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刘昆仑

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刘昆仑

(仁手昆仑盲人推拿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胃脘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胃脘痛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辩证分型并辅以推拿手法按摩,结合患者治疗效果总结切实可行的手法推拿方案。结果:本组74例患者39例治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结论:胃脘痛的病因病机复杂,辩证分型后,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指导原则开展手法推拿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推拿手法;胃脘痛;辩证分型;绿色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6-0209-01

胃脘痛被认为是内伤饮食情志,外感邪气所致,病理表现为脾胃失养、气机郁滞。作为一组临床常见病证,胃脘痛对发病者日常生活、工作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已被熟知。值得一提的是,西医治疗胃痛尽管能够缓解病症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因,故疗效欠佳。近年来,中医绿色疗法治疗胃脘痛的优越性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选用中医疗法治疗疾病,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医学科的发展。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胃脘痛成效喜人,现将胃脘痛的诊治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仅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胃脘痛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为24~60岁,中位数为(48.35±6.02)岁,病程为0.5~21年,均值为(9.32±4.14)年。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心窝处伴有疼痛感,严重时可累及胁背,泛酸、嗳气、食欲不振,部分可见血便或呕血,面色无光、精神不振,主诉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1.2 方法

1.2.1辩证分型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本组患者进行病症分型,其中常见证型包括①肝气犯胃型。胃脘部协同存在痞满胀痛感,可累及胁背,频繁打饱嗝,观舌苔薄淡白,触脉弦;②寒邪犯胃型。胃脘部爆发冷硬痛感,口腔内清涎自流,不思水,喜阳厌阴,观舌色白,触脉弦紧;③食滞胃脘型。胃脘部胀痛感强烈,打嗝时常有腐物上涌感,呕吐后痛感可缓解,观舌苔厚腻,触脉或实或滑;④脾胃虚寒型。胃脘部痛感持续,饿肚后痛感加重,补食可缓解,口吐清水,神疲力乏,好热好按,四肢冰凉,大便溏,观舌质淡,触脉沉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手法推拿 遵循温中散寒、调中健脾的原则实施手法推拿,手法综合推、揉、拨络、按,腧穴选取灵活全面,主要包括中脘穴、下脘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具体如下:①摆放俯卧位,推揉背部膀胱经以疏通气血,自肝俞穴顺向推至大肠俞穴,同时以三指快速拨络上述部位,反复数十次以顺气、理气,而后推揉膀胱经至脊柱两侧,对肝俞、脾俞、胃俞诸穴实施点按以止痛,再次揉膀胱经结束推拿。②摆放仰卧位,对上腹部实施推摩,顺运并点按中脘穴,同时对梁门穴、下脘穴实施点按以温中散寒,调中健脾,左向揉摩肚脐促使蓄积气体向下移动进入虚功,按压天枢穴,使用中指指尖对实证患者实施快速中脘穴敲打,而后对下肢足三里穴施行拿捏结束推拿。③频繁打饱嗝,情志不畅、存在内脏精气损伤者,需要拿捏肩井穴和足三里穴,通过双重刺激足三里和肩井实现疏通胸脘邪气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统计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疗效等级分为治愈(不适症和不良体征完全消失,临床检查提示胃内征象由阳转阴,一年随访期内并未复发)、显效(不适症和不良体征大部分缓解,临床检查提示胃内阳性征象大部分消失)、有效(不适症和不良体征得到改善,胃脘痛发作频次减少,疼痛程度减轻)和无效(不达上述标准视为无效)。

2.结果

本组74例患者39例(52.70%)治愈,20例(27.03%)显效,13例(17.57%)有效,2例(2.70%)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胃痛的发生与肝郁关系密切,而肝郁即为情志不畅长期作用而致。另外,饮食不节、过度劳累、脾胃受寒凉刺激亦会引起胃痛[1]。值得注意的是,就诊患者主诉上腹部疼痛,并不能直接诊断为单纯性胃痛,这是因为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肺炎、阑尾炎、心肌梗死、肾盂肾炎等疾病亦可诱发胃痛,且胃痛的病症涉及胃痉挛、消化性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等,在临床的治疗上有所区别,故应借助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等临床诊疗技术明确具体病情。另一方面,中医辨证论治胃脘痛可分为肝气犯胃型、寒邪犯胃型、食滞胃脘型、脾胃虚寒型,而证型不同其临床特征亦有所不同,主症为胃脘部疼痛,部分可见脘闷、嗳气、大便不调、泛恶、神疲力乏,喜热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亦应予以重视,通过明确病因、辨证施治才可最大限度地治愈疾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推拿手法为患者治疗,综合运用推、揉、拨络、按的手法对包括中脘穴、下脘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在内的腧穴进行手法刺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是,手法推拿并不适用于全部胃脘痛患者,胃部肿瘤、胃出血、胃穿孔患者不宜开展推拿按摩,同时手法推拿的“实虚快缓”应得当,实则快速泻之,虚则缓慢补之,以免适得其反。

王军等人[2]在研究中对常规疗法和手法推拿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示推拿治疗胃脘痛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4例患者39例治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由此表明,胃脘痛的病因病机复杂,辩证分型后,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指导原则开展手法推拿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全祥,丁全茂.手法治疗胃脘痛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4,20(07):97-98.

[2]王军,王礼.推拿治疗胃脘痛的临床价值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8):123-124.

论文作者:刘昆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刘昆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