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南方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促进广东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更高论文,区域性论文,广东论文,加快推进论文,金融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州这一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已提出多年,对其重要性,各有关方面已逐步形成共识,一些全省性的重大发展规划都将金融中心建设列为重要战略之一。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这一工作的进展并不理想,有必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
一、制约广州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是对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影响了抓工作的力度。一些同志对在全国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之下,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对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在我省下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实际上,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点必然导致出现金融区域化发展倾向,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这种金融区域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金融区域化发展和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并不排斥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而仅仅是在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下,选择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殊要求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和融资机制,以提高总体融资效率和降低融资成本。因此,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也是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在以下方面对全省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加快市场机制形成,打破行政分割严重的状况,促进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合理配置;构筑穗港金融走廊,形成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向内地延伸的一极,强化其对内的辐射;强化我省对跨国公司资本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吸引力,扩大利用外资的渠道,促进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业务的发展,提高对外贸易的活力;强化广州中心城市的功能,使其真正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极,突破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进的态势。
二是广州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步伐不适应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广州近年来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显得相对缓慢,制约了中心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八五”期间,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的改造与提高工作滞后,主导产业群成长缓慢,规模经济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八五”期末所占比重比“七五”期末下降了1.6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没有明显提高。广州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港口经济没有获得充分发展,港口、机场等一些全省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注意突出广州的中心和枢纽作用。
三是各有关方面形不成合力,严重制约了广州金融中心建设的全面实施。对广州金融中心建设这一战略构想,省市有关部门的看法是一致的,都有积极性,省市拟定的各种金融发展规划,都将广州金融中心建设置于十分重要的突出的位置。但由于各有关方面缺乏协调和协作,难以形成合力,导致有关建设方案只能纸上谈兵,得不到落实,广州市制订和实施的一些操作性规划只能局限在本市的区域和管理范围之内,与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相去甚远。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机构的设置上,存在着重复和重叠现象,严重分散力量,弱化了广州金融的整体性和对外辐射能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将错失广州金融中心建设的大好时机。
四是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合作关系尚未确立。广州、深圳都具有比较强大的金融实力,这是我省金融业发展的优势,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加快协调和利用,也可能成为金融中心形成的障碍。去年省里已经明确要建设广州—深圳金融中心,这意味着广州和深圳要作为一个有机组合的共同体,共同发挥金融中心的作用。但双方就此协调,在技术和管理的难度都很大,双方目前的规划都还没有真正体现合作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争相发展金融中心有可能出现互相削弱的状况。
二、加快广州金融中心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省委省政府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加快建立与金融中心相适
应的城市环境和产业结构
广州金融中心建设仅靠广州自身努力难以实现,必须得到省的大力支持,将这项工作列为全省性的重要战略工程。首先,要加强省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组织省市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订加快广州—深圳金融中心发展的实施方案。其次,加强全省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调整与管理。交通运输、港口、机场、通讯设施建设要强调和突出广州的中心和枢纽作用,优先安排重要的枢纽工程建设。如珠江三角洲港口建设要加强整体性,朝以广州港为中心的组合港方向发展,合理布局港口功能。要全力支持花都机场项目早日上马、早日建成。第三,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广州城市建设步伐。“九五”期间,省的金融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资金的分配和投向上,应考虑对广州市给予适当支持。由于广州城市建设欠账太多,包袱沉重,在全面进行城市改造的同时,应重点规划和建设好天河金融商贸区,优先为金融商贸活动提供世界一流的市政设施和交通通讯条件。第四,以第二产业的调整提高为基础。以金融保险和信息服务业、港口和贸易服务业为龙头,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重塑广州的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广州作为中心城市,房地产和劳动力的成本上升很快,在传统的第二产业方面不具有与周边中小城市竞争的优势,必须加紧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新的优势产业。管理和服务化是经济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广州市应树立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并以此作为城市建设和产业调整的主要依据。要将城区范围内的工厂逐步向郊区小市或邻近市迁移,城区以发展六大新支柱产业为主。
2.处理好几个关系
①强化金融中心功能与增强本市融资能力的关系。广州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但如果将增加对本市的资金供给作为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必然使金融中心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导致广州金融业的发展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使金融中心的功能难以形成。因此,在处理这一关系时,应将强化金融中心的功能放在第一位,将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于为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以金融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带动广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更新,构筑推动广州经济发展的新的强大动力。
②省市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积极争取省各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由于金融管理将逐步由按行政区划设立机构过渡到按经济大区设立机构,省市两个层次的管理架构将逐步合一,市里目前应集中精力于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良好的城市设施和环境条件。其次,在有关金融机构的税收分配上制订一个合理的原则和办法,减少因税收问题在机构设置和管理上产生磨擦。第三,广州金融中心建设是全省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迈进的重要一环,而高度的经济自治权是金融中心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九五”期间要结合职能转变的工作,逐步减少管理和决策层次,使广州市最终具有较高的经济自主管理权。
③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关系。应本着尊重现实、加强合作、互相促进、逐步融合的原则,建立一种以合作为主、适度竞争为辅的良好关系。广州金融资产总量虽居全国第三位,但与前两位的北京和上海差距巨大,如广州的存贷款总量不及上海的一半,形成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大大增强广州的金融实力和完善广州金融中心的功能,使广州在金融资源和业务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深圳在股票公开市场和密切与香港的金融关系方面具有现实和地理上的优势,金融业务的规模发展迅速,对国内其他地区的辐射方面也具有某些优势,加强双方合作是我省经济发展和加快广州—深圳金融中心建设的根本利益所在。建议由省政府出面组织有关专家,省、穗、深各有关部门和人士,共同研究双方合作的形式与功能的合理分工,形成权威性意见,促进合作关系的形成。同时,大力加强穗深两地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联结与沟通,为两地金融业务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持;加强两地金融监管的协调,放宽对两地金融业务互相渗透的限制,鼓励两地金融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④广州金融中心与香港和上海之间的关系。广州金融中心建设将是粤港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突破口,为双方在金融、投资和信息服务领域的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广州主要通过香港沟通与全球金融市场体系的联系,壮大广州金融中心的融资能力,香港则以广州为桥头堡,实现与国内金融市场体系的对接。因此,广州金融中心建设要将与香港金融中心对接和为香港向内地扩大业务提供全方位服务作为主要任务之一,除了要争取放宽双方机构的相互准入限制外,广州应大力引进或建立中港、中外合资合作的资信评估、资讯服务、投资管理和会计服务等中介机构。
广州金融中心与上海的关系。从国内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的角度看,广州要充分发挥中转和联结作用,确保上海全国性金融中心的正常运作和国家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的贯彻实施。但从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角度看,应积极拓展具有区域经济特点的金融业务,争取在金融体制创新和工具创新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促进区域性金融体系的形成,以支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向周边地区扩张。
3.“九五”时期加快广州金融业发展和增强金融辐射力的若干具体措施
高度自由化的经济管理方式、有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税收政策、完善和高效率的基础设施条件、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和大量可选择的金融工具是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完全具备这些条件,无疑需要一些特殊政策的支持,这在近期内是不可能的,需要逐步争取。“九五”期间,应将力量主要放在打好基础,建立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上来。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①争取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大区分行,取得区域金融管理和调控权。这是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条件之一。省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共同努力。要积极发展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争取其总部设在广州,强化广州作为区域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的规范化经营,提高中央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②积极扩大广州融资中心、清算中心、外汇交易中心的业务覆盖面,形成金融区域中心市场。要进一步完善设施条件,加快发展会员,完善管理制度,迅速扩大业务覆盖范围。
③积极探索和发展证券柜台交易市场。将深圳证券交易所迁来广州或设立深交所广州分所,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证券公开交易市场的可行性不大,广州应集中精力发展柜台交易市场。全国有9000多家定向募集公司,我省经工商登记约有670家,而目前深沪证交所上市的公司不足400家,定向募集公司股权的流动问题直接影响到这些公司的规范化和股份制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柜台交易市场的发展容易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起步早、管理好,还有可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柜台交易中心。具体做法是,以南方证券交易中心或广州证券交易中心为基础,建立报价中心,向省内外广泛发展柜台交易网络。这一网络的发展目标是作为深沪股市最重要的外围市,同时积极与产权交易市场联合。
④加快票据市场发展。票据市场发展是金融业发达、货币和资本市场深化及引进国际银行的重要条件,对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有效供给有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票据主要局限于有限的支付结算功能,但《票据法》的颁布和我省各大银行已普遍进行内部联网、并发行了多种信用卡,为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应以广州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主要对象,积极发展票据承销、承兑、贴现和买卖转让业务,拓展票据融资功能。
⑤大力发展投资银行机构和业务。投资银行主要从事代理证券发行、承购和包销业务,大中型融资安排,金融咨询,企业的合并、收购和产权委托交易等,国际上近年来发展迅猛。国内投资银行业务分散于各类金融机构,规模小、品种少,无法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合适和全方位的投资银行业务服务。目前,国内资产重组、企业改制和兼并、扩大利用外资都对投资银行业务存在巨大的需求。应尽快以广州为基地组建跨省和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机构,加快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
⑥建立覆盖全省或更大区域的项目贷款和银团贷款服务网。争取中央各政策银行及其他各类国内银行在广州设立分行,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扩大其业务范围。加强银行间的合作,大力开展银团贷款和项目融资业务,使广州成为银团贷款中心。
⑦组建金融网络公司。目前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网络多是独立建立的,导致成本高,服务范围扩展缓慢。广州市现有的金融网络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建议以广州市金融部门的网络为基础,组建全省性的金融网络公司,进行专业化的网络建设,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设施条件,减少资源浪费。
⑧加强人才培训工作。目前,广州金融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都无法满足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引进和培训工作。建议利用香港金融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建立穗港金融机构之间的人员交流制度,帮助广州培训高级金融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