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论文_彭振如

浅谈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论文_彭振如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省荆州市 434000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其接受计算机方面专业指导的入门课程。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接受这一课程教学的学生中,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数高达85%。这一课程的设置,顺应了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之举。因此在本文之中,主要是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分析

引言: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凸显,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之下,相关教学者有必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要素入手,探寻一条开展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新道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1.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是课时安排不合理,理论课与上机实践的时间相隔太久。到上机时,教师课上讲的操作方法大都已经忘记了。要求理论课与上机课合起来上,不要先上理论课,隔几天才上操作课。二是老师讲课太快,每一部分内容缺乏复习和综合练习的过程,不容易接受。三是上机实践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没有电脑,想自己学习,又没有条件,教师所讲的操作方法不能及时巩固,学生最期盼的是增加上机时间。四是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多连操作系统和简单的软件都不会安装,打字还需要看键盘,打字速度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更不用说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的文字处理和排版操作了。针对这种情况,要实现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淡化课程内容的大而全与系统性,突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该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常规教学方法的不足

在常规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教材的顺序讲解,而教材都是由浅入深按章节编写的,综合性内容很少,即使有也是放在后面。这种完全按教材顺序讲解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就只能单项验证所学内容,单调枯燥,不知道怎样应用,跟着老师被动地学习;一门课结束后,仍然是一些零散的知识,没有综合运用的能力。

2.2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参差不齐

每年的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导致他们的起跑线高低不平,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比较熟练甚至会制作网页和处理图片;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上计算机课,甚至是进入高校才见过计算机。在施教过程中易忽视这种差异或者照顾不周,对所有学生均采用一个起点授课的做法,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在上机课的时候基础好的同学易眼高手低不愿跟基础差的同学一起从打字开始学起,一开始便出现上机课选择性的逃;而基础差的同学到机房后畏手畏脚难于操作起来,最后学习兴趣不大。

2.3学生对陈旧的课程内容缺少兴趣

教学内容和体系滞后于计算机硬软件迅速更新,计算机的许多新内容各应用无法及时出现在教材中。对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上课就按计算机的发展史、枯燥的二进制讲下去,慢慢的对这一门学科就失去了兴趣。

2.4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失调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但各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要求又不尽一样。通过部分高职院校的了解,大多数高校仍然按照统一教材、教学计划来安排课程内容,甚至把重点放在了过级考试上,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多。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难以脱离理论与实践这两个重要的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广大教师应当从理论教学入手,探寻一条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的教学新道路。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引入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些生动、有趣、同实际生活关联密切的案例,激发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堂参与度,使其可以带着问题参与到同教师和同其他同学的互动中来。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就实践教学部分来看,教师必须注重实践项目设置与理论学习的对接。

3.2完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其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全面型实用人才,所以教学模式必须要与实践紧密联结在一起。这就意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引入并应用护理领域的行业标准,并且将护理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同计算机实训计划有机结合在一起。

3.3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现某一课程育人价值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衡量某一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针对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护理专业学生对该学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应当给予充分的引导与支持,引入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以及其他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桎梏,动态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课程的考评来说,也可以大力推行“以证代考”的模式,即获得了全国范围内通用的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学生无需参加课程考试。

3.4完善师资队伍

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专业化计算机人才十分匮乏的问题,所以相关课程教学工作进展缓慢。针对这一问题,各所高职院校应当加大专业化计算机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教学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高职院校应当把好“用人关”,明确不同科目教学工作开展的用人标准以及工作门槛,避免出现“任人唯亲”等不良现象,从源头处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其次,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计算机教师的理论指导、实践培训力度,可以聘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座谈会、宣讲会、技术交流会、学术沙龙等为载体,向计算机教师介绍该领域的先进思想以及前沿技术,使其可以不断完善自我,更好的服务于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最后,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对教师的考核工作。

3.5落实项目教学

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学者可以打破《计算机应用基础》原有的内容编排以及教学顺序,以项目建构的方式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都抱有较高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总结:各所高职院校应当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从完善教学模式、推进课程建设、完善师资队伍、落实项目教学等层面入手,不断提升该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助力广大学生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培育更多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王波,王晓峰.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03):70-72.

[2]高松,张公鹏.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27):25-27.

[3]肖蓉,车书,汪清明.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03):41-43.

[4]张新,杨敏.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硅谷,2010(05):175.

[5]陈永梅.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2):233+238.

论文作者:彭振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浅谈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论文_彭振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