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级电网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与技术论文_朱云山

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 212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网风险控制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技术实施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调度性不强、管控模式不合理、安全风险较大等等。针对以上情况,电力企业应该以技术的改进为主,全面提升电网的分析能力,在实时监控的基础上转变预警方式。因此,本文以电网事故的分类为切入点,对风险防控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县级;电网;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技术

近几年来,电网安全风险防控逐渐成为了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的完善和优化。为了保证实施过程的有序化,应该明确安全识别方式,解决其中的主要故障。同时,也要注重对工作者素质的培养,达到灵活运行技术的目的。

一、县级电网安全事故分类及处理原则

(一)县级电网安全事故分类

县级电网安全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有因外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电力设施破坏情况,也有因工作人员管理不当所出现的接地线短路。根据相关数据表明:人为原因占据了64.2%,客观原因占据了12.3%,其他则是因设备使用方式不规范所引起的。第二,电网事故的具体表现虽然有所不同,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1输电线路故障跳闸

输电线路故障跳闸比较常见,在雷雨天的发生概率也非常高。首先,在输电配置不稳定的情况下,电流的负载量会有所下降,并且信号的波动较强,会影响电力的发展。其次,如果工作人员的巡视不及时,线路则不容易恢复,系统频率也无法控制在正常的空间内。

2变电站主设备故障

变电站主设备故障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控制联络线不稳定,不能够将电流与电压量进行有效分配,并检测出相应的故障。第二,GIS母线故障。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调试来实现系统维护。但如果出现多重设备故障,母线的规划过程就会变得相对混乱,无法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二)电网事故处理原则

电网故障处理原则是风险防控的主要标准,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第一,要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检查,根据整体的负载量予以调配,使系统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内。第二,现场值班事故的紧急处理。每个值班人员都有相应的分管区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故障波录器中的内容传出来,并分析事故原因,完成档案的调整。第三,在电网调度中,工作人员要保持沉着的态度,并使用规范术语进行交接,满足智能变电的实际需求。

二、县级电网安全风险防控技术

(一)安全风险识别

安全风险识别是防控技术运用的标准,也能够贯穿到图纸设计、运维管理、风险评估等各个方面。第一,在智能化运维的基础上,系统可以根据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对环境进行分析,并将事故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在不超出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完善应用形式。安全防控层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指令提取任务,并以设计参数为主导,分析设备是否处在健康状态下,并利用存储功能将信息在不同的信道内进行传送,通过速度的控制保证标准运维。第二部分是集控管理。系统会将电网故障形态、位置、外部环境对其影响都发送到集控平台,为工作者提供决策依据。第三部分是服务终端。系统会将风险评估中的关键词输入到程序中,并建立模拟模型,提供详细的报备结果,为工作人员增添技术支持。这种情况下,信息的处理规则更加完善,执行力度也比传统方式强。

(二)安全防控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

第一,从设计思路的角度来讲,包括数据分析、故障影响范围确定、风险等级评定、恢复措施的生成等几部分。如下图所示,该图是电力系统安全防控结构图。从图中可看出:工作人员应该根据防控装置中建立的综合报告对风险源进行定义,并在识别规则建立的基础上优化管控组织流程,制定现阶段的风险防控计划,按照自动评估指令完善检验规则,形成多维度的风险可视化跟踪程序。第二,在计划执行中,应遥测装置中反映的设备开合状态表示出来,选定故障源,对结果进行诠释。如果出现了主变控器失压的现象,则说明电网的连接性不强,甚至出现了中断等情况。工作人员要及时从主线、网架构成、用户故障选项等几部分来分析,考虑投退设备中所带来的局部超载,自动生成默认恢复策略,并根据用户需求来定义。

图一 电力系统安全防控结构图

(三)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总体框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在安全风险防控软件中,数据中心、信息调度与服务总线、电网运行分析类应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执行体系。安全管理程序下有数据存储仓库,能够对故障类型进行组织,并在每一项内容中设立一个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及时的解决问题。而信息调度与服务总线则是根据数据总量建立电网管理模型,并通过可视化平台完善恢复策略,避免风险扩大的现象发生。最后,电网运行分析类应用是核心部分。它会依照事故的历史状态进行评估,并计算出每一类故障的范围与实际概率。

(四)系统技术体系

系统技术体系是以环境监测的基础信息为主,根据电力自动气象站的指令将现阶段风速、湿度、降水量等都表现出来,并对强度变化进行跟踪,通过风圈层次的划分来确定防控措施。例如:在雷电监测功能中,系统能够采用定位的方式确定雷电活动范围,获取一段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并以位置追踪为主,将具体区域、地形都在地图中表示出来,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依照就近原则完成故障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决策的基础是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决策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另外,系统可以将故障分析结果量化,通过“暂态稳定”的方法建立电网模型,自故障预想的条件下制定出风险值。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工作人员可以按照风险的类型简化处理难度,形成全方面的控制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以下两部分入手:第一,对县级电网安全事故分类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第二,探讨了电网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从而得出: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预警体制,对故障发生范围进行评估,在风险追踪统计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预案。同时,工作人员也要优化自身技能,利用负载分析整合生产计划,达到多维度可视化监控的目的,为变电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建. 输电线路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预警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6.

[2]牛丙震.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3]韩小燕. 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防控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5.

论文作者:朱云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浅析县级电网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与技术论文_朱云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