利于美国的对朝“妖魔化”与“和平演变”战略。争夺和制造话语权是美国的重要对外策略,是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方面,对朝核危机话语权的争夺是其对朝政策的重要部分。朝鲜由于受到美国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无赖国家”、“邪恶轴心”国家的指责,更加重了自身不安全感,承受着巨大的安全压力。在朝核问题上,美国始终坚持朝鲜无核化的政策。朝鲜则认为,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多次重申,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给朝鲜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安全承诺,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而朝鲜的担心也并非没有根据。(22) 在朝鲜看来,同美国对弈的目的是同美签订和约并建立外交关系:获得美国正式和持久性的安全保证;摘掉“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帽子;支持其加入地区和国际组织;继续提供粮食、燃料和药品等人道主义方面的援助;对诸如电厂等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外资;美国立即停止并最终取消对朝贸易制裁,以递增方式提供资金和技术发展援助,在发展面向出口的行业方面给予全面支持,等等。(23)

总之,美朝对于朝鲜半岛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止核扩散、横向扩散与纵向扩散等方面的分歧与争夺,目的还是为了国家的非物质诉求(包括声誉、威望和形象等因素),(24) 使自己在与对方打交道时处于道义上的优势,即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正当的”。当然,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在争夺到话语权之后,更好地拿话语权来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收稿日期:2010-08-09;修订日期:2010-10-20。

注释:

① 王同亿主编:《新现代汉语词典》,海南出版社,1992年版,第676页。

② 同①,第1350页。

③ 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610页。

④ 倪文杰、张卫国、冀小军主编:《现代汉语辞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809-810页。

⑤ 王伟男:“国际气候话语权之争初探”,《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第19页。

⑥ 高连福主编:《东北亚国家对外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65页。

⑦ 安军:“朝鲜核问题的演变及发展趋势”,《东北亚论坛》,1995年第3期,第37页。

⑧ 梅孜编译:《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汇编》,时事出版社,1996年版,第285-286页。转引自刘建飞:“意识形态对冷战后美国对朝政策的影响”,《当代亚太》,2002年第9期,第43页。

⑨ 刘胜湘、刘新华主编:《国际安全热点分析:2007》,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页。

⑩ 同⑨,第6页。

(11) 同⑨,第7-8页。

(12) 邵峰:“朝核问题的症结和走向”,《理论视野》,2007年第5期,第12页。

(13) 陈须隆:“核不扩散机制透析——国际安全机制的一个案例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8期。转引自邱永丰、张妍:“核扩散的逻辑——兼论朝鲜核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因素”,《国际论坛》,2003年第4期,第11页。

(14) 刘宏松:“试析核不扩散机制的长久维持”,《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第4期,第102页。

(15) Jimmy Carter,“This Isn't Rear America,”Los Angeles Times,Nov.14,2005,转引自钱文荣:“奥巴马‘无核世界’倡议的真实意图”,《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3期,第1页。

(16) 时永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朝核问题”,《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3期,第7-8页。

(17) 田景梅、胡思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分歧与弥合”,《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0期,第1页。

(18) 钱文荣:“奥巴马‘无核世界’倡议的真实意图”,《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3期,第5页。

(19) 时永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朝核问题”,《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3期,第7页。

(20) 张家栋著:《恐怖主义论》,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

(21) 何剑主编:《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3-124页。

(22) 邵峰:“朝核问题的症结和走向”,《理论视野》,2007年第5期,第12页。

(23) 何剑主编:《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3-174页。

(24) 参见赵雪波:“关于国家形象等概念的理解”,《现代传播》,2006年第5期(总第142期),第63-65页。转引自王学东著:《外交战略中的声誉因素研究——冷战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解释》,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47页。

标签:;  ;  ;  ;  ;  ;  ;  ;  

核危机中美朝话语权争端探析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