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海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北京 100005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首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结果:血压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3.3%(42/4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2%(3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天麻钩藤饮加味;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硝苯地平控释片;疗效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1]。本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该病的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因中医对该病辨证分型较多,故本次只选取临床中医辨证最常见的阴虚阳亢证作为研究对象,天麻钩藤饮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经典名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病证结合,辨证论治,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与单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降压作用,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首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所有病人均符合1、2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8.1±5.6)岁;病程6个月~2年半年,平均为(1.3±0.4)年;高血压分级:1级高血压37人,2级高血压6人。对照组高血压45例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7.9±5.5)岁;病程10个月~3年,平均为(1.5±0.3)年,高血压分级:1级高血压38人,2级高血压7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2]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①高血压诊断: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②高血压分级标准: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90~99 mm 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 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 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mm Hg。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予以确诊。
1.2.2中医证候分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辨证属阴虚阳亢证,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确诊。
1.2.3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血压分级为1、2级;中医辨证为阴虚阳亢证;没有接受过相关高血压药物与其他治疗;无并发症;年龄18~65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4排除标准:年龄18岁以下、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继发性高血压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心、肝、脑、肾等其他系统病变;高血压3级或极高危;糖尿病和精神类疾病患者;过敏体质者,或近2周曾采用过其他降压药物治疗者。
1.2.5脱落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或发生特殊生理变化,难以继续治疗;使用影响疗效药物者。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治疗方法:两组在药物疗法治疗前,均对患者进行非药物性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指导,内容包括:合理膳食、限盐少脂、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2.1.1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规格:30mg /片,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30115,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口服,一次30mg,每日1次。
2.1.2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用药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其方药组成如下:天麻10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20g(先煎),栀子10g,黄芩10g,川牛膝12g,益母草10g,杜仲10g,桑寄生10g,首乌藤12g,茯神10g,珍珠母25g(先煎),菊花10g。随症加减,肝火上炎加龙胆草6g,夏枯草12g,;肝肾阴虚加生地15g,枸杞子9g;失眠多梦加炒酸枣仁15g;若眩晕甚,兼见手足麻木或震颤,加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地龙10g;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g(后下)。中药煎剂的制备:所有药物统一由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房煎药室煎制,每天1剂,每剂2 袋,200ml /袋,早晚餐后半小时各服1袋。
2.1.3 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2.2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观察指标: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台式汞柱血压计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4周前后的两侧上臂诊室血压。
2.2.2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制定的高血压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须具备其中1项。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2.3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观察
3.1.1血压疗效: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4周前后的两侧上臂诊室血压。
3.1.2中医症状疗效积分:高血压阴虚阳亢证,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心悸、失眠、耳鸣、健忘共9项指标。将中医症状按主症采用0、2、4、6 分,次症采用0、1、2、3 分的标准进行评分,采用记分法评定症状轻重程度,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轻度记l 分,中度记2 分,重度记3 分,无或消失记0 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服药 4周前后的症状积分值。
3.1.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中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证候积分=各症状记分之和。判定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与体征疗效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1.4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表,见表1。
4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病之一,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4],原因不明者,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占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控释剂型,该药物降压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1],疗效的个体差异性小,与其他类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偶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该药物的主要缺点是开始治疗时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对患者服用降血压药物造成一定影响。
祖国中医学文献并无高血压病名,近代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头晕头痛,实发时止,或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血压升高的症候特点,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其归纳在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对眩晕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5],称之为“眩冒”。如《灵枢·海论》日:“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本病其病位在清窍,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病性有实有虚,也有虚实夹杂者,且以虚证为多,病因多由情志不遂、饮食所伤,以及年老体衰,病后体虚、外伤,失血等所致,临床上以阴虚阳亢证为常见,而对此类病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时多采用平肝潜阳、清火息风、补益肝肾法治疗,其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出自胡光慈编著的《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6],是近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最常用方剂,本研究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汤药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息风为君药,均入肝经,其中天麻味甘,性平,《本草纲目》云[7]:“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按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定风之神药”。现代药理研究[8],天麻还有降低外周血管、脑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并有降压、减慢心率及镇痛消炎作用。石决明咸寒,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效,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息风之力;川牛膝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引血下行,共为臣药。黄芩、栀子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益母草活血利水,亦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有利于平肝潜阳;茯神、夜交藤宁心安神,均为佐药。珍珠母、菊花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泻肝火,可助君药天麻、钩藤平肝息风,诸药相伍,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清火息风之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天麻钩藤饮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两者相辅相成,联合用药时具有较强的降压疗效,并能取得优势效应(降压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作用)叠加,进一步强化了降压功效及降压以外的器官保护效益,且降压效果平稳持久,血压波动较小,用药期间也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此种疗法具有较高安全性,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7-269.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1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4]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ZYYXH/ T50~135—2008)[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63-66.
[5]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第 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7-302
[6]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58:7-10.
[7]明·李明珍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732.
[8]高学敏.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08-409.
论文作者:张宗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高血压论文; 天麻论文; 疗效论文; 原发性论文; 加味论文; 硝苯地平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