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新审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发展战略论文,重新审视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15年艰难的谈判,中国终于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一部分,融入了国际主 流经济。我们在欣喜之余,必须对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以便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
一、中国企业现有产业格局将受WTO重新洗牌
WTO将消除国际国内市场的区隔而融入一体化,由此将给中国现有产业格局带来新的评价, 一些曾经的优势产业和暴利回报将不复存在,一些曾经受配额等限制的产业将获得发展良机 ,一些新的产业将崛起。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曾对一些起步晚、起点低的产业进行保护,这是国家整体利益的需 要,是必要的。WTO以后将逐步消除政府保护,从而使过去依靠行政力量而维系的优势产业 与暴利行为风光不再。这其中金融、保险、汽车、电信等产业首当其冲,在市场化程度高、 竞争经验丰富、企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挤压下,市场将重新瓜分。
一些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充分开放竞争已十分白热化的产业,将在WTO 环境下迎来发展的良机,其中纺织、服务、电子等产业最为受益,国际大门将就此打开。
一些过去不受关注或受行政因素限制的新兴产业将会勃兴,像教育、休闲、医疗、传媒、 猎头、咨询等产业必定是新一轮市场争夺中的绝对热门。
在这种产业大洗牌的背景之下,中国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产业选择与产业 定位,我提供几种思路以供企业家们选择。
1、盘点核心竞争力,做强而后做大
核心竞争力即企业的核心优势,是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比较中的优越条件,其确定的关键 并非自己有什么,关键是人家没什么。
坦率地讲,各地区各企业的“十五规划”我看了不少,产业高度趋同、定位个性不足是典 型的通病。试比较沿海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城市,沿江南通、黄石、宜昌、安 庆、九江等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高度相似。企业发展战略更是如此,量化销售额、利润、 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均十分细致,问题是缺乏产业分析依据,简单地根据前5年增长率来推算 而科学性大打折扣。
在产业分析中一旦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国际市场上企业优势显著,不妨抓 住WTO机遇,以做强为基础再行做大,迅速拓展市场,积累实力向跨国公司过渡,国内像雅 戈尔、格兰仕等企业均成功地选择了这样的战略。
2、建立战略联盟,打造联合舰队
对于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成本与技术优势薄弱的简单的制造企业,WTO必定导致市场资源 向优势企业的集中,小而全、肢体化(非头脑化)的企业是难以有所作为的,必须努力与自己 产品的上游、下游或优势互补的企业打造联合舰队,建立战略联盟。
简单化加工必定走向更为微利,尤其在供过于求的状态下,自然会以降价大战来清理门户 。 联合和合作能以资源共享来降低成本,以规模化来降低成本,以市场同盟来抗御风险,但这 种结盈无论是有资产关系的购并渗股,还是无资产关系的合作联盟,都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方 式和操作技巧,对于“宁为鸡头,不作凤尾”习惯颇深的中国企业来说,做到并做好这一点 并不容易。
3、主动迎接外企业介入,借助外力壮大自己
如果没有市场网络、生产基地、政治环境等优势但又缺乏核心技术、资金、品牌等优势, 寻找与外资同行的合作,做成优势互补是最好的选择,靠自己艰苦奋斗,慢慢积累,已经胜 算很少了。
这里必须改变的观念是怕别人吃掉自己,事实上资本是带有全社会性质的,有时候只求所 在、不求所有是务实的选择,像乐百氏、娃哈哈这样的企业都不惜让法国达能来控股,识时 务者为俊杰。
4、适时进入新兴产业,顺利实现金蝉脱壳
当发现自己所从事的本来就是夕阳产业,而WTO以后更难以支撑和维系的话,选择退出是十 分明智的。
有些产业是靠着地方保护主义而苟延残喘,产业本身又毫无前途,尽管眼下日子仍过得去 ,但前景十分暗淡,甚至已开始了灭亡的倒计时,退出的选择尽管非常令人伤感,但丝毫不 足为惜。
当然退出是有技巧的,并不是关门大吉一了百了。它只要有微弱的盈利能力都必须用足用 尽,并通过小改小革来延续其生命,让它发完光与热。更重要的是马上选择前景广阔又适合 于自己的新产业,了解行规,培养人才,积蓄力量,将旧产业产生的效益全力投入新产业, 在旧产业日落西山的同时,新产业脱颖而出。以主动的“金蝉脱壳”来完成企业脱胎换骨, 千 万别成为旧产业的殉葬品。
总之,WTO对中国现有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已经开始,中国企业家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主动予以应对,趁着尚有几年过渡时期,充分做好准备,以便在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 番更大的天地。
二、中国企业现有管理方式将受WTO严峻挑战
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至今,经过20多年市场环境的熏陶,中国企业逐步从计划体制走向市 场体制,企业领导人也从“企业官”走向“企业家”,管理方式上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WT O将使中国企业巨轮从江河走向海洋,真正的管理方式的挑战已在眼前。
1、法制化将使竞争环境更为公开和公平
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附属品中独立出来,但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难以割舍 的。即使时至今日,外企、国企、私企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依然没有赢得公平竞争的环境, 市场机会很不平等。政府多年来一直在转换职能,效果是显著的,但政府行政越权干预过多 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公然推出政策倾斜,“红头文件”相互打架,比比皆是。
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的“七一讲话”,深入阐明“三个代表”理论,尤其对经济形态的论 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理论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建党学说,为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平等竞 争提供了理论基础。
WTO要求市场环境高度公平与公开,企业与政府各司其职,法制化进程在中国大大加剧。这 必然要求企业在运行方式上更注重规范与秩序,从财务状态到管理方式高度准确透明。“黑 箱操作”、“政治企业”会越来越少,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2、人才机制灵活,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深入和观念的逐步转变,国企中大量人才开始外流,包括户籍制 度、干部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人才机制日益灵活,人才争夺与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WTO以后,懂外语、有外贸经验、适应西方文化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将供不应求,在跨国公司 的薪金、机会、上升空间、履历等诸多因素诱惑下,大量人才将为之吸引,成为人才聚集地 。跨国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公共关系公司、管理顾问公司、投资公司更是直接挖角本土公 司“台柱”,亦使英才价码日日攀升。
为了打造英才,提升自我,人才培训与学习将成为终生工作,这不但为培训行业的高速发 展提供了机会,而且也使人才管理中必须充实计算培训成本,同时将接受培训的机会成为吸 引新人加盈的重要筹码。
与此同时,2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出国留学生受机会和高薪的感召开始呈现“回流” 迹象,他们的归属几乎均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和独立创业两种选择上,也使人才竞 争的白热化新增诸多变数。
人才是管理的核心,人才状态与企业发展状态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即人才越多,企业发展 越快。投资环境越好,外资进入越多,同时也导致人才的舞台越多,越吸引人才和造就人才 。
3、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企业理念更需整合
WTO不但常来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也带来意识形态的变革,包括教育、传媒在内的敏感产 业也将逐步放开,过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很容易变成美好的回忆,价值体系多 元化伴随着传播媒介的多种声音而出现。于是,从哲学到伦理学,都会有多种声音与多元化 价值体系的并存,非主流声音有所加强。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过去的统一思想将被协调价值取向所取代。企业家很难以一种见解统 率全体员工,只能在自我与他人的价值系统中寻找平衡点。
4、社会信用体系为管理提供新的支撑
中国已往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基于伦理范畴的,说教多、良知感化多,法制少、刚性制裁少 ,基本上是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用心理约束人们。这种约束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
WTO以后,我们的信用体系将以信息化、历史化的方式而存在,无论是金融信用、职业信用 还是处世信用,都将得到刚性方式的制裁与约束。一个失去信用的人肯定会走投无路。
以职业经理人为例,在信用不健全的时代,职业经理人的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同时他们 的信用也难有制约。即使企业垮了,职业经理人依然可以潇洒而去,而在西方,职业经理人 的劣迹将使他可能不得不生活在最低生活线上,不准出国、不准上宾馆吃饭、不准有超常人 的享受。
一旦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起来,企业管理中将会有一种新的力量的支撑,这对管理方式的影 响 是深刻的。
总之,WTO将对现有管理方式产生严峻挑战,主动适应与调整,重新审视与检讨,不失为明 智的选择。
三、中国企业现有经营思路将受WTO重新整合
WTO之后,经过上百年资本主义市场洗礼的西方跨国公司将带着他们丰富的管理与经营经验 、雄厚的资金与品牌实力,全面登陆中国,而其经营思路上的成熟与稳健更使初出茅庐的中 国企业深感不安。
1、由产品经营向复合化经营过渡
中国极大多数企业集团是从工厂的基础上做大的,因此,对于生产经营的熟悉本无可厚非 。问题是面对实力本已悬殊的跨国公司,靠慢慢做加法是难以追赶的。
复合化经营包括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人才经营4种经营方式的协调发展。为此 ,企业家们必须快速补上收购兼并、融资投资、资本市场运作这一课,在做加法的同时,学 会做乘法,使企业资本快速积累,规模迅速做大。
而品牌经营与人才经营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市场格局已逐步转向无形的控制有形的 ,过去最重要的要素是厂房、设备、机器,而现在最重要的是品牌、人才、科技等无形要素 ,其经营方式的转变巨大而深刻。
2、由“广告+销售”向整合营销传播过渡
WTO使市场资源的整合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市场中资源是有限的,不会因为WTO而有 更多的变化,关键就在于精耕细作,将市场资源按照合理的结构配置起来。
中国企业在以往的经营中,更多的采用“密集广告+销售跟进”这一简单方式,就好像先往 河里扔炸弹,扔完以后去拣炸死的鱼这么朴素原始。面临强敌当前,这种资源堆积性的简单 运作可能成功一次、二次,但绝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成功。
美国西北大学的舒尔茨教授提出整合营销传播观念以后,成为继彼得·杜拉克和菲利普· 科特勒之后的又一位经营理论大师,其理论已广为传播、深入人心,但真正做成功的,并不 多见。
3.由简单规模向适度规模过渡
企业的生产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规模效益也不见得效益一定以规模增长而增长,根据市 场容量与放量预测以及企业自身的张力,界定适度规模是最佳的选择。
4、由打造模式向超越模式过渡
市场经济发展之初,人们在混沌中寻找清晰,在混乱中寻找秩序,打造出一个又一个适合 于自己的管理经营模式,大到“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小到“海尔模式”“联想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发育的逐步成熟,基础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模式既可能导致规范化也可能导 致 僵死化,成为阻碍企业创新的力量。WTO已经来临,中国企业必须深刻反思和重新审视企业 发展战略,与时俱进、顺势而变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