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足启示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录论文,辽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玉宁转会风波、连续七场不胜、张引下课、曲乐恒遇车祸……今年联赛对辽宁队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去年从升班马打到甲A亚军, 又到如今的积分几乎垫底,辽宁队的大起大落背后,隐藏着无尽的话题。曲乐恒遇车祸是偶然的,但辽宁队的问题却并不是偶然的,而且很多问题对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来说有一定的普遍性。辽足一连串戏剧化的事件加速了这些问题的暴露,让人们可以通过透视辽足来认清职业联赛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联赛和职业球员最缺少的是什么
职业联赛七年来,跟国际接轨最好的方面恐怕要算运动员的收入,而职业联赛中最应具备的职业思想却没有建立起来。尤其是球员,享受着职业球员的优厚待遇,很多人却不具备相应的职业球员的素质。从辽足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这个问题暴露无遗。
最近的两轮比赛,一场在张引下课之后;另一场在曲乐恒遇车祸之后,辽宁队员的表现截然不同,比赛结果也是一胜一负,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队员们虽人在场上,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在踢球。对云南红塔的比赛,因不满俱乐部让张引下课,辽足的很多球员本欲罢赛,后来虽然极不情愿地出现在赛场上,也是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整场比赛看起来就像是为张引下课而做的一首“挽歌”。这种行为不要说是否对得起花钱买票的观众,对对手也是很不尊重的,更别提球队和俱乐部的集体利益了。而对深圳平安队的比赛,队员们在“为曲乐恒而战”的情绪鼓舞下,倒也打出了“哀兵必胜”的气势。可他们无端的悲壮和意气用事跟职业联赛和职业球员的内在涵义却是毫不相干的。
年轻的辽宁队员们的上述行为,真像是一群惯坏的孩子:任性、无原则、意气用事。遗憾的是,在整个甲A联赛中, 队员联合“做”教练,或“为教练而战”的情况比比皆是。教练的职责不仅是技战术指导,而更像一支起义军的领袖,球员们则像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忠义之士。联赛的战场上演绎着“江湖故事”,而运动精神却不知抛到何处去了。
中国足协副主席王俊生说,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最大成就是足球管理体制已具备了雏形。他的话很中肯,职业联赛的硬件已基本具备,而最缺少的恰恰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职业的思想。职业的思想深究起来包括很多方面,但对职业球员们来说,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足球是你的职业,你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你所在的球队踢好球。”跟社会上的360 行一样,踢球也是一份工作,不过它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和社会关注。
在德国踢球的杨晨和周宁也许对职业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在德国,没有教练哄着或逼着他们踢球,业余时间也没人管他们是否去泡吧,可他们的训练非常自觉、刻苦,在赛场上的表现也积极主动,因为他们知道我不是在为教练或其他人踢球,而是为自己、为前途、为这份职业而战。
中国人重感情、讲义气,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英雄气概。有权威的教练是球队的核心和领袖,融洽的师徒关系能使队伍的凝聚力增加。但如果像辽足一样,张引离开后就队不成队了,在感叹师徒情深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这种管理球队的方式是科学、现代的吗?正像一支军队,继承优良传统不是靠某个特定的人来维系,而是靠精神和纪律来实现的。如果张引离开辽宁队,辽足依然团结一致服从新主帅的领导,重新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小虎队”,这难道不是给张引最好的回报吗?张引也不会成为一个“悲剧式”的人物,而他对辽足的贡献也不会因他的下课而被遗忘。
中国足球环境中非职业因素的干扰
北京国安俱乐部的张路是著名的足球评论人。有球迷问他:“您评起意甲联赛来头头是道,为什么国安的脉您却把不准呢?”其实这也怪不得张路,欧洲职业联赛很成熟,你只要用职业的眼光和技巧去分析、评说就可以了,而国内联赛中非职业的因素太多,从职业的角度去看国内联赛反倒会有许多问题看不懂了。
说到底,还是足球环境的问题。王俊生在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足球环境很好,有些不和谐的因素也是正常的。职业联赛中出现的问题要在联赛中逐步改正和完善。可从裁判的执法到教练和队员的表现,乃至俱乐部的管理上都有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非职业因素几乎要把职业联赛变得面目全非了。从这个角度说,是谁打垮了辽小虎?——是他们自己!
本赛季开始前张玉宁要求转会,这本来是件正常的事。球员要求转会,如果按规定或按合同不符合转会标准也只好作罢。问题是俱乐部留下了张玉宁,他不但未被重用,反而明显地受到冷落。不服管教就不让你上场,这真是有点家族式管理的味道。谁上谁下,不看状态,而是看谁听话。弃用张玉宁使辽宁队锋线上的力量削弱,好在曲乐恒很快就顶了上来,但这时已有知情人说“辽宁队人心散了”。曾经十分受宠的张玉宁也会坐冷板凳,能不令队员们自危吗?
连续6场不胜是张引下课的直接原因。 其实在上赛季辽宁队夺得联赛第2名的时候,张引的执教水平就引起了颇多争议。赛季初, 有些队员也开始对他的训练方式感到不满。张引采用的长传冲吊的战术打法,主要靠个人能力和队员的体能优势来实现,辽宁队也确实靠这种看似简单而实用的战术夺得了上赛季的亚军。本赛季其他甲A各队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而辽宁队始终没有引进一名内援,又没找到合适又顶用的外援,加之张引的战术已为各队所熟悉,缺少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辽宁队今年则风光不再。前6场比赛3平3负,张引下课也是正常的。 土教练也好、洋教练也罢,成绩不好只能走人,这就是现实。可队员们哭哭啼啼,动辄以罢赛来要挟俱乐部,上场以后也如梦游一般,所做所为完全看不出是一群职业球员。赛后,队员们仍没有放弃争取张引回队的努力,他们表示,“只要张引能回来哪怕只是当领队也行,给我们一次再为他拼命的机会。”
张引没有回来,曲乐恒却意外倒下了。曲乐恒事件似乎鼓舞了辽宁队的士气,“一定要赢一场,资金捐给曲乐恒”,伤兵满营的辽宁队果真赢了这一场。可这胜利的代价太沉重,下一场,迷失方向的“辽小虎”不知是积极地战还是消极地战?不知又要为谁而战?一支没有职业信仰的球队在联赛中将有怎样的前途呢?
因为“辽小虎”是一群年轻人,对他们的种种行为,人们喜欢用一句“不成熟”来概括,但年轻不应该成为借口。年轻球员是中国足球的希望所在,自律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个球员都应具备的素质。
“人气有了,钱也有了,缺的就是足球精神”
辽足的问题,实际上是整个足球界共同的问题,只不过在辽足身上的表现比较突出。这支队伍号称拥有70%的国奥队员,集中了中国足球的不少精英,他们的激情和义气、崛起和滑坡都可以说是中国足球现状的缩影。从某种角度说,辽足缺乏的东西,正是中国足球所缺乏的东西。
公平地说,职业联赛七年来,成就是非常大的。职业联赛制度已具备雏形,相关的管理和运作体制也在逐步地发展完善。26支甲级队伍和数以亿计的观众带动了球市的兴旺。或许是一条腿迈得过快了,另一条腿开始力不从心。职业化改革7年了, 职业制度最核心的即职业思想却远远没有扎根。在急功近利的商业动机和同样急功近利的热情冲击下,职业联赛开始有点儿变形,它在偏离人们的初衷。
乔利奇下课后,兔死狐悲的外教们人人自危。媒体在善意提醒外教们学会适应中国国情,而外教们则在抱怨国内足球环境太“恶劣”。中国足球的两难境地就在于,一方面大家都认为外籍教练的足球思想先进,值得中国足球学习;而另一方面则是大家都认为他们先进的足球思想难以适合中国国情。而这个所谓的“不适合国情”说穿了就是等不起。北京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李士林对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如果乔利奇不走,三年后国安将是一支冠军队伍。”可是谁愿意等呢?三年啊,球迷不能容忍球队的失败,俱乐部不希望球队降级,冠名企业也希望自己的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连很能适应中国国情的桑特拉奇也觉得中国足球“太累人,太沉重”,使本应是快乐的足球赛变得像残酷的战争。
想学习,又难以改变,这种状况使职业联赛就像是一锅“夹生饭”。虽然这丝毫不影响国内联赛进行得很热闹,但要走出国门、冲出亚洲,不学习先进的东西怎能进步呢?
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张吉龙曾说:“中国足球人气有了,钱也有了,缺的就是足球精神。”什么是足球精神,我认为就是职业精神。
文/图 RJ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