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论文_赵子龙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论文_赵子龙

——小学生习作教学之我见

赵子龙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中心学校 024423

关于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问题,多年来已有很多成功的教育家和广大一线教师从自身积累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很多切合实际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也已收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此不再过多赘述。笔者就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习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点滴做法与大家交流共享。

一、以往传统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的弊端

语文学习的规律是积累、感悟、表达。积累是基础,语文没有积累,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什么也谈不上。而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恰恰缺少积累,积累有三个要求——记得住、写得出、用得上,他们大都做不到或者做不好。

1.记不住。除小学背诵的几十首古诗词及名家名篇欣赏外,学生基本上再没有可记住的东西。几首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还有可能被他们记得乱七八糟。一天我到班上去,听见某生问同桌:“陆游是哪个朝代的?”答曰:“不知道。”这确实是常有的事,“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唐代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真是不乏其人。因为没有积累,学生习作很少引用名人名言,也常常出现词语乏味的现象,他们引用最多的句子无非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诸如此类。

2.写不出。背诵下来的也不会写,常用字都不会写,写出来也不正确。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写成“哀”;“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宦”写成“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表达——本来积累的语汇就不多,再加上不会写的,能被他们用来表情达意的语汇就更少了,难怪孩子一下笔习作就如上刀山、下火海,苦不堪言。

3.用不上。能背下来,写下来的,没有感悟,也用不上,不知用在什么语言环境中。即使老师告诉他,因为不是出于他们自己的体验,加之听课、上课不专心,印象不深,效果也不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使老师对抄录的句子做了重要的强调,比如积累关于修养身心的句子、关于珍惜时间自强不息的句子、关于博爱奉献的句子……强调了那么多句子,一旦到自己的习作时也想不起来、用不上。

以上三种情况致使学生每次习作都会听取“哇”声一片,不管习作的题目简还是难,因为没有积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即使知道写什么也无话可说,抑或白话连篇,辞不达意,平铺直叙,没有新意,刚开头就又刹了尾,更不用说布局谋篇了。

二、重视积累,大胆想象,开放思想,释放情感

学习语文就要从积累做起,积累名家名篇、名段名句,在积累的基础上善于圈点批注,以圈点批注促进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充分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在习作中,要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力,向生活开放,向阅读教学开放,构建以“写”为核心的语文课堂,充分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要解放学生身心,充分尊重、信任、肯定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自主、自立的习作氛围,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事物,让他们在交流碰撞中变得成熟、敢于大胆创新,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参与,让他们说真话、吐真情、表真心。培养创新思维,是开放思想的核心。

在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课文“战争中的孩子”这一单元习作中,为了减轻学生的习作负担,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本着培养孩子应用语文能力、着眼于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的习作要求,依据“教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的教学原则,我们紧扣单元主题,编排了一次“看图写文”的习作。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首先让孩子回顾所学课文,结合影视等传媒的帮助把学生引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然后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以图中坐在废墟中的孩子哭喊的画面为重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想象:这个孩子的外貌、年龄如何?为什么哭?他的父母何在?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未来的命运如何?……最后,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通过画面的提示,学生结合所学课文产生了“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共鸣,当即写下了许多发自肺腑、洋洋洒洒的文章来。每一篇文章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是做到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地,取得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在习作教学中,开放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向学生传授习作技巧更为重要。具体做法我归结为:

1.亲近习作。要善于捕捉能激起学生内心涟漪的场景和时刻,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句子、片段的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详,层层递进,步步深入,逐渐把学生领入习作的佳境。

2.培植情感。接触自然,走进书籍,用好媒体,都能使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受到洗礼、感染和熏陶,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满和充盈起来。

3.释放心灵。习作是倾吐内心的过程,是和另一个自我交流的过程。释放了心灵,学生定会少几分寂寞、多几分快乐,少几分浮躁、多几分平和,更加懂得感恩,化解烦恼,正视挫折,“享受苦难”。学生只有内心积淀了丰富的情感,才能厚积而薄发。

论文作者:赵子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论文_赵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