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基于繁荣综合指数和M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_宏观经济论文

中央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基于景气合成指数和M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景气论文,企业发展论文,模型论文,指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企业①是我国国有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中坚地位。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资源优化和兼并重组工作不断推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逐渐形成,影响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2013年,45家央企入围世界500强企业②。在经营状况方面,201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8.44万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润1.67万亿元,同比增长7.4%;资产保值增值方面,2013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8.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6%,约为2003年的5.9倍③。在目前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作为“排头兵”和“顶梁柱”的中央企业是国家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和逐步推进改革进程的重要力量。

      在中央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关于中央企业占据市场垄断地位、资金占用与价值创造不匹配、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落后等质疑也逐渐增多。事实上,中央企业除了自身运营外,还承担着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品、为政策目标服务等社会责任,即中央企业具有实现微观运行效率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双重目标,不能仅从微观视角评价中央企业的发展状况,而应将中央企业置于更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中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对于中央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能够全面、合理地评价中央企业的贡献,同时还可以为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鲜见国外学者对于中央企业的研究,但对国有企业多维视角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分析提供借鉴。Phillips等(2005)[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规模与经济增速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国有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降低10%,下一年的实际经济增速将提高0.7%~1.2%;溢出效应方面的研究如Huang等(2010)[2]指出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正外部性影响,并且对于整体经济具有稳定作用;产业关联视角的分析如Holz(2011)[3],认为高产业关联部门中国有企业比重增大和低产业关联部门中国有企业比例降低,会对经济产生显著促进效应。

      国内学者对于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影响宏观经济增长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类,正向影响方面,刘元春(2001)[4]指出作为宏观经济的稳定者和社会福利的提供者,国有企业可以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因此其在宏观上是有效率的;类似的研究还有杨华荣等(2006)[5]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等非经济职能的测度、程恩富等(2012)[6]对国有企业局部低效和整体高效的论断。负向影响方面,刘瑞明等(2010)[7]认为国有企业存在效率损失的同时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而对宏观经济造成了“增长拖累”;赵杨等(2013)[8]基于中央企业财务数据的研究发现,央企主要依靠规模和垄断驱动,“大而不强”特点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

      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生产效率和溢出效应视角构建中央企业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广泛收集中央企业数据,采用经济景气分析中的合成指数方法、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arkov Regime Switching Vector Auto Regression,MS-VAR)模型分析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内在关联。

      二、理论模型的构建

      本文在Feder(1983)[9]两部门经典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参照Huang等(2010)[2]的处理方法,将整个经济中的企业划分为中央企业(S)和其他企业(P)两种类型,构建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中央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的生产函数如式(1)所示。

      

      为进一步体现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式(1)中的生产函数进行全微分处理,得到式(2)和式(3)。

      

      一般而言,中央企业和其他企业的生产效率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假定

,δ为中央企业与其他企业生产效率(要素的使用效率)之差,δ取值可正可负,在此基础上得到两类企业生产效率的关系为:

      

      将式(5)代入式(4)中,进行整理,可以将宏观产出增长方程推导为式(6)。

      

      式(6)两边同除以

,得到宏观经济增长方程(7)。

      

      将式(7)进行变形得到式(8)后,进一步化简得到式(9)。

      

      

      

      式(10)表明,中央企业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贡献的发挥,受到中央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要素使用效率差异(δ)、中央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溢出效应(

)和中央企业占宏观经济比重(θ)的影响。

      

      三、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合成与计算方法

      

      其中,l为时差数,取值为负、正分别表示领先和滞后关系,

是数据取齐后的样本个数。本文选取超前滞后12期中最大的时差相关系数,作为备选指标与基准指标时差相关关系的代表。一般而言,一致指标要求延迟数在正负2以内,时差相关系数大于0.5。

      本文收集了100多个中央企业月度经济指标和200多个宏观经济相关指标⑤,将收集到的指标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每个指标的增长率序列并进行季节调整,采用式(11)进行时差相关系数计算和指标筛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选出的指标与基准指标一一进行峰谷对应,最终分别确定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一致景气指标组,如表1所示,其中数据区间为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

      

      (二)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的计算方法

      

      

      在指标标准化变化率

的基础上,根据式(14)求出一致指标组的平均变化率R(t)。

      

      将平均变化率R(t)用于计算合成指数,I(t),一般设定初始值I(1)=100,如式(15)所示。

      

      在式(15)的基础上,利用式(16)求得基期年份为100的合成指数CI(t):

      

      其中,

是I(t)在基准年份的平均值。国内外文献中通常选择I(t)比较平稳的年份作为基准年份,经过对I(t)画图和分析,本文中选择2006年为基准年份。

      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的计算方法与中央企业一致合成指数相同。

      四、2004~2013年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分析

      根据景气指数方法计算得到中央企业一致合成指数(记为CIY)与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记为CIH),其中CIY和CIH均以2006年平均值等于100,如图1所示。

      图1显示,2004~2005年、2007年等年份中,中央企业资源整合和体制改革等因素使得其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出现背离。除此之外的其余年份中,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一致性。具体而言,2004~2005年,中央企业一致合成指数呈现倒“U”型的波动特征,而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则表现出“U”型态势。具体而言,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后,中央企业进入了迅速扩张期,2004年,中央企业销售收入为55497.7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利润4784.6亿元,同比增长57.6%⑦。中央企业产出快速增长,利润大幅提高。宏观经济方面,2004年经济局部过热的状况逐步得到遏制,GDP增速逐季回落,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持续下滑。

      

      2005年是中央企业的深度调整期和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期,中央企业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注重转变增长方式,中央企业由196家重组至169家。与2004年相比,2005年中央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速为19.8%,回落了6个百分点,中央企业利润增速为27.9%,下降了29.7个百分点⑧。与中央企业相对,在“双稳健”调控政策作用下,宏观经济(GDP)实现了10.2%的高速增长。图1表明,2005年中央企业一致合成指数不断下滑,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则稳步回升。2006年,中央企业和宏观经济都进入了稳定增长期。

      进入2007年,在整体上市加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等作用下,中央企业一致合成指数小幅震荡下行,营业收入增速稳中趋缓,但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2007年中央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1.7%,比2006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⑨。与此同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为1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25.8%,宏观经济增长由偏快到过热的趋势较为突出,2007年中央企业一致合成指数与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之间呈现了“剪刀差”的形态(见图1)。

      2008年之后,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波动的一致性较为明显。在国内货币政策收紧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2008年初我国经济增速快速下滑,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如图1所示,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开始大幅回落,具有资源、信息等多方面优势的中央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中央企业一致合成指数进入下行轨道,两个合成指数的变动呈现出高度一致性。由于中央企业具有规模大、竞争力强等特点,图1显示,中央企业景气的下滑幅度明显小于宏观经济降幅。

      在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2009年2月,中央企业和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同时触底回升并进入扩张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下,2010年2月,中央企业和宏观经济景气再次回落。该时期中央企业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截至2010年末,99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单位的资产总额达到了2.66万亿元,同比增长30.2%;营业收入达到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0.4%⑩。

      中央企业的复苏为宏观经济贡献了更多的“红利”,2010年,央企上交的税金总额为1.48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31.7%,上交税金总额超过百亿元的央企达到25家(11)。如图1所示,2010年7月央企一致合成指数的止跌企稳,为3个月后2010年10月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触底反弹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1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国内资源能源价格上升和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石油石化、钢铁、交通运输等行业中的央企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盈利能力降低。2011年1月至12月,中央企业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8%和8.2%(12)。中央企业景气的回落对宏观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促使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再次下滑。

      中央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加注重“走下去”,“央企合作”开始大规模开展。据全国27个省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披露数据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央企业在地方的投资额不低于11.38万亿元,约为2008年的43倍,同比增长122.27%(13)。此外,2011年底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由快速扩大规模转向注重企业内部增长,2012年2月中央企业一致合成指数筑底回升,央企的示范、带动效应以及“降本增效”引导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在5个月后的2012年7月开始上行。2012~2013年,中央企业波动呈现出略微领先于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这部分是中央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的反映。

      五、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交互影响机制研究

      在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波动态势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综合非线性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等多种方法,对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冲击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一)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深入分析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同时为构建MS-VAR模型提供参考,本文对中央企业一致合成指数(CIY)与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CIH)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为准确起见,本文同时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11],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的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都在1%或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进一步验证了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表明了中央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紧密关联,检验结果也符合我国经济现实。

      (二)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MS-VAR模型构建

      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如式(17)所示。

      

      由于在不同增长阶段,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因此本文将VAR模型扩展为分区制的MS-VAR模型(18)。

      

      经检验,MS-VAR模型中应选择4期滞后,因此将MS(2)-VAR(4)模型展开,得到具体形式,如式(19)所示。

      

      (三)基于MS-VAR模型的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增长区制划分

      模型(19)的估计结果中,还包含了各区制的滤子概率和平滑概率,其中,平滑概率是基于全部样本信息集得到的,对中央企业和宏观经济增长区制的划分更为准确,区制1和区制2的平滑概率图形如图2所示。

      

      平滑概率与0.5水平线的交点对应阶段划分的时点,图2表明,在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大多数时期,中央企业和宏观经济系统均处于高增长区制1,仅在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期间处于低增长区制2。需要指出的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增速的大幅下滑,是外部冲击导致的,因此,本文将重点对高增长状态(区制1)下中央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研究。此外,不包含区制2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结构变化对中央企业和宏观经济关系分析的影响,使得估计结果更为稳健。

      (四)基于脉冲响应的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交互作用机制分析

      在MS-VAR模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求得在中央企业冲击下,中央企业和宏观经济的脉冲响应函数,即中央企业对其自身和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机制,如图3和下页图4所示(横轴为期数,单位为月;纵轴为一致合成指数)。

      

      

      在中央企业冲击下,图3和图4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征,总体而言,中央企业对其自身和宏观经济具有先增强后减弱的正向影响。给中央企业一致合成指数1个单位的冲击,第1期和第2期其自身分别上升3.07和6.241个单位,而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基本保持不变。在中央企业增长的持续推动下,央企和宏观经济的脉冲响应函数分别于第6期和第7期达到最高点,对应的值为17.231和6.139个单位。自第8期开始,中央企业的冲击效应开始减弱,至第12期时影响已经为负。

      一般而言,中央企业首先通过自身增长实现对宏观经济的带动。中央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保值增值向发挥主导作用的阶段跨越,并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企业会通过投资、金融和财政资源优势、服务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等多种途径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如前文分析,中央企业景气波动略微领先于宏观经济波动的运行特征,是其引领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表现,也与图3和图4中的结论相一致。

      结合本文的理论模型,中央企业对宏观经济影响程度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中央企业对其他类型企业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目前我国中央企业仍存在着资本分散、行业分布多元化的现象,在需求总量有限、市场竞争增强的情形下,中央企业会挤占各行业其他类型企业的市场空间,对其他企业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中央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部分资产的质量并不高,甚至是低效和无效资产,相对于民营企业等其他企业而言,中央企业并不具备生产效率上的优势,因此,根据式(10),中央企业对宏观经济的边际贡献开始下降。

      进一步地,对比图3和图4中脉冲响应函数的纵坐标可知,中央企业对其自身的冲击效应明显大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行业的中央企业之间,形成了协同增长的稳定格局,也使得中央企业成为了其自身迅速发展的主要受益者。此外,由于国资委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央企业的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使得中央企业数量由2003年的196家减少为2013年的113家。中央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目标战略,使得中央企业群体中竞争程度下降和同质化发展水平降低,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增强了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与中央企业冲击下脉冲响应函数的计算方法类似,本文也计算了宏观经济冲击下中央企业和宏观经济的脉冲响应函数,如图5和图6所示。

      

      

      与中央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相反,图5显示,宏观经济冲击对中央企业的发展具有先强后弱的负向影响。在宏观经济冲击下,自第1期开始,中央企业的脉冲响应函数开始下降,负向影响逐渐加大,至第6期脉冲响应函数值达到-3.735。此后,宏观经济冲击效应逐渐减弱,第12期时已经达到正值0.085。

      宏观经济冲击对中央企业的负向影响,一方面是中央企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者,在宏观经济增速提升时往往降低增长速度,注重增长质量并发挥“降温”作用,表现为宏观经济冲击对中央企业增长呈现负向影响。2007年,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时,中央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8大重点行业中央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同比减少7.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上年减少18.7%,央企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15);2013年1月至6月,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时,中央企业则将重点转向增长方式转变,80家重点关注的央企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8.6%,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16)。

      另一方面,在部分时期,中央企业需要降低其运行效率,重点实现其社会责任,因此在宏观经济正向冲击下中央企业会产生负向响应。2010~2011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电价倒挂现象突出,在发电、炼油等行业价格缺口增大导致亏损严重的情形下,中央企业坚持以“保供电”“保供油”等措施维持价格稳定、保障市场供给,为经济“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2014年,与国家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加大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力度的情形相对,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财政部决定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央企将更多承担社会福利提供者的责任。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可得,中央企业一般位于整个产业链的中上游,宏观经济的冲击和产品需求的增长将首先有利于下游企业的产出增长,冲击的影响传导到中央企业需要一定的时滞。并且,与央企相比,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在宏观经济冲击下能够迅速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挤占了央企的市场。与此同时,随着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等价格的上涨,成本增加还会挤压中央企业的盈利空间,进而使得宏观经济冲击对中央企业增长产生负向影响。

      图6表明,在宏观经济一致合成指数的冲击下,宏观脉冲响应函数在1.39~2.28之间小幅波动,宏观经济对其自身的冲击效应较小,这是经济系统稳定性的综合体现,也为中央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综合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交互影响的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图4和图5还可以得出,相对于宏观经济对中央企业的影响,中央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更为显著,这种非对称影响是由于许多中央企业处于生产活动的中上游,其影响通过产业链传导至整个经济系统导致的,并且也是中央企业在经济增长中主导作用持续增强的显现。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景气合成指数方法计算了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一致合成指数,分析了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并选取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研究了中央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2004~2005年、2007年等年份中,中央企业资源整合和体制改革等因素使得其景气波动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出现背离。除此之外的其余年份中,中央企业景气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一致性。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了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MS-VAR模型中脉冲响应函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央企业对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同时由于央企对其他类型企业的负向溢出效应等原因,使得中央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先增强后减弱,通过协同发展机制,中央企业对其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中央企业能够在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按照“稳中求进”和“主业突出”的原则,中央企业在剥离无效或不良资产的同时,应将资源、资金等集中于主营业务范围内,在实现自身资源配置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推动宏观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另一方面,中央企业应把握全球产业链调整的机遇,促进自身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实现有效益和有效率的增长,进而加快经济结构升级。

      中央企业景气波动具有略微领先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典型特征,因而可以根据中央企业运行情况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微调,提高政府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具体而言,由于中央企业对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持续加大,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显现,对处于生产活动中上游的中央企业建立监测预警系统,既符合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由“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的调整过程,又能够实现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

      推动中央企业的机制体制改革,是做优做强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大集团的重要途径。具体措施有:一是深化股份制改革,适时利用资本市场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并探索混合所有制的融合方式和实现形式;二是建立中央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减少中间层级,提高科学决策速度,增加中央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三是与国外一流企业开展对标竞争,发现、分析和改进我国中央企业各方面的不足,逐步构建管理先进、特色突出的中央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对于中央企业的发展,政府应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保障中央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在治理对象由“管企业”向“管资产”转变的基础上,进而应向“管资本”转变,健全中央企业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运营管理制度,注重创新资本经营方式以提高资本运营水平。在治理体系中突出“价值管理”和“价值治理”思想,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加入协同创新、创新驱动等指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中央企业科学发展,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①一般而言,中央企业指的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2013年,中央企业共113家,不包括国有金融类企业。

      ②数据来源:国务院国资委网站,“45家中央企业入围2013年世界500强”,网址:http://www.sasac.gov.cn。

      ③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2013年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网址:http://qys.mof.gov.cn/。财政部公布的中央企业数据中,除了国资委监管的113家中央企业外,还包括了中央部门所属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④在中央企业的生产函数G(·)中,也可以加入其他企业产出(

)的影响,构建双向溢出效应的模型,本文也尝试进行了推导。结果显示,无论是双向还是单向溢出效应模型,并不影响中央企业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结论。

      ⑤本文中的数据来自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的宏观月度库、财政部企业司《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中央企业经营情况》和国资委综合局《中央企业财务快报》。

      ⑥景气合成指数的详细计算方法参见董文泉等,1998,《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第182-188页。

      ⑦数据来源:新华网,“中央企业2004年经济运行创造六大历史水平”,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2/01/content_2536243.htm。

      ⑧来源:人民网,“中央企业去年利润超过6200亿元”,网址: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47/16720/1471323.html。

      ⑨来源:国资委网站,“2007年中央企业发展回顾”,网址:http://www.sasac.gov.cn/2008rdzt/2008rdzt_0002/default.htm。

      ⑩来源:“国企效益好主要来自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网址:http://www.sasac.gov.cn/n1180/n1271/n20515/n2697175/14269681.html。

      (11)数据来源:“中央企业2010年度总体运行情况”,网址: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8203/n259490/13864252.html。

      (12)“2011年1月至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网址:http://qys.mof.gov.cn/zhengwuxinxi/qiyeyunxingdongtai/。

      (13)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央企走下去’现象”,网址:http://www.cs.com.cn/xwzx/03/201203/120120307_3270942.html。

      (14)本文采用Matlab R2009a软件实现上述操作,由于VAR模型中的参数估计值没有太多的经济含义,本文中没有列出估计结果,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15)数据来源: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央企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网址:http://www.gov.cn/zxft/ft106/content_941096.htm。

      (16)数据来源:人民日报,“央企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热点解读·部长访谈)”,2013年8月25日,第2版。

标签:;  ;  ;  ;  ;  ;  ;  ;  

中部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基于繁荣综合指数和M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