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意愿调查_择校论文

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意愿调查_择校论文

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意向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意向论文,义务教育阶段论文,择校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尽管政策导向强调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但现实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已越演越烈。每到升学的关口,总有不少家长到处咨询、疏通关系。是什么原因使得家长们在择校问题上这样不淡定?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力图寻找影响家长择校意向的主要因素,并尝试从教育选择的视角提出应对之策。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聚焦在两大块: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的择校意向,即家长过往与当下的择校经历,以及未来的择校意向;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意向的影响因素,如家庭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学生学业成绩等外部客观影响因素,以及家长的基本教育观、择校信息的获得、择校策略的选择等内在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尝试找出影响家长择校意向的主要因素,并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

(二)调查的实施

本调查抽取上海16个区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调查对象为3年级至9年级学生的家长。问卷发放兼顾公立学校中的各层次学校比例、初中与小学的学段比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共计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了927份问卷,有效问卷为875份。

二、家长择校意愿及成因分析

(一)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意向现状

1.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意向强烈

在回答“孩子是否有过择校经历”问题时,52%的上海家长回答“有过”,48%的家长回答“没有”;在回答“当前的择校情况”时,67%的家长“择校”,33%的家长回答“未择校”①。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家长中有过择校经历的超过半数,当前就读学校即为择校而来的比率就更高了。

在回答“未来有择校机会,您会择校吗?”这个问题时,选择“会”的占79%。“当前择校”而未来打算继续择校的,占“当前择校”总人数的82%;“当前未择校”而未来打算择校的,占“当前未择校”总人数的72%。

可见,上海家长们未来的择校意向十分强烈,有近80%的家长未来愿意为孩子择校。有过择校经历的家长更加趋向于再次择校,显然,过往的择校经历对未来的择校意向有较大的影响。上海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仍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

2.在对学校办学质量及教育均衡较为满意的情况下,上海家长依然有择校意向

调查显示,70%以上的家长对上海教育的均衡化状况表示一般程度及以上的满意,80%以上家长对对口学校办学质量表示一般程度及以上的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80%的家长未来有择校意向。

一般而言,人们对择校的理解是家长们对就近对口入学的学校不满意才进行择校。而上海家长却是在对教育质量表示满意、对教育均衡化程度表示满意的情况下,依然有较为强烈的择校意向。这提示我们,家长们强烈的择校意向可能并非单纯源自对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满,而是另有“隐情”。

3.上海家长择校标准单一,期盼更大的选择空间

对于“择校的首要标准”这一问题,82%的家长选择“教育水平高”,11%的家长选择“离家近”;2%的家长选择“收费适度”,3%的家长选择“有特长班”,2%的家长选择“其他”。当前,家长们对学校的分类标准是比较简单的:好的或不好的,公办的或民办的,仅此而已。这一方面反映了家长们对学校的了解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校办学的同质化。家长的可选择余地是非常小的,学校教育水平几乎成为择校的唯一之选,调研所得数据也为这一论点给予了有力支撑。

对“开放择校”这一问题,家长们赞同全部开放择校的有69%,赞同区内开放择校的有19%。赞同双向选择的有57%,赞同自由择校的有31%。大多数家长期盼在全市范围内放开择校,同时也认可双向选择。上海家长强烈的择校意向表明对教育选择权的重视和强烈需求,这一现象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意向的成因分析

1.上海家长择校意向受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文化程度和学生学业成绩等因素影响较小

(1)家庭经济状况对择校的影响

本调查以“家庭月收入”作为考察影响家长择校意向的主要经济因素,将调查对象家庭月收入划分为四档:4000元以下、4000-8000元、8000-15000元和15000元以上。上海家长未来有择校意向的分别占各收入档总人数的75%、79%、82%、82%。

由数据可见,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各收入档家庭都表现出强烈的择校意愿。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下的家长择校意愿略微低些,其余各档间的差距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地区,家庭月收入4000元只是刚解决温饱问题,即便如此,该档75%的家庭有择校意向。上海地区家长不论家庭收入高低,只要能解决温饱问题,80%左右的家庭具有择校意向。

(2)家长文化程度对择校的影响

调查以家庭中父母的最高学历作为影响择校意向的文化因素。所调查家庭的最高学历为高中以下的占总数的43%、本科占40%、硕士占9%、博士占7%。随学历层次提高,家庭数逐步递减。

未来有择校意向的家长占所在学历段比重分别为76%、82%、78%、79%。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程度的家长在择校意向上的强弱差别不大,每个学历段都有80%左右的家长选择未来会择校。其中尤以家庭学历为本科的家长,择校意向更为强烈些。

(3)学生学业成绩对择校的影响

本调查以家长们对自己孩子学业成绩的认识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代表。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的占总数的9%,较好的占39%,一般的占43%,不太好的占8%。各档学生学习成绩中,家长“未来有择校意向”的占同档的83%、82%、78%、66%。

相对于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家长的择校意向影响略微明显些,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家长的择校意愿越强。只有当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太好的情况下,家长的择校意愿有所降低,但仍然有60%多的家长有择校意向。

简言之,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只要家庭收入能满足温饱、父母受过教育、孩子成绩有一般水平,家长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择校意向。

2.上海家长择校是对更加优质的综合教育资源的追求

在学生素质提升方面,有48%的上海家长最关心“身心健康”,25%的家长最关心“学习成绩”,22%的家长最关心“道德品质”,2%的家长最关心“特长特技”,3%的家长关心“其他”。在“其他”中,很多家长都在划线部分填上“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等字样。

在“最想了解的校情”方面,48%的上海家长选择“学校管理”,25%的家长选择“升学”,21%的家长选择“教师教学水平”,1%的家长选择“学生生源质量”,2%的家长选择“其他”。

这些数据显示,家长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心大过对学校成绩的关心,家长们对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远远大于对升学率的要求。上海家长的择校是对更加优质的综合教育资源的追求。这些质朴的教育理念应给予以正确的引导,这是择校热潮能够得以平复的基础。

3.上海家长择校信息的获得途径和质量导致不理性的择校行为

数据显示:66%的家长在对对口学校满意的情况下另择他校;61%的家长在对对口学校一般满意的情况下另择他校;78%的家长在对对口学校不太满意的情况下另择他校;79%的家长在对对口学校不了解的情况下另择他校。这些数据表明,上海家长盲目择校和非理性择校行为是相当多的②。两者相较,以盲目择校比例更高些。导致这种盲目和非理性的原因,除了家长们对社会环境的担忧,对教育不切实际的期待之外,对教育政策、学校信息了解不够是直接原因。

对于“了解学校的途径”这一问题:52%的家长选择“同事、朋友、家长间交流”, 20%的家长选择“家长会、接待日、开放日”,18%的家长选择“政府、学校网站、媒体介绍”,9%的家长选择“自己孩子”,1%选择“其他”。

很明显,口耳相传、口碑介绍是上海家长们了解学校的主要途径。家长们没有选择正规渠道去了解学校的原因在于,这些信息传播渠道未能予以充分建设,或者是某些宣传部门的可信度不够。这加剧了部分学校成为择校追逐的焦点,而另一些学校遭遇生源困难的窘境。

三、启示与建议

透过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的择校热,我们看到的是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后,人们对教育选择的需求。教育选择的满足不单是教育均衡化、教育优质化可以解决的问题。上海家长一面认为上海的教育质量是好的,均衡化也不错,一面继续择校。

(一)创设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试行“开放择校”

满足家长们教育选择需求最根本的办法是将教育的选择权交到家长的手中,试行开放择校。上海经过多年的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有足够的底气满足家长们对教育的基本需求。这是开放择校的基础。其次,现实中大量择校状况的存在势必驱动政府进行择校政策的调整,与其等待“倒逼”之日的来临,不如主动调整政策引导人们理性择校。最后,开放择校还会敦促学校为生存而战,从根本上推动学校主动发展,解决学校对政府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二)构筑全面迅捷的信息化平台

一个良性的教育选择的机制,必须具备两种充分性:一是选择的充分性,二是信息沟通的充分性。只有做到信息了解沟通充分,没有误解,没有蒙蔽,才能发挥教育选择机制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全面的、准确的、迅捷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可以为家长们了解教育、选择教育提供可资信赖的信息通道及有效的信息。

(三)鼓励学校教育多样化与特色化发展

保障教育选择充分性的关键在于,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引导学校在教育优质化、教育均衡化的基础之上向着教育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从而真正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选择权,满足人们对教育多样性选择的需要。政府也要改变对学校唯升学的评价标准,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学校如不能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学校间的竞争最后就会变成分数的竞争。

(四)开放校园,培育学校的市场意识

学校还应努力开放校园、加强家校沟通、破除教育的神秘感;开放多种通道使得家长能够走进校园了解教育教学状况,增强学校对社区家长的吸引力;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对社区的服务意识,使学校生活和社区建设融合起来,增强学校的亲和力;尝试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树立理性的择校观,破除家长们急功近利的想法,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并培育潜在的顾客群。

注释:

①在这里小学生的择校经历指幼儿园阶段的择校情况,初中生的择校经历包括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择校情况。

②在对对口学校不了解的情况下,另择他校的行为,可称之为盲目择校。对对口学校办学满意的同时,还另择他校的行为,可以称之为非理性择校。

标签:;  ;  ;  ;  

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意愿调查_择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