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维护和保养工作,能实现优化设备技术性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结合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的相关理论,主要对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方法,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为设备的科学合理维护保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护;保养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设备正朝着大型化、自动化、高精度化方向发展,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生产上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为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降低机械停机率和优化性能,就需要注重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时刻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并且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和经济效益,由此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设备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机械设备的失效分析
1.1机械磨损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运转时间的增加,会逐渐磨损,降低其使用效能。从大量的实践和观察中发现,这些磨损都有一定的规律。在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设备的磨损速度和程度是不平衡的,概括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磨损阶段。初期磨损速度较快,时间较短。这是因为设备在使用时经过啮合、转动、摩擦,会使毛刺和不平整消除,因而加快了磨损。同时,在这个时期设计和制造中的问题暴露出来,如不及时处理,磨损必然加快。因此,新设备投入生产使用处于初期磨损阶段时,要加强检查,及时调整。
2)正常磨损阶段。在这个阶段,机械设备经过走合期磨损,及时调整,零件之间的运转已协调,相互间已适应,光洁度已提高,润滑条件有了改善,磨损速度较慢。在较长时间内基本上是处于稳定均匀磨损状态,在这段时期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
3)急剧磨损阶段。在这个时期,设备零件普遍老化,故障增多,磨损速度急剧上升,在达到磨损极限之前,就必须及时修理,否则会引起事故性损坏,造成修理困难和经济损失。同时要认真研究设备修理的经济性。也就是对比修理、改造、更新的经济效果,进行决策[1]。
1.2机械变形
各种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大型机械设备,如果使用工况过于恶劣,机械或个别零部件在极限载荷或超载情况下工作,温度有时很高,使屈服极限降低,这些均会使零件产生变形。由于操作不当使设备过载和产生高温,从而使零部件变形,直至因变形过大而使零件失效,由此要加强设备管理,制订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超负荷运行,避免局部超载或过热,加强机械设备的检查与维护。
1.3机械零件断裂
机械零件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分裂成两块或两块以上的现象称为断裂。断裂是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虽然与其他失效形式相比所占的比重小一些,但零件的断裂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机械事故,产生严重的后果。断裂的原因多种多样,在工程实践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通过对零件断口形貌的研究,了解断裂的类型、断裂的过程、判断出断裂的原因,以便探讨有效的防止断裂的途径。
2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方法分析
良好的机械维护和保养是保持机械功能的基础,对提高机械可靠性,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确定修理项目提供有力的依据。
2.1 润滑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械设备正向着高精度、高效率、节能等方向发展,为使机械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必须重点考虑与润滑状态密切相关的机械磨损问题,机械设备性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润滑是否适当。加强设备的润滑和管理,是设备维护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及时、正确、合理地润滑能够减少机械运行过程中的摩擦阻力、降低机械摩擦产生的磨损、提高机器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并有助于安全运行[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具体来说,在机械正常转动时就要十分注意测量有关的参数并记录其状态,如噪声、振动、温度、动力消耗等。并且润滑故障的一个特征是,其发生的原因很少是单一的,而往往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还要对促使故障形成和发展的有关原因,广泛地进行分析、调查。此外点检维护人员也要注意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灵活应用从实践中获得的数据,从而提高润滑技术。
2.2调整
机械设备在初始安装质量满足规范的情况下,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设备的各种配合间隙会发生变化,必须进行调整,否则会引起载荷在机器上不正确的分布或产生附加载荷,可以用增减垫片或调整螺钉的方法来弥补因零件磨损而引起的配合间隙增大。例如,圆锥滚子轴承和各种摩擦片的磨损而引起游动间隙的增大,可通过调整法恢复正常状况。间隙调整应注意其大小,间隙过小时,不易形成液体摩擦,发热快,容易产生粘着磨损和摩擦副咬死现象;间隙过大时,易产生冲击载荷。
2.3改善工作环境
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对机械设备使用有较大的影响,如温度升高,氧化、磨损加剧;过高的湿度和空气中腐蚀介质的存在,会造成腐蚀和腐蚀磨损;空气中含灰尘量越多,液压元件越易堵塞等。但工作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可人为地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如为减轻湿度对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可增设风机,改善通风条件;为防止机件腐蚀可采取镀锌、镀铬或使用涂料涂层等防护方法。此外,还要做好设备清洁工作,由机械设备的操作者进行班前检验、班后清扫,保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4点检维护技术
点检维护技术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前兆技术,就是通过设备点检,从稳定中找出不稳定因素,从正常运转的设备中找出异常的萌芽,发现设备的劣化,防止其发展为设备故障;二是故障的快速处理技术,就是在设备故障发生后,迅速分析和判断故障发生的部位,制定排除故障的方案并组织实施,或采取紧急应变措施让设备恢复工作[3]。
其中前兆技术,是利用机械设备在点检时所获得的一切有用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以获得最能识别机械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并得出正确的判断,作为维修的依据。前兆技术包括信息的采集、信息分析处理、状态识别判断和预报。
结构相对简单的机械设备的检测可以依靠人体感官的感觉,还可采用检查锤、温度计等一些简单辅助器具。对重要的精度高的设备,在此基础上使用仪器仪表进行进一步定量检测和数据分析,可准确掌握其劣化趋势,在事故发生前得到恰当维修。
总的来说任何一种检测方法,都是根据采集到的声响、温度或不规则的振动与机械设备正常运行时的声音、温度和振动进行比较来进行判断的。因此,熟悉掌握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和特征,对于鉴别设备是否异常、判断劣化程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5紧固
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行一定时间以后,其紧固部件或零件,如螺纹连接等可能会发生松动,造成机件、机体的振动,使其运行不平衡甚至内部发生部件的不均匀磨损、撞击、损坏等故障。为此,在日常机械检查维护过程中应注意发现紧固问题,做到紧固方法得当,注意受力的均匀对称,及时排除紧固故障。
结语
总的来说,机械设备故障的产生,最显著的特征是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即零部件间配合的破坏,而产生了过早的磨损,进而使得零件的形状、尺寸、金属表面层发生了改变,降低了精度和应有的功能。因此一方面应通过合理的技术维护、保养和修理,来提升机械设备的运行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维护制度,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和测试,降低机械故障率及维护成本。此外还要改善机械设备工作条件和环境,尤其是对设备进行良好的润滑,从而减小磨损强度,实现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宝.工程项目中做好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04).
[2]惠登峰.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
[3]常征.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科技传播.2015(02).
作者简介:黄家才(1986.1—),男,广西宾阳人,机械助理工程师, 大学本科,从事设备技术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黄家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机械设备论文; 磨损论文; 设备论文; 机械论文; 零件论文; 故障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