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如何嵌入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传统文化论文,中考论文,语文试题论文,优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组审定通过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制定颁布的,全面阐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方法、措施、步骤。其中,第23条明确指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和督导机制。研究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新形势下,中考语文试题应如何体现《纲要》提出的“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的要求呢?除加大古诗文题、成语应用题和古典名著阅读题的分量与分值外,还有没有其他更为科学有效的做法呢?研析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在“基础·运用”题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观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很多省市都在“基础·运用”题中,用一段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段,对书写、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及语言的连贯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考查。这一创新,本身就是加大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度的有效方式。 【示例】(2014年中考北京卷)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一头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分析】(1)题的答案是C项。“溯”的读音为“sù”;C项中“为”字的笔顺正确。(2)题答案是A项。文段中横线①处应填“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等人造的艺术品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巧妙绝伦”指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其修饰的对象不能是具体的事物。横线②处所填“周口店遗址”是一个整体,遗址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场景,如将“考古遗址”作为整体,遗址就成了考古之后遗留的场景,明显不符合题干语境。这道题考查的虽然是语文基础知识,但由于很巧妙地运用了有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语段来考查,因而在考查语文能力的同时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4年中考,大部分省市的中考卷都考查了成语、名著知识、文学常识等,考查内容本身就具有很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创新性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试题。比如,2014年中考北京卷2题是以谜语考查汉字形体结构知识,也既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考查了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认识与理解;2014年中考江苏南京卷4题则是以考查行书、草书、楷书等书法知识,渗透了典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病句题、排序题、概括题都出现了用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材料设题的试题。 【示例】(2014年中考湖北荆州卷)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荆州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 B.在荆州灿烂的古代文明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独特魅力的是楚文化。 C.楚文化的辉煌成就主要取决于是否推行变法和发展经济。 D.不断弘扬、宣传和挖掘楚人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示例】(2014年中考湖北襄阳卷)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示例】(2014年中考江西卷) 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地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精华。 B.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C.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D.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分析】这三道题,分别是病句题、排序题、概括提炼题,却都是用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素材设题,这样就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让学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更使试卷具有了传统文化特色。 二、在综合性学习题中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综合性学习题中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命题;二是直接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示例】(2014年中考湖南长沙卷) 5.综合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节日习俗 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团圆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2个习俗。 (2)讲述节日故事 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一个与中秋节和七夕节(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的名称。 ②七夕节(乞巧节) (3)策划节日活动 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 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①项目:________ ②目的:________ 答案示例:(1)吃汤圆(或元宵)、猜灯谜(或赏灯会)。(2)中秋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3)项目:元宵灯谜会;目的: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分析】这道题是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俗,考查学生对元宵节、中秋节、七夕节等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与这道题类似,2014年中考重庆卷考查了学生对“仁”文化的理解,福建泉州卷是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福建莆田卷是以“家风”为主题,甘肃白银卷是以赏析书法艺术为主题,江西抚州卷是以“走进汉字”为主题,都不同程度考查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与这道题不同,2014年中考辽宁沈阳卷的综合性学习题则是用沈阳的地名变化设题,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还让学生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中考在现代文阅读题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题有很多,而且大多是以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设题。比如,广东佛山卷的《珠江文明的不朽灯塔》是一篇写珠江文明起源的文章;江西卷的《扇子》则写了我国东周、汉代、魏晋、隋唐、宋元各个时代扇子的特点与功用,以及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里扇子的作用等。这两道题就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教育。此外,湖北黄冈卷的《家风》、湖北随州卷的《“解元”漫谈》、甘肃兰州卷的《皮影戏》、陕西卷的《中国珠算》等,也都是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还有江苏常州卷的《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辽宁朝阳卷的《挽着汉字跳舞》也非常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用这些文章做材料设题,都使中考语文试卷具有了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 四、在作文题中链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考作文题怎样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链接呢? 【示例】(2014年中考广西南宁卷) 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决定,使她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鲁迅弃医从文的明智决定,使他成为一位国人敬仰的文坛巨匠;邓稼先毅然回国的果断决定,使他成为一位人民称颂的“两弹”元勋……人的一生需要作出许多决定,但无论怎样的决定,对我们都是一种考验,我们也一定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请以“我的一次________决定”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全题目,横线上可以填入“明智”“大胆”“正确”“遗憾”等词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3)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 【示例】(2014年中考四川广元卷)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吕蒙一介武夫,后因学习而令人刮目相待。(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孙权劝学》) 本是少年天才的方仲永,后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伤仲永》) ★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读书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个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向书本学习,学习科学知识;向贤者学习,学习高尚品德;向成功者学习,学习成功经验;向名人伟人学习,学习伟大情怀……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标题:________学习__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文字,使标题完整后再作文,可只填“学习”前的横线成为作文标题,也可只填“学习”后的横线成为作文标题,更可在“学习”前后的横线上都填成为作文标题。(2)还可自己另拟标题,但不能脱离材料范围。(3)角度自选,文意自定,文体自选。(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本校校名、本地地名。 【分析】这两道作文题,都链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设,不仅使作文题具有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可以使学生受其影响写出“古色古香”的文章。即便学生写不出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读这样的题目也会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 以上所述,是笔者研析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后归纳出的一些比较科学的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力度的创新方法,希望能给备考和命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试题中_文化论文
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试题中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