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淑芬[1]2001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研究的主旨在于:在加入WTO以及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诸多严重问题的背景下,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及存在弊端的分析,运用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方法,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阐述,并对其产权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全文分为4章:在引言中分别阐述了本文选题的出发点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主要内容、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第1章,先是对产权理论作出了一般分析,对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效率作了一个比较,得出在竞争性领域内国有产权效率低于私有产权的结论;然后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低效率及存在的弊端在产权方面寻找根源,并进一步从产权理论阐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第2章,鉴于国有商业产权改革在目前情况下将只能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变革,因而国家意愿在其中将起决定性作用,论文从国家效用的角度论证了在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和国际环境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产权改革的可行性,同时论证了股份制改革作为一种产权改革方式是现阶段的可行方案。第3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论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展开讨论。第4章,在第3章的基础上,鉴于法人治理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重要性,其关系到股份制改革的成败,因而笔者专辟一章对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阐述。
李博勋[2]2017年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起重要作用。长久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国有资本比重过高,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创新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转型速度的加快,在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上要求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时代要求下,本文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现状及特点,探索其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在理论上,本文构建了科学的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框架,探索了最优的国有股比例,并探讨了民营银行设立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揭示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在银行业融合的内在作用机理,指明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及障碍。在实践上,有助于实现银行业国有与非国有制资本的高效融合,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助力整个银行业效率的提升,进而有益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本文研究了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共分为八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首先说明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其次,对于本文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此,阐述了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存在的若干不足。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该部分阐述了本文所基于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混合所有制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叁部分是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解析。首先,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及特点。其次,说明了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功能、动因。再次,基于双寡头垄断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私有化争论及国有股最优比例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运用博弈论方法剖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利益博弈。第四部分是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演变及绩效评价。首先,本文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演变历程,包括股份制改革前、股份制改革、新时期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阶段,总结了改革的若干经验及规律。其次,对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直接及间接效应进行了客观剖析,并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部分是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实条件。首先,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及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利因素。另外,本文又指出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约束性条件,并分析了原因。第六部分是国外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借鉴及启示。首先,介绍了国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实践。其次,梳理了国外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经验。最后,结合本国国情,得出了国外实践对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益的经验及启示。第七部分是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模式构建及对策建议。在之前理论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从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两个层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第八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了若干结论。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对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特点及目标进行了动态把握及深入解读,将其与传统的股份制改革进行区分;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体系,注重灵活性、动态性及与预测性,提出切合实际的分类改革措施;构建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剖析国有商业银行国有股最优比例,探索最优的国有化水平,为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依据。同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样本数量较少,在指标选取和模型构建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在探索国有股最优比例时,未将产品差异化、交叉所有权、成本差异、多寡头等因素考虑其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十叁五”规划下,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可能未做到完全同步。这些存在的不足构成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袁昌菊[3]2005年在《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深化,金融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金融的发展水平和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和社会经济的调节机构。1991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始于1979年,经过2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以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深化金融业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降低金融风险,就成了当前我国金融业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由于保险、证券、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历程短,因此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如银行业。而在银行业中,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造成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商业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实现宏观调节的基础,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我国整个银行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因此,金融业改革的成败建立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成败之上。要想保持我国在金融市场开放后金融体系的稳定,深化和加快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是当前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持国有商业银行稳步健康的发展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届叁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商业银行……等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现
吴丹[4]2008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研究》文中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建国以来,我国银行业先后经历了一元制、专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等阶段,但国有银行体系中的巨额不良贷款、资本充足率低、盈利能力弱、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却日益显现。在加入WTO带来的国际竞争压力下,国有银行于2003年底启动股份制改革,首次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产权制度上。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入手,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尤其是产权改革进行了剖析。沿着“股改前”(问题的由来)-“股改中”(问题的初步解决)-“股改后”(问题的后续)这样一条主线,深入考察银行股份制改革截至目前的成效及关键问题,并为改革的深化阶段提出政策建议。首先,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对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演进进行了分析,进而归纳了旧有产权制度的内生性缺陷及其外在表征,并通过对股改前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仅仅改革经营制度而不改革产权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有银行的问题;随后,对叁家已上市的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了经营绩效与公司治理两方面的深入考察,CAMEL体系下的数据表明股改对银行的经营性指标确实带来了积极影响,可以说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在公司治理方面,“形”已具而“神”未得,尤其是国家绝对控股下的内部人控制以及潜在行政干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股改后”部分分析了未来需关注的地方,包括上市仍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以及上市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未来深化阶段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政策建议。指导思想包括:政府有效的完成角色转换、逐步实现产权的相对分散化、实施渐进性变迁、注意其他制度层次的配套改革等。具体建议包括对政府以及对银行自身两方面的政策建议。此外,本文还通过对俄罗斯、东欧国家等转轨经济体的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考察,分析其制度演进路径并提炼出它们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借此对我国银行的深化改革带来一些启示。
王达[5]2009年在《中东欧转轨国家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在1990年代初期以来中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转轨以及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研究中东欧国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一般意义上说,产权改革是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必要条件与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中东欧转轨国家在1990年代初期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未能达到预期效果。19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商业银行逐渐加大了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部门的直接投资。中东欧各国的金融部门于1990年代中期以后引入外国直接投资以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这对各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捷克的Komercni银行与IPB银行,波兰的BSK银行与PKO BP银行以及匈牙利的OTP银行作为中东欧转轨国家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典型代表,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与启示。虽然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引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面临新的问题。2008年底至2009年初,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份是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表现。当前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执行战略引资战略。中国应当继续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谨慎推行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引资;加强审慎有效的金融监管;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外部市场机制,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不断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杜莉, 张鑫[6]2014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绩效评析》文中认为本文将产权改革因素纳入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分析框架中,跟踪分析和研究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问题。文章依托产权理论,运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开始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对国有商业银行相对绩效水平和产权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度量,得出了我国国有银行在产权制度改革后,绩效提升幅度在整体上市银行中保持领先的结论。在梳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过程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的产权改革思路。
凌秀丽[7]2005年在《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研究》文中指出2004 年新年伊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入具有实质性进展的新阶段——国务院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特别强调实施股份制改造的核心是要将其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在笔者看来,“真正的商业银行”的深刻内涵在于建立和完善银行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就已进行了银行产权改革,其核心是银行国有资本社会化。在银行国有资本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为:产权主体由一元逐步发展为多元;资本运作逐渐社会化;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由国家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演变;逐步形成资本社会化的极致形式——资本国际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东欧国家已基本建立起以多元化产权结构为基础、竞争的、开放的、稳定的银行体系。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是经济转型国家,在银行改革的某些方面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因此,对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实践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的银行股份制改造是大有裨益的。产权改革是中东欧银行改革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产权结构变革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建立健康的银行体系,进而促进金融、经济发展。那么,从中东欧银行改革的实践来看,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采取了什么措施?产权改革是否有效地改变了银行原有的单一产权结构?银行的经济绩效是否因为产权改革而得以提高?产权与效率存在什么关系?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能为我国银行股份制改造带来什么启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在分析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东欧银行的产权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的来说,本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章,从理论的角度对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作出经济学解释;第二部分为第叁、四、五、六章,在分析中东欧国家银行产权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各国银行产权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并对3其解决措施作一评价,同时通过实证方法考察银行产权改革所取得的经济绩效。第叁部分为第七章,在借鉴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现阶段我国银行股份制改造提出作者的看法,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具体而言,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介绍本文的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主要观点,并客观评价本文的创新与突破;指出研究难点、存在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界定本文研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概念和相关范畴。第二章: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的经济学分析。该章构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产权、交易费用、委托代理、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公司治理结构、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等角度对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的理论基础——现代产权理论进行系统、全面地梳理;并结合产权理论对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的内在动因作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第叁章: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背景。了解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背景有利于我们对产权改革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本章主要对银行改革的环境变迁进行全面分析,并考察中东欧银行体系重建的叁个阶段——二级银行体系的建立、资本重定、产权改革。该章为后续的产权改革研究提供了背景资料。第四章: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本章在对中东欧银行改革主要采用的叁种模式——初次公开发行(IPO)、通过招标向国外战略投资者出售(SIFF)、发放股权凭证(VD)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叁个极具典型性的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的银行产权改革历程,并对各国改革所引致的产权结构与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本章内容为后续的理论研究作一铺垫。第五章: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评析。本章主要从叁个方面总结了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的经验。一是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为化解不良贷款,扫清改革障碍,中东各国采取了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政府在推行银行产权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中东4欧政府努力寻求市场与国家之间合理的政策组合,在帮助银行解决不良债权、建立健全法律框架、强化银行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叁是外资战略。积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是中东欧各国普遍采用的产权改革模式。这一关键性的战略措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促进了中东欧银行业的稳定。第六章:中东欧银行效率分析。产权改革是否有效地提高了银行绩效?这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为此,本章采用两种方法研究中东欧银行效率:一是常规指标分析,二是生产函数法——数据包络分析(DEA)。通过实证考察,得出结论:从横向比较来看,改革后的银行效率显着地高于国有银行;从纵向比较来看,产权变革后的银行效率高于变革前的效率。为探究银行效率提高的内在原因,本章从“产权结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银行效率”这一逻辑思路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产权是影响中东欧银行效率最重要的因素。第七章: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借鉴。本章结合中国银行业渐进转轨的逻辑,深入分析了当前银行业发展所处的困境,指出产权改革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总结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对我国可资借鉴的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国银行产权改革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银?
周小燕[8]2007年在《经济转型中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面对金融国际一体化的大环境,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效率,是经济学核心问题之一,是银行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是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银行业效率不仅反映着银行自身的经营绩效,也间接映射了一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在我国,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金融活动的主流。因而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而提高银行业竞争力,是我国加入WTO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国际化,从而确保我国金融安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我国的银行业改革又是处于国家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的,因此,研究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一般性分析,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二是进一步探讨了与银行效率相关的产权、市场结构、金融改革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效率的建议。本文以银行效率理论和测量方法作为全篇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在介绍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和我国银行业的背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的制度特征和效率特征进行了一般分析,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银行制度和银行效率上的差距。利用资产收益率、权益收益率、成本收入比、贷存比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5个财务指标比较了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效率,结果发现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和贷存比显着低于发达国家银行效率,但是成本效率非常接近,从而得出我国银行业效率总体偏低,并与制度因素密切相关的总体特征。在测量银行效率的不同方法中,本文依据各种方法自身的优劣特征和转型国家的特点,选择数据包络法(DEA)、随机前沿法(SFA)成本效率法和SFA替代利润效率法对我国商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8家城市商业银行组成的样本银行,在1994—2005的样本期内,测度和比较分析了各家银行的效率,从中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但是差距都在缩小,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远小于成本效率,并且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利润效率上差距更大,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较为重视成本控制,盈利能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本文还对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按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进行了回归,发现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此外,叁种效率测量方法计算的银行效率值虽然存在差异,但是DEA方法和SFA成本法对于银行效率的排序具有一致性,但对影响因素的回归存在差异,SFA方法相对准确。基于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产权制度、市场结构、金融改革与银行效率的关系。产权分析中,本文以产权和产权制度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了现有关于产权与银行效率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引入中东欧国家产权改革的经验作对照,实证发现中东欧产权改革对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证实了转型国家产权对银行效率的显着影响。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中东欧国家与我国在外资战略上的差别,认为中东欧国家产权改革中的外资战略都是外资控股的(majority foreign owned),这一战略改善了银行效率,但是我国是引入小额外资战略投资者,本文实证分析了这一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作用,虽然数据有限,但是发现引入小额外资战略投资者确实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并且不是“选择效应”的结果。对于影响银行效率的另一因素:市场结构,本文以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理论为研究基础,采取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和市场进入壁垒叁个指标刻画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总体特征:寡头垄断,虽近年来市场竞争度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竞争度不够。同时运用我国2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检验了“市场力量”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结果发现这两种假说在我国银行业均不成立。对此,本文从造成垄断市场结构的原因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垄断市场结构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作为经济转型的另一关键因素—金融制度,本文从经济转型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和银行监管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金融制度因素对于银行效率的作用。本文认为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渐进式路径,虽然降低了制度变迁的时间成本和摩擦成本,但很难满足金融机构主体的制度需求,使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进展迟缓,虽然使国有银行有力支持了经济稳定增长,但却牺牲了商业银行的效率。对于银行监管,本文认为银行监管政策的适度性影响银行的市场环境和银行的经营行为。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在我国共同存在,不能充分发挥有效监管对银行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反而维护垄断,造成了金融的低效率。最后,文章针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及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建议。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度,完善市场结构,同时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金融法律制度以保障银行体系稳定。
韩笑[9]2008年在《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文中认为近二十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创新,使得我国银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化为以银行资源、能力、技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银行竞争力的较量。因此,在这个充满发展机遇与竞争挑战的信息化时代,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以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尝试使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竞争力的经济学判断标准,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相关模型,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首先从竞争力理论、制度经济学和微观银行学叁个方面展开理论综述,依托成熟的经济学范式(SCP),构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模型,其次以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效率为切入点,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中国商业银行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国有银行产权存在较大缺陷而且几乎都存在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并指出要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是重点;最后本文把研究视角扩大到整个银行业市场,将目前市场结构的界定和对绩效的回归分析相结合,剖析了目前产权、市场结构的缺陷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产生的影响,继而从这几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综合以上研究,文章得出的结论是:(1)产权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产权结构差异是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股份制商业银行良好的竞争力可以说完全来自于其明晰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2)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共同影响着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一定的产权结构和相应的市场结构是密切相关和相互依存的。因此,中国银行业提升竞争力的侧重点应该是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并重。(3)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有:国有银行产权制度创新、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调整、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善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本文旨在通过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找到竞争力提高的具体路径,同时由于面临的问题在银行业内具有一定普遍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安然[10]2017年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在经过从“大一统”到专业化再到股份制的改革后,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提高了银行各项绩效指标,也初步形成了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公司治理结构。但中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国有资产在名义上归全体人民所有,人民却并不能直接行使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以及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需要委托政府代为管理,而政府又再次委托经理人对企业进行实际的经营管理。这种“所有者缺位”问题就造成了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并同时导致了国企腐败问题频发、盈利能力低下、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虽然经营规模与影响力在世界排名靠前,但在经营能力与业务创新等方面与世界一流银行还有明显差距。本文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符合中国的市场经济现状,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经之路,有利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本文共分为7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为绪论,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结构框架以及存在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理论基础,本章分别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包括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博弈论。第3章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所有制演变及改革成效,梳理了国有银行从“大一统”的一元化银行体系到专业银行的设立,再到股份制改革的演变过程,并对国有商业银行所有制改革在产权多元化、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改善财务指标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评析,最后总结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特点。第4章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分别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有银行竞争力、有利于保持银行业充分竞争及有利于激活要素市场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5章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证分析,通过对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上市股份制银行2006年-2015年业绩表现和混合所有制程度的实证检验,得出混合所有制程度分别与银行绩效和业务创新能力的关系。第6章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障碍,一方面,本章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交易成本过高导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障碍、资产专用性导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障碍、委托-代理中的道德风险引起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障碍问题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博弈分析进行了阐述。另一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价值风险、决策风险和整合风险,提出了防范以上风险的主要办法。第7章为深化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的对策建议,根据前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存问题和需要防范的风险,提出了深化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的建议,主要对策包括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构建现代市场体系、营造良好外部市场环境叁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研究[D]. 翁淑芬. 浙江大学. 2001
[2].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D]. 李博勋. 吉林大学. 2017
[3].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研究[D]. 袁昌菊. 四川大学. 2005
[4].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研究[D]. 吴丹.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 中东欧转轨国家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研究[D]. 王达. 吉林大学. 2009
[6].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绩效评析[J]. 杜莉, 张鑫. 经济学家. 2014
[7]. 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研究[D]. 凌秀丽.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8]. 经济转型中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相关因素研究[D]. 周小燕. 复旦大学. 2007
[9].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D]. 韩笑. 西北大学. 2008
[10].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D]. 安然. 吉林大学. 2017
标签:金融论文; 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混合所有制经济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国有银行论文; 股份制改革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产权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