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271000
【摘要】目的 脑梗死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影响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34例。研究组采取中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则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NIHSS的评分,以及 ADL的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对比两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护理过程中,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对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功能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4.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11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升,饮食结构也更加的丰富,但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由于饮食引发的病症,脑血管病就是其中一个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且每年发病率都在上升。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残高的特点,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很容易出现生活难以自理、意识不清楚及肢体活动出现障碍等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还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此,临床上需加强对本病的预防和患者的管理工作,以提高医护效果。本文就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包括男42例,女26例;年龄40~69岁,平均(56.7±8.6)岁。上述患者均满足脑血管病症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卧床休息、病情观察、遵医嘱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对患者实施生活照顾,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和日常生活需要,协助其最基本的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床上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预防卧床并发症,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
1.2.2护理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①心理护理:患者一旦发病或无法接受,内心会变得异常恐慌和焦虑不安,尤其是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方面会有较大的担心,进一步会伴发焦虑、恐惧等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需主动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脑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及中医康复治疗过程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些事项,使得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一起予患者心理指导和鼓励,排解消除不良情绪,建立信任,以助于及早康复。
②体位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保证适当的肢体体位。1)可选取仰卧位姿势,在仰卧位姿势时,患者的上肢、肩胛骨需要尽量的向前拉伸;2)在肩胛骨下方可以放置软垫或者软枕等,避免患者的肩胛骨出现脱位等情况,同时患者的肩关节需要向外伸展大约45度角,肘部、腕部关节也需要适当的向外伸展,掌心朝上[1];3)可以在患者的腰部等位置放置软枕,髋关节稍微的向内旋转,踝关节背曲,足尖向上,避免发生下垂等情况。总之,使患者在仰卧位姿势时有一个良好的体位。
③肢体康复锻炼:为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好转,护理人员需每天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身体锻炼,如患者的肩膀、肘部、髋关节、膝关节、指关节、踝关节等各个部位需要进行上举、外展和旋转活动,且在任意一个角度停止后维持几秒钟,使得身体各项机能以及关节等保持活动状态。开始时,患者可以沿着床边、扶着床沿进行行走训练,对出现功能缺陷的患者需要提前使用下肢矫形器开展功能锻炼,患者每天需坚持锻炼30min以上[2],以保证身体素质不断提升。
④穴位按摩护理:每天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肢体穴位进行按摩护理操作,对患者患侧肢体的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进行按摩操作。每次在穴位按摩时间不低于30min,每天坚持、早晚各按摩1次,使得患者的经脉畅通,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两组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还需同步实施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脑水肿、电解质失衡等情况予药物预防和疾病控制,一般应用银杏达莫药物,经与生理盐水中混合后静脉滴注治疗,持续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治疗和护理。
1.3评价指标
统计学的处理:通过SPSS15.0软件加以统计学的处理,计量方面的资料通过均数±进行表示,标准差以进行表示,通过组间进行对比,以配对t进行检验,组间的对比通过 X2进行分析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痊愈患者有例13,显著患者19例,无效患者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痊愈患者有9例,显著患者16例,无效患者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73.53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护理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3.6±1.3、5.4±2.7。ADL评分分别为68.6±30.6、52.9±26.4,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急、致残率高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威胁到中老年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不会失去生命但大多却因脑组织损伤严重而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使患者丧失或减弱了社会活动能力,同时患者自身亦由于突发的病变而受挫,进而产生悲观情绪,丧失生活信心,影响患者的康复锻炼及神经功能恢复。对于脑梗死病症的治疗及后期的康复,我国医疗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通过中医分析和护理结合了解到: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将脑梗死的致残率降低,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 提高。康复治疗能够恢复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且在适当的情况下促使一些神经元的再生,康复护理通过有效的运动锻炼方法对患者的集体功能进行刺激,进而实现肢体障碍得以恢复的目标。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质量总有效率达到了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这就说明:在常规内科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和疗效,对于患者功能恢复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芳.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对比[J].中医药导报,2014,11:104-106.
[2]刘晓花.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10:117-119.
论文作者:周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脑梗死论文; 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肢体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