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28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探讨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儿科临床中运用阿奇霉素的效果较好,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较低,相比静脉注射治疗,口服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加安全。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属于新型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毒性较低,对于儿科疾病的疗效较好,特别是针对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相比较过去所常使用的红霉素等药物,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但是对于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特别是婴儿,身体还未发育成熟,用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对其造成一定的伤害[1]。目前阿奇霉素的使用方式主要是口服和注射两种,其消灭病毒细菌的有效性更强,稳定性更好,吸收率更强,但是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就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作出分析,旨在明确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发生率,为研究如何提高其用药安全性打下理论基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28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对照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60:128,平均病程为(5-33) 天,平均年龄为(2.8±2.4) 岁。研究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50:138,平均病程为(6-32) 天,平均年龄为(3.1±2.3) 岁。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144例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79号)口服治疗,每日服用一至两次药物,每次服用剂量约0.25至0.5克,持续治疗一个疗程(5天),具体的服用剂量应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指标进行增加或减少。
对照组144例患儿采用阿奇霉素(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54)注射治疗,在约250毫升浓度为5%的葡萄糖中加入400毫克以下的阿奇霉素,每日静脉穿刺注射一次,持续治疗一个疗程(5天)。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把各种不良反应的症状进行归类,大致分为呕吐、消化不良、黑便、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这几类,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
所有调查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P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数据显示,两组患儿均发生了不良反应,且在程度上、种类上有所差别。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对照组患儿出现黑便现象的有7例,出现皮疹现象的有5例,出现发热现象的有8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有4例,出现呕吐现象的有9例,出现消化不良现象的有5例,不良反应总例数为38例,总发生率为26.4%。实验组患儿出现黑便现象的有2例,出现皮疹现象的有2例,出现发热现象的有3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有0例,出现呕吐现象的有4例,出现消化不良现象的有3例,不良反应总例数为14例,总发生率为9.7%。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明显(X2=9.427,P=0.002),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也相应提高,对于药物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疗进步的同时,细菌、病毒等也在不断地变异进化,耐药性有了明显上升,所以用药也越来约要求严格[2]。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大环内脂类药物,在治疗小儿疾病上疗效显著,毒性较小,应用较为广泛,比过去常用的红霉素类药物更加安全有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在使用阿奇霉素的时候要注意产生不良反应,因为儿童的身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各类器官还处于生长的状态中,易发生不良反应且容易对儿童造成一定的伤害。
阿奇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多样,通常包括发热、呕吐、黑便、消化不良等,更为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白细胞减少、耳鸣、尿血等[3]。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药物的副作用、用药不合理或患儿身体状况有关,这里最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合理科学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首先可以建立阿奇霉素护理检测系统,旨在检测预防患者,尤其是儿童使用阿奇霉素后产生不良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其次是医生和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儿童的常规检测,充分了解儿童的实时情况,以便于对儿童进行合理科学地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相比较注射阿奇霉素的治疗方式,口服阿奇霉素的安全性更高,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值得应用于临床中。总体而言,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该研究如何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对儿童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况娅. 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57):107-107.
[2]陈平, 于洪霞, 王磊.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9):61-61.
[3]孙勇.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 医药前沿, 2016, 6(20):79-80.
[4]吴丽杰.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7):123-125.
论文作者:马珂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霉素论文; 阿奇论文; 患儿论文; 发生率论文; 儿科论文; 现象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