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儒学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现状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近些年,这个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热点,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对立说。这种观点由于论者立场的区别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儒学采取彻底的批判态度,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孔子教义,无论如何是两个对立的体系,而不是可以调和或并行不悖的体系”。“现在泛滥的孔子学说——一个非常封建的学说”,有人“不仅企图证明它会促进社会主义的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作为社会主义者,我们决不相信这种说法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另一种观点则是站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文化的立场上,认为儒家文化可以救中国。这种观点主要流行于海外。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民族生命与民族精神都维系在儒学文化上。然而,近百年来,国人普遍否定儒家传统,致使民族生命无处安立,民族精神彻底丧失,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因此,中国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恢复儒学在历史上固有的崇高地位。
二、并存说。这种观点立论根据是,未来世纪是多元文化竞争共存的世纪,儒学应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元。面对西方文化的重压与社会现代化的巨大挑战,儒学本身有改革和重建的问题。儒学重建的基本任务是:摒弃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旧式伦理观念,对传统理论范畴体系做出新的选择、诠释与更新,而着重阐扬道德人文主义理想,并创造性地吸收其他能为儒学精神所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资源,走一条“旧学新用、洋学儒用”的文化重建道路。儒学在新世纪文化中的正确定位应当是:不敢为天下先,而只分一杯羹,即在多元文化结构中保持其道德人文主义的一元存在,从而汇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中去。
三、融合说。
有的学者把儒学作为自己的理论本体,以此出发去吸取马克思主义,认为儒家文化的深层结构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被儒家化了。
绝大多数学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本体,肯定马克思主义和儒学作为异质文化具有本质区别,同时又认为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具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可以被马克思主义所吸引,以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有学者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通过两个结合来实现的:作为科学理论,它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为西方文化成果,它又要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原载《中国文化报199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