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 272100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已经逐步迈向预定的目标,无论是从目标、内容、教法、评价等方面,小学科学课程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较之前改变了许多。但是目前小学科学课程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小学科学作为核心学科的地位,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广大家长、教师甚至学生的确认。
关键词: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各国都将教育革新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重要的一环,我国也不例外。2000年,在教育部的指导和主持下,面向21世纪国家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展。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小学以综合课为主,在小学3-6年级开设科学课。至此,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改革要取得成功,教师必须把握好科学课程新标准及科学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问题
从总体来看,小学科学(自然)课程在我国的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研制组曾就这一问题进行过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自然(科学)课在大多数小学属于第二平台,在少数小学属于第三平台。与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将科学课作为核心课程的情况相比,我国小学科学课的地位显然是偏低了。此外,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是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开设科学课程,在我国,情况却不是这样。从1952年开始到1986年(除去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小学的低、中年级一直没有独立的自然课,而是通过语文或其他各学科渗透自然课程的任务,或透过课外活动进行科学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教育界对儿童能否进行科学的学习一直存有怀疑,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课本难编,教师难教”。这反映了我国教育界对自然课的职能的一种错误认识,是从传统的读“书”观念出发把科学课当成纯粹的科学知识课的结果。直到1986年,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独立的自然课。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新课程却又一次取消1-2年级的科学课程。对比起世界发达国家来,我国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是不够高的。现实的情况更为严峻,很多小学没有专任的科学教师,课程表上的科学课往往也被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所占用。因此,切实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重视早期的科学启蒙教育作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予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小学低年段起就应该开设科学课程。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程正是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儿童去感受、接触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去解答心里的无数个为什么,并在与身边的人和物的互动中长智慧炼意志,学会探究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学会研究和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学会从现实和实践出发去展开自己的想象。错过了这一时机,儿童将因好奇心不能得到满足而变得麻木,其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将大受压抑,这对他一生的素质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展,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真正要把教学改革搞好,离不开广大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如果教师固守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这支改革主力军将变成“阻力”。因为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改变,还包括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方法的革新。
2.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改要求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教师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转变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放弃权威形象,将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树立开放的观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能再将学生封闭在教室、学校中;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必限制在课堂上;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材以外的知识来学习;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定论的精神。
3.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很难驾驭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1)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学会自由思考,勇于提出猜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2)优化教学方法。(3)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不同作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优化组合,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总之,广大科学教师应当把握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自然 社会 常识(卫生卷)[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默耕 小学自然四十年的几点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 1988,(12):19-22。
论文作者:龚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科学论文; 小学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这一论文; 《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