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习中若干问题的思考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习中若干问题的思考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技术论文,教育学论文,若干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2)08-0006-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恢复、发展、创新等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但从整体上看,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尚处在不成熟阶段,主要反映在学科的依附性发展上。学科依附性发展是指职业技术教育学在理论概念、研究方法等方面还不能完全自成体系,还需要从母体学科“教育学”或其他学科中大量移植和借鉴,在“教/学什么”、“怎么教/学”及“谁来教/学”等基本问题上还不能做出独特的及不同于其他二级学科的回答。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蔓延很容易引发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合法性危机”。因此,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呈现出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危机和问题,它们直接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向更深的理论层次扩展,直接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学向更规范、更成熟的学科体系演进。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取向问题

一般而言,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概念,即教育研究和教育学科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涵也是如此,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经历了恢复、发展、创新等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需要重点厘清的问题。为了准确说明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分清以下四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方法、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是运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方法对职业技术教育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成果是形成职业技术教育理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研究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开展体系化和学科结构化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研究虽然分别具有不同的研究内容,但两者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的,它们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方法、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共同构成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自建立以来,其研究大体上沿着两条脉络发展,一是以建立学科、构建学科体系为重点的理论研究,二是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研究为重点的应用研究。[1]由此推及,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客观上存在着两种取向:问题研究取向和学科研究取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遵循的是问题研究取向,核心是通过问题研究服务于职业技术教育实践需要,并利用其所获得的理论成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合法性”提供实践佐证。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研究遵循的是学科研究取向,核心是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整理、归纳、分析、加工等,直接服务于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及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合法性”提供学术佐证。

任何一门学科能够得以产生和发展,存在着两个前提条件,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规律。因此,“问题取向”和“学科取向”是任何一门学科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会同时遇到的两种取向。社会发展需要正是针对社会发展中(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言的。从社会学角度看,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社会整体在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职业教育院校也不例外,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做到适应社会发展和服务社会发展。[2]所以,职业技术教育学理应是一门极富应用性的学科,它深深扎根于社会发展之中,其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就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又以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其主要目的和归宿。甚至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学科是在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其生命力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赋予和发展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存在价值的最大体现就是发挥对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对实际的理论指导性同时要求不可忽视学科研究,反对一味地与学科建设相脱离来研究实际问题。否则,就会造成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研究“两张皮”的状况,从而违背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厚问题薄学科”或“薄问题厚学科”都不是正确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取向。一门学科若重视实际问题研究,并不必然会以忽视其自身学科发展的研究为代价,反之亦然。因此,在“问题取向”和“学科取向”之间的关系方面不能简单地从孰轻孰重或孰主孰次的角度来加以判定。从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自身建设来讲,判定标准应该牢牢立足于是否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实践指导价值,以及是否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繁荣。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问题

从学科角度来看,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把握直接影响到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3]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学术界已经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现象论”、“关系论”、“问题论”、“规律论”、“职业教育存在论”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界定。本文不准备对已有观点作出直接评价,也不准备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对象作出新界定,所着手的是关于对象确定的原则性研究。

其一是独特性原则。“职业技术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职业技术教育学和普通教育学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4]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意味着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一门二级学科的形成更仰仗于其个性(独立性)的明确。职业技术教育学独立学科地位的确定必然要求有独特的研究内容、独特的研究方法,形成独特的研究理论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在教育学大框架下,深入挖掘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特有的内涵或元素,为构建学科大厦“添砖加瓦”。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择定必须首先服务于学科独立地位的建构,必须把研究重点聚焦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应具有的“特有问题”上。从学科发展历程来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走的是一条特有的道路,期间有摸索起步,有停滞徘徊,有复兴重建,有成型发展,有反思创新,充分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发展特点。特有的发展历程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发展个性的重要表征,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有其特殊性,启示着我们应该立足于发展历程来探求研究对象的界定。

其二是有限性原则。与其定位、功能等相适应,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范畴。从目前形势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日益显现出巨大的作用,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寄予了厚望。然而,在国家政策的鼓舞下,社会(包括职业院校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夸大职业技术教育定位内涵和社会作用的倾向,职业技术教育被附加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如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不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转型和发展服务,甚至要求职业技术教育能引领区域经济发展。[5]职业技术教育万能论以迎合社会发展需要为幌子,无限制地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范畴,把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学无法承担或不需要承担的问题生硬地纳为其研究对象,势必造成研究行为的敷衍或勉为其难,大量“伪研究”相继出现,引发了整个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信任危机,恶化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作为一个正处在发展期的学科,自信是向前迈进的强大动力,但是自信过度同样是一个危险的发展倾向。职业技术教育学应该认真审视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功能职责,在此基础上来实事求是地确定研究对象。

其三是相对性原则。学科研究对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学科发展紧密相关的,即在不同的学科发展阶段,研究对象会有所变更或有所侧重。完整的学科发展内涵包括学科自我发展和学科与社会互动发展,学科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这两方面发展内容的有机结合。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界定要同时考虑阶段性的学科自身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比如当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极有可能出现学科的“高原现象”,学科发展停滞不前,很难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此时,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重心应该是如何创新发展思路,另辟发展路径等。又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层次不一样,它们赋予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使命各不相同,各自区域所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和对象肯定是有差异的。

三、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层次问题

科学研究是围绕着“怎么样”、“为什么”、“是什么”、“应是什么”等问题,对研究对象逐渐深化认识的过程。因此,科学研究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体系,研究层次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通过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对科学研究进行层次划分,确立明确的研究工作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适用适切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这是科学研究层次划分存在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从科学研究之外的需求来看,需求的客观多样性也决定了科学研究过程中学术分工的必要性,这是科学研究层次划分存在的外在逻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认识与实践长期积累的过程,逐渐形成一个庞杂的学科体系。庞杂的学科体系预示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多元性,即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本身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有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研究过程、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思维、不同的表达方式。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存在的重要问题,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看,就是缺乏“研究层次”观念。首先,不同层次的研究混杂在一起,很容易在研究过程中引发逻辑冲突和理论冲突,制约了整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所能达到的水平。其次,由于缺乏“研究层次”观念,造成研究者的视野不清晰,很容易忽略某一层次的研究,许多领域被遗忘,许多领域成为空白。再次,研究者如果无法确认自己有条件或擅长开展哪个层次的研究,整个研究工作就会处在“盲动”状态,很难获得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最后,客观存在的不同研究层次之间无法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法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动互促,直接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整体持续发展。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教授就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了具体描绘:基本理论→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政策(一般指宏观的)→操作性措施→实践或基本理论→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操作性措施(一般指微观的)→实践。[6]这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分层研究有很大启发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基本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中介研究或称政策研究、实践研究或称工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的一般规律,丰富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宝库。应用理论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研究,来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现象,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中介研究或政策研究的目的是依据基本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来制定有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以及具体的实施细则或措施。实践研究或工作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众多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研究,以此分析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四个研究层次的划分主要反映研究的视角差异,并不反映研究地位的高低差异,比如后两个层次虽然不属于理论性研究,但它们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源泉,是职业技术教育学赖以激活和生长的基础。四个研究层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多元互补、自成体系、相互促进。

四、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多学科问题

当前,人们对以下观点已基本达成共识:职业技术教育学要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借鉴相关学科的概念、命题、理论乃至方法和技术,经过分析整合而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7]正如迪尔凯姆所言,“毫无疑问,当一门学科正在产生的时候,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借鉴所有现成的学科,将这些学科中的宝贵经验弃之不用,显然是不明智的”。[8]回顾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其在创设之初就表现出鲜明的多学科性,大量移植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原则、方法,经过加工改造后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事实上,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基本上就是沿着多学科路子,兼容并包、优势互补,不断增强学科的包容性,不断丰富学科的内涵。除了学科自身发展逻辑外,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多学科性还取决于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萨德勒有句名言:“我们不应当忘记,学校之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内部的事情更为重要,它制约并支配学校内的事情。”[9]所以,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必须有更广阔的研究角度,就教育论教育是无法真正去揭示教育现实背后的各种决定性因素的。

如果上述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多学科参与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认识清楚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有效地进行学科之间的移植和借鉴。首先,必须全面掌握学科之间移植和借鉴的前提条件。一般而言,任何一门学科的概念、方法、原理要移植到另一门学科都要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所移植的内容在其母学科的发展和运用应当是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二是从需要引进其他学科的概念、方法、原理的那门学科的角度来说,一般对概念、方法、原理所适用的范围和意义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两个前提条件,学科之间的移植才是真正可行的和有效的,这里要特别反对那些只是出于“猎新”而妄加滥用的移植行为。其次,必须树立牢固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立场。学科立场以坚守学科学术独立性为基本前提。学科立场其实就是要在多学科参与研究的背景下,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最终推动“共性”为培植和烘托“个性”而服务。这里所说的“个性”即为学科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从方法论层面上看,在学科立场支配下其他学科的概念、方法、原理只是用来思考和分析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的工具,而不能直接用来解释职业技术教育学领域的特有现象,反对通过简单的生搬硬套来充实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做法。职业技术教育学多学科研究的意义在于拓展和更新人们的研究视野、观点和方法,并力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寻求各种观点的共同合理之处,以此获得本学科更具严密科学意义的原理、规律、概念等,推进学科发展更趋成熟。多学科研究的意义及目的需要依靠综合研究的开展来予以实现。多学科研究就是从不同的学科立场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本质上仍然是单一的学科研究。综合研究则是把不同学科的视角进行融合,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学化”的思路,提出一套新的与各学科单一研究不同的认识和观点。

五、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学派问题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学派是同一学科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当代的学术研究必须经由依赖个人能力转向凝聚集体智慧,由强调个人突破转向组织集体攻关。[10]学派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学派对于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三种功效:一是集体智慧功效,学派成员包括学术权威、学术精英、学术后起之秀等,他们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具有较高学科素养和学术智慧,学派创设了一个平台,在学派领袖的引领下能够有效地汇聚集体智力资源,高度合作,集体攻关;二是批判功效,学派形成的基本前提就是学术见解的差异性,差异性必然会产生排他性,各学派为了论证和传播自己的学术观点,势必会对学科内同一领域的其他学术观点进行批判,学术争鸣也由此而来,学术发展规律表明,学术争鸣是新的学科理论从潜在到显在、从孕育到诞生的推动力;三是规范功效,学派首先是一个有着较为严密组织性的学术团体,学派在激烈的学术竞争中要得以存在和发展,关键就是依赖团体成员的精诚团结和紧密协作,而要达到这一点,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团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内部规则,用于强化自律、排斥无序,防止学术争鸣利益化和各种学术失范,各学派的自律同样有力地保障着整个学科研究的规范有序。

鉴于教育的特殊社会价值,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育一直被划归为意识形态领域,实施一元化的领导,体现在教育学术领域就是强调一律性,不鼓励差异性和多样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谈学派无疑会被认为是不合社会时宜的,在客观上造成了教育学术领域半个世纪以来有学无派。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社会思想的解放,关于学派问题的探讨才逐渐有所松动。为此,在整个教育研究领域内学派创建还是一个新生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其学派构建的确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但这些不足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会在发展中逐步被完善,所以不能由此就轻易放弃对学派的追求。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派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做好两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全面梳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历史和现状,同时与境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我国学派形成的独特社会生态环境,找出各种制约因素;二是拟订科学的学派形成标准体系,既可用来判断学派形成的程度,也可以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改革和发展的参照目标。

标签:;  ;  ;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习中若干问题的思考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