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茜[1]2001年在《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心肌组织和心电重构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 心肌重构和心电重构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目的 本研究前叁部分在探讨DCM心室重构的基础上,从自身免疫抗体角度揭示组织重构过程中出现的电活动紊乱;论文第四部分建立了快速右心房起搏致房颤兔模型,在深入研究电重构产生机理的同时探讨电活动紊乱引发心房组织重构、纤维化,以及慢性期引致心室心肌病的机制,最终将心肌组织重构与心电重构有机结合。内容与方法(1):合成β1AR和M2R抗原多肽片段,建立ELISA法测定扩张型心肌病(DCM)和各种原发性心律失常患者循环血中抗β1AR、抗M2R自身抗体滴度(2):半定量RT-PCR法测定目的基因表达的mRNA水平(3):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组织中ANP、NO、AngⅡ含量(4):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心肌损伤指标cTnⅠ(5):乳鼠心肌细胞培养,高血压、糖尿病合并DCM大鼠模型及快速右心房起搏致房颤兔模型的建立结果1、(1)DCM患者抗β1AR、抗M2R自身抗体的P/N值与阳 性率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种抗体间存在正相关;室 性心律失常(VA)或DCM伴VA者抗β1和M2受体抗体 显着高于正常者和不伴有心律失常的DCM患者;(2)DCM 患者中抗β1AR抗体阳性组的QT离散度显着高于抗体阴性 组,心源性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组QT离散度明显延长; (3)4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DCM患者中,NYHAⅢ~Ⅳ级 者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NYHAⅠ~Ⅱ级者。抗体阳性组 LVEDV、LVESV、EF、FS明显减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 腔(LV、LA)扩大;(4)DCM患者血清ANP和NO水平 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抗体阳性者差别更显着,且ANP和 NO水平的升高与心功能下降(NYHA评分低)相关联;(5)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 。DC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 l-ImLvA水平显着下降,抗 pl ARI 自身抗体阳性组和心功能 Ill~IV级组 pl AR表达略低于抗 体阴性和。。功能I~II级组,而pl-mRNA水平与患者6-受 体阻滞剂的应用未观察到明显的相关性;(6)随访DCM患D 者应用pl-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后1,3,6,12月,D EF、F S在1个月时即有明显升高,LVEDV、LVESV于3 个月时开始回降,6个月后 LA、SV亦有显着差异,直到 12 D 个月方出现NYHA的显着改善。l 2、1:40滴度抗p l-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 DCM患者血清干预 D 培养乳鼠。肌细胞48刁2小时后,。G肌细胞搏动频率显着D 增加,上清液中cTnl无升高,NO、ANP浓度均有不同程 度的减低。比索洛尔可桔抗抗体的致。。动过速和降低 NO、l ANP的作用。单纯比索洛尔干预培养细胞可显着降低 cTnl 水平,轻度升高NO和ANP。抗6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DCM D 患者血清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ANP和pl-AR表达无显着影D 响,却可上调 ATI 的表达,比索洛尔干预可上调 pl-AR DIInRNA并逆转 ATI表达的升高,单纯比索洛尔可降低 ANPIl 和 ATI mRNA水平。lD3、4个月高血压、糖尿病大鼠出现明显的血压升高、高血糖高DD 尿糖和左室肥厚,肌浆网钙泵活力下降,SERCAZ表达减低, 胞膜61-和D3-I受体表达上调,ATI、RyRZ和L-CaZ-通道D 一A改变不显着。培多普利(ACEI)可降低血压、逆转D DCM大鼠的左室肥厚和上调的 pl一、IP3J受体,降低 ATI、 RyRZ-mRNA水平,不影响 SERCA、L(a》通道表达;比D 索洛尔可降低血压,逆转m3J上调,降低 ATI、RyRZ、L- Ca‘”通道表达,对pl\ SEmAm洲A改变无影响。D4、右。。房快速起搏致房颤兔模型中,血浆ANP显着升高,约l 在1小时达峰值,右心房组织ANP含量和表达同步呈先抑l 后扬;Angll含量迅速、持续升高,ATI表达的上调要迟于 Ansll;早期 SERCA活力、表达和 RyRZ表达均降低,L(a》l 通道表达略有增高;晚期 SERCA活力和表达一致升高,RyRZl 表达仍减低,Lcaz”通道则显着降低。与右心房不同,左室 组织 ANP除表达在 1。J、时呈一过性增高外改变不明显;Angll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 含量和 ATI表达呈显着同步升高;SERCA活力持续降低,l 但表达于早期显着升高后晚期迅速大幅度下降,RyM和 L-l CaZ”通道持?
佚名[2]2016年在《《中国循环杂志》2016年第31卷关键词索引》文中提出说明:(1)本索引按关键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2)在第1个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汉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序,以后依次类推。在第1个汉字音同字不同的情况下,按笔划多少排列。(3)在关键词相同的情况下按发表先后顺序排列。(4)以英文为首的词,按第1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居文中关键词之前。(5)在第1个英文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依次类推。(6)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张乾忠, 马沛然, 王俐, 江钟炎, 刘豫阳[3]2002年在《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文中认为座谈内容 :1 新生儿、婴幼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2 小儿不同心血管疾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3 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4 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与心力衰竭5 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查及实验室诊断6 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选择、评价及应用进展7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心肌炎心肌病协作组[4]2018年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1985年美国Olmsted县的流行病学调查DCM患病率为36.5/10万~([1])。2002年中国分层整群抽样调查9个地区8080例正常人群,DCM患病率为19/10万~([2])。1990年欧洲报道DCM的5年病死率为15%~50%~([3])。2014年中国一项报道显
佚名[5]2013年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3年第27卷主题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按主题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以英文为首的词,列在相应英文字母节中,居中文主题词之后;(3)以其它文字或数字为首的词,以其后的中文排序
邢非[6]2007年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随着心血管药物治疗学及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却仍居高不下。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势必会引起心肌收缩、舒张应力改变,无效做功增多,进而出现心脏重构,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心肌病,其发病率居心肌病的首位,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最终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目前心脏移植仍是治疗晚期顽固性心衰的最佳方法,但由于免疫排斥反应与免疫抑制作用、供体缺乏及供体与受体的匹配困难等原因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心肌细胞坏死,尽可能的挽救存活心肌细胞,尽可能的增加有效工作心肌细胞的数量,才能有效地减少心肌梗死后因心力衰竭而导致的高死亡率,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近年来兴起的细胞疗法(Cell Therapy)由于能够代替、修复或加强受损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功能,所以已经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新策略。骨髓干细胞移植是细胞疗法的一种,现在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干细胞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能力,能跨系统、跨胚层分化发育为多种组织细胞。动物实验和Ⅰ期临床试验对成体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潜力已经获得了令人激动的研究成果。生活质量是一个包括生理及其程度的广泛概念,作为一种反映人体躯体功能、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人体的健康水平。但是关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半年以上的生活质量随访及对照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旨在在我们前期研究已得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心肌细胞成形术对缺血心肌的恢复和改善病人临床心功能有肯定疗效”的基础上对我院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和扩张型心肌病(DCM)87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了半年以上的生活质量随访及对照研究。我们通过电话随访和对面交谈的方式,随机地应用SF-36调查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评分,并且对死亡病例进行初步分析,结合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和六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WT),综合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象与方法:自2003年7月26日我院进行第一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急性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至2006年12月,我们共计完成300余例患者(其中少部分患者进行了2次或3次移植)。通过电话随访和当面访谈的方式,随机对其中的87例治疗组患者和7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均符合试验设计要求。治疗组包括3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3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对照组包括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2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所有患者LVEF<45%。对入选的治疗组患者于术前在实验室经双侧髂后上棘6点法抽取骨髓,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浮液,用流式细胞仪对获得的BM-MNCs进行细胞计数及成份鉴定,术中通过大腔导管或造影导管分别于左右冠脉内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应用SF-36调查量表对所有患者于术后至少进行半年生活质量随访以及组间对照,并且对死亡病人进行初步分析。治疗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一年NYHA心功能分级和六分钟步行距离进行自身对照。用spss13.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统计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α=0.05)。结果:1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为10.3%: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11.4%。经过x~2检验,两组患者死亡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2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77.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2.0%。经过x~2检验,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组总体健康状况(GH)、躯体功能角色受限(RP)以及心理健康(MH)等3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63.0±21.5、26.7±14.2、83.1±15.2,而对照组分别为47.9±24.8、15.6±10.4、69.7±20.6,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陈旧性心肌梗死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受限(RP)、肌体疼痛(BP)等2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43.8±29.7、84.6±21.6,而对照组分别为14.9±13.2、67.0±25.2,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组总体健康状况(GH)、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角色受限(RP)活力(VT)等4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76.9±23.4、86.5±22.8、59.7±38.5、78.8±16.5,而对照组分别为47.5±24.4、68.2±24.9、27.6±17.4、56.7±18.9,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生活质量总体评分治疗组为81.8±18.5、而对照组为66.2±15.6、两者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 NYHA心功能分级的随访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扩张型心肌病组NYHA心功能分级于术前分别为2.03±0.38、2.57±0.42、2.65±0.51级;于术后半年分别为1.94±0.31、2.05±0.38、2.11±0.57级;于术后一年分别为1.90±0.30、2.02±0.38、2.09±0.45级。叁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低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扩张性心肌病组,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扩张型心肌病组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半年即显示出心功能明显好转,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术前相比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但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扩张型心肌病组均较术前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术后一年所有患者心功能进一步好转,但与术后半年相比未再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通过组内对照研究,我们发现干细胞移植后半年,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扩张型心肌病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减低,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并且于干细胞移植后一年仍略有改善。术后一年急性心肌梗死组NYHA心功能分级与术后半年相比,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也有一定程度降低。7六分钟步行距离随访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扩张型心肌病组6分钟步行距离(6MWT)于术前分别为315.6±47.1、265.8±45.6、247.2±41.0;于术后半年分别为353.5±49.6、348.9±50.1、339.4±48.7;于术后一年分别为364.7±52.5、360.2±50.2、355.9±43.9。叁组患者术前6分钟步行距离(6MWT)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好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扩张型心肌病组,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扩张型心肌病组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半年即显示出叁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术前相比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但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扩张型心肌病组均较术前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术后一年所有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均进一步增加,但与术后半年相比均未再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通过组内对照研究,我们发现干细胞移植后半年,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扩张型心肌病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并且于干细胞移植后一年仍略有提高。术后一年急性心肌梗死组6分钟步行距离与术后半年相比,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1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冠状动脉内移植可显着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2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冠状动脉内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经PCI术成功再灌注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有一定疗效。3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半年,陈旧性心肌梗死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减低,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并且于干细胞移植后一年仍略有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组NYHA心功能分级也有一定程度降低。4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半年,陈旧性心肌梗死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并且于干细胞移植后一年仍略有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组6分钟步行距离也有一定程度提高。5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能否降低心力衰竭病人的死亡率,是否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依然有待于大样本的长期随访和和进一步研究。
赵蕾[7]2008年在《室性心律失常与血清TNF-α、HsCR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包括107名研究对象,入院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6次/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共61例,入院心电图无心律失常者为对照组,共46例,划分为4个亚组。A组为32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年龄65.41±9.14岁,男性17例,单纯室性早搏21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1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4例,冠心病15例;B组为22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年龄60.95±8.76岁,男性11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7例,冠心病9例;C组为29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年龄50.66±9.05岁,男性17例,单纯室性早搏21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D组为24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健康者,年龄49.50±8.12岁,男性12例。所有研究对象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测定,血清TNF-α、HsCRP浓度测定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及免疫比浊法。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end-diastolic thinkness,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diastolicthinkness,LVPWT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结果:A组血清TNF-α(21.204±2.16 vs.19.69±2.11fmol/mL,p<0.05)、HsCRP浓度(3.31±2.12 vs.1.39±0.75 mg/L,p<0.001)及LVDd(53.09±10.68 vs.45.80±5.27mm,p<0.05)、IVSTd(11.59±1.90 vs.10.59±1.43mm,p<0.05)显着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血清TNF-α(20.67±2.44 vs.19.24±1.54fmol/mL,p<0.05)、HsCRP浓度(2.99±1.81 vs.1.39±0.07mg/L,p<0.001)及LVDd(45.66±3.11 vs.43.71±3.24 mm,p<0.05)显着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血清HsCRP浓度与IVSTd呈正相关(r=0.372,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OR 1.373,95%CI 1.071~1.761,P<0.05)、HsCRP(OR 2.737,95%CI 1.647~4.546,p<0.001)及LVDd(OR 1.184,95%CI 1.057~1.327,p<0.05)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TNF-α、HsCRP浓度显着升高,炎症反应参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可能是诱发机制之一。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者LVDd、IVSTd显着大于对照组,前者血清HsCRP浓度与IVSTd呈正相关,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者心室重构较严重,且与炎症反应有关。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LVDd显着大于健康者,可能存在潜在的心肌病变。血清TNF-α、HsCRP及LVDd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刘奇峰[8]2016年在《BMMSCs移植对低龄扩张型心肌病鼠心功能及心室肌细胞I_(Na)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心室肌细胞钠电流(Sodium current,I_(Na))在阿霉素诱导的低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鼠模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对低龄DCM鼠心肌细胞I_(Na)的影响,并对正常低龄鼠心肌细胞I_(Ca-L)进行初步检测。方法:1.低龄DCM鼠模型的建立与心功能检测:将40只健康的两周龄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DCM组(n=20)和对照组(n=20)。DCM组予腹腔注射阿霉素1mg/kg每次,每周2次,连续6周,诱导建立DCM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以病理HE染色评估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Ultrasonic cardiogram,UCG)对各组大鼠心功能及左心室内径进行检测。2.低龄DCM模型鼠心室肌细胞I_(Na)的检测:对第一部分建立完成的DCM组(n=16)大鼠和对照组(n=20)大鼠进行I_(Na)的检测。各组大鼠通过酶解法分离得到单个的心室肌细胞,再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的I_(Na)、电流-电压(I-V)曲线和钠通道激活、失活和恢复的变化情况。3.BMMSCs移植对低龄DCM鼠心功能及心室肌细胞I_(Na)影响的实验研究:取14日龄的SD鼠,通过阿霉素腹腔注射法建立45只低龄DCM模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DCM组、DCM+PBS移植组和DCM+MSC移植组,再取30只健康同龄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正常+MSC移植组;MSC移植处理为左室前壁注射BMMSCs;于移植后第4周末,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冰冻切片来评价BMMSCs的植入情况;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Ultrasonic cardiogram,UCG)对各组大鼠心功能进行检测;以酶解法分离得到单个心室肌细胞,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I_(Na)电流密度、钠通道激活、失活和恢复过程的变化情况。4.正常低龄鼠心室肌细胞I_(Ca-L)的检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的I_(Ca-L)、电流-电压(I-V)曲线和通道激活、失活和恢复的变化情况,为下一步对L-型钙通道的研究打下基础。结果:1.建模完成后,病理检测结果显示:DCM组大鼠心肌结构受损明显,组织排列疏松、紊乱,心肌细胞出现水肿,形态较差,部分心肌纤维出现溶解和断裂,而对照组大鼠心肌结构正常完整;UC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CM组的心功能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systolic,LVI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diastolic,LVIDd)值较对照组增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各组大鼠进行膜片钳检测,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DCM组的心功能明显降低I-V曲线上移,激活减慢,激活曲线右移,失活加快,失活曲线左移,I_(Na)电流密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移植4周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植入的BMMSCs在注射点附近呈团分布或沿进针路径分布,生长良好;UCG结果显示,CM+MSC移植组心功能较DCM组及DCM+PBS移植组提高(P<0.05),DCM+MSC移植组移植4周后心功能较移植前提高(P<0.05);膜片钳检查显示DCM+MSC移植组的电流密度峰值较DCM组及DCM+PBS移植组提高,I-V曲线下移,激活加快,激活曲线左移,失活减慢,失活曲线右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膜片钳检测显示: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I_(Ca-L)电流密度峰值为(10.45±1.719)p A/p F、半数稳态激活电压为(-17.27±2.276)m V、半数稳态失活电压为(-12.70±1.672)m V、恢复时间常数t为(1740.57±650.610)ms。结论:1.本研究所采用的阿霉素注射的方式与剂量可成功建立低龄DCM鼠模型,经病理和心脏彩超检测,证实其产生了DCM样的改变。2.阿霉素诱导的低龄DCM模型鼠的心室肌细胞钠通道激活过程减慢,失活过程加快,I_(Na)电流密度显着减少,,这些改变可能是低龄DCM发生传导阻滞的原因之一。3.BMMSCs移植后低龄DCM鼠心功能提高,钠通道激活加快,失活减慢,I_(Na)升高,这可能是BMMSCs移植对低龄DCM鼠起治疗作用的原因之一。
毕勇志[9]2012年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治疗及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提供一条新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基础治疗组2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2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一次四粒,一天叁次。两组患者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窦性心律震荡(HRT)的阴性率、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24h室性早搏数目,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QTd),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6分钟步行试验,汉密顿抑郁量表积分,肝、肾功及电解质,从而评判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临床研究显示:(1)2组HRT阴性率、TO值、TS值、24h室早数目、QTd均较前显着改善(P<0.01),并且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较基础治疗组改善更优(P<0.05);(2)基础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对LVEF、LVEDD、SV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六分钟步行试验、汉密顿抑郁量表积分均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4)肝、肾功及电解质均较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改善扩张型心肌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为治疗及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提供了一条新的理论依据。
张敏, 任琳, 吕湛[10]2015年在《扩张型心肌病T波峰-末间期与心室重构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Tp-Te间期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已确诊为扩张型心病的92例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男性5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8.46±13.19)岁,平均住院天数(12.86±4.81)d。测量所有实验者入院时第一份心电图V2导联Tp-Te间期值,同时采集实验者入院时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M/体表面积(g/m2)。结果:扩心病人V2导联Tp-Te间期(0.114±0.019)ms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78.69±22.52)g/m2呈正相关(Person相关系数r=0.654,P<0.01);扩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与V2导联Tp-Te间期呈正相关(Person相关系数r=0.751,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人心电图Tp-Te间期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改变有显着相关性,Tp-Te间期对预测扩心病人左心室重构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心肌组织和心电重构的研究[D]. 耿茜. 南京医科大学. 2001
[2]. 《中国循环杂志》2016年第31卷关键词索引[J]. 佚名.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 张乾忠, 马沛然, 王俐, 江钟炎, 刘豫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
[4].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心肌炎心肌病协作组.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8
[5].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3年第27卷主题索引[J]. 佚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
[6].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 邢非. 郑州大学. 2007
[7]. 室性心律失常与血清TNF-α、HsCR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赵蕾. 昆明医学院. 2008
[8]. BMMSCs移植对低龄扩张型心肌病鼠心功能及心室肌细胞I_(Na)的影响[D]. 刘奇峰. 重庆医科大学. 2016
[9].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D]. 毕勇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10]. 扩张型心肌病T波峰-末间期与心室重构的研究[J]. 张敏, 任琳, 吕湛.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5
标签:心血管系统疾病论文; 扩张型心肌病论文; 心肌损伤论文; 心肌病论文; 急性心力衰竭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室性心律失常论文; 健康论文; dcm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