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主观论文,幸福感论文,事件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4.2
1 问题提出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1]。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成分,前者是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生活满意感);后者主要是指生活中的积极情感体验。生活事件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应激变量,其与心身健康的相互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众多的成人研究结果已经表明生活事件和幸福感关系密切[2],部分的青少年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3]。我国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刚刚起步,有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其生活事件的系统研究尚未见到。因此,本研究将使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我国初中生生活事件和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尝试性探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一普通中学(双榆树中学)学生294人,有效被试283人,其中男生149人,女生134人,初一生105人,初二生178人,平均年龄为13.15±0.76岁。
2.2 方法和材料
2.2.1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此量表由王极盛编制,初稿为87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分别表示①“无”;②“偶尔”;③“时有”;④“经常”;⑤“总是”。理论构想为7个因子,包括正性情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学习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教师满意感、生活条件满意感等7个因素结构。
2.2.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采用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共有27个项目,主要为可能引起青少年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分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6个因子,该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较好[4]。
2.3 施测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于2002年1月初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2.4 数据处理
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 for Windows 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信度、效度
3.1.1 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法对量表进行初步因素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13个,可解释项目总变异的71.5%,观察碎石图发现,前7个因子的特征值有一个下降,分布开始变得比较平缓。分别抽取6、7、8、9个因子数进行结果比较,发现7个因子的结构较为明晰和合理,基本符合我们事先的理论假设,故决定抽取7个因子。将由这7个因子决定的公共因素方差小于0.30,以及负荷低于0.40的27个项目去掉,对剩余的60个项目再次进行因素分析,发现7个因素的特征根大于1,可解释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5%,具体数值见表1。进行极大方差旋转,旋转后的各因子负荷均在0.40以上,具体数值略。
表1 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建立7个分量表,根据每个因子包含的项目可对这7个因子命名如下:正性情感(F1),包含16个项目;家庭满意感(F2),包含8个项目;自我满意感(F3),包含9个项目;学习满意感(F4),包含8个项目;同伴交往满意感(F5),包含7个项目;教师满意感(F6),包含7个项目;生活条件满意感(F7),包含5个项目。
3.1.2 信度分析
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79,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949,Guttman分半信度为0.949。各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如下:F1的α=0.949.F2的α=0.948,F3的α=0.947,F4的α=0.916.F5的α=0.936,F6的α=0.938,F7的α=0.929。
3.2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特点
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见表2。
表2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
F1 F2
F3
F4
F5
F6
F7 总均分
M 3.62 4.16 4.00 3.19 3.88 3.49 3.95 3.75
SD 0.90 0.96 0.96 0.94 1.01 1.04 1.00 0.79
由表2可见,总体幸福感及各因子分均在3分即中等程度以上,得分较高的依次为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生活条件满意感、同伴交住满意感、正性情感、教师满意感和学习满意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的性别比较见表3。
表3 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比较
注:*p<0.05,***p<0.001,下同
由表3可见,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3.3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的相关分析
主观幸福感总均分与生活事件各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各因子的相关系数
由表4可知,初中生总体幸福感水平与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因子和其他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还与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呈显著负相关。
3.4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各项目得分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哪些生活事件项目对初中生的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特地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和遭遇的具体生活事件项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限于篇幅,本表仅列出了与幸福感相关显著的生活事件项目,相关不显著的生活事件因数目较多就不再一一列出)。
表5 具体生活事件项目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由表5可见,有4项生活事件项目与初中生的幸福感总均分显著负相关,它们分别为: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和遭父母打骂。
3.5 主观幸福感与相关生活事件各项目的逐步回归分析
以主观幸福感总均分为因变量,以与之有显著相关的生活事件项目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项目的逐步回归分析
由表6可见,不喜欢上学、与老师关系紧张这两项生活事件依次进入对初中生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4 讨论
4.1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信度、效度
对中学生幸福感量表的信度进行考察,发现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均在0.90以上,7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也均在0.90以上,从而说明中学生幸福感量表的信度较高。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7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且7个因子约可解释总体方差的70%,每个项目在相应的因子上均有较高的负荷,这一因素结构与笔者编制本量表的理论构思基本吻合,从而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2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特点
国外对成人、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有关研究结果均表明,多数个体体验到的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5.6],这一结论在我国青少年身上也得以较好的验证。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绪和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同伴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研究还发现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均显著高于男生。Huebner的研究也发现在朋友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和学校满意感上,女孩都要比男孩的满意感高,这与我们的结论较为一致。一般来说,女生心思细腻,情绪和情感体验较男生的相对丰富和深刻些,这可能导致女生较男生体验到的幸福感与满意感相对要多一些。
4.3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生活事件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个体体验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愈多,则愈感到不幸福。这与国外的有关研究结论较为一致,Huebner对生活事件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感的研究发现,急性生活事件和慢性生活事件(包括正性和负性)均与青少年的学校生活满意感呈中等程度的相关,生活事件对幸福感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3]。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也表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和遭父母打骂这4项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的幸福感关系较为密切,其中不喜欢上学、与老师关系紧张这2项生活事件还依次进入对幸福感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众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学习压力是当代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它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7]。本研究结果则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再次揭示,学习压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影响着他们的幸福体验,从而对青少年的生活质量有着消极的影响作用。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由于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因此与老师关系融洽与否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受。缓解学习压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些无疑将有利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增强。
5 结论
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初中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4项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对中学生总体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