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策略论文_吴荣泉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策略论文_吴荣泉

吴荣泉(广西苍梧县沙头镇第一初级中学 广西 苍梧 543100)

【摘要】“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中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依赖于教师的工作质量,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有正确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36-01

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三个转化: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二、开门见山,明了主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活动,是以搭建知识平台,构建数学现实为主要内容的认知过程。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并不是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生活现实开始。抽象性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淡化形式并非否定数学的形式化。因为没有形式化也就没有数学形式化,数学化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课堂45分钟的时间。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初中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动背景;如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等,可以适当的通过情境创设引入,但也有很多的知识内容,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明了主题,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不过久的在外围游弋,可以直达问题的核心,突现主要矛盾,节约时间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先做后说,以练促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授予、他们简单吸收的,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先做后说”首先强调了在“做中学”,既承认模仿练习与机械记忆的技能性训练阶段,更注重了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过程的感悟与体验。“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讲,给出问题,小结方法,总结步骤,揭示规律,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学生讲,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或看法(暴露其中的思维过程);这恰好是后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数学知识建构过程必须经历社会建构的核心所在。要操作、实践,说出感悟和体现,才会有效进入问题的交流,才能完成认知的再次建构。

以练促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练不仅有强化记忆、巩同知识、形成技能的作用,更有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适度的课堂练习是达成高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对课堂练习“度”的掌控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如果滥用“练习”就会使数学教学变成“题海教学”,使学生沉没在练习题的汪洋之中。但如果放任学生建构知识,也会浪费课堂资源。适度的精选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模仿、记忆”的进程,加速认知平台的搭建。因此,“做”与“说”在课堂上要有机的结合,使例题起到练习题的作用,练习题达到例题的效果,这样能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培养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首先是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其次是,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然后是,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五、变式演练,合作构建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数学课堂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系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思维。初中数学教学不以数学知识点的积累为终极目标,其基本目标是在获取必需的、有价值的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思维能力。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巩固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时不断的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别、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恒等变形、演绎证明等过程,这些过程实现上是在一定的符号或现实材料(教材内容)的支撑下,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对相关事实、现象产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反省、归纳、重建认知体系的过程。所以知识平台搭建后的数学活动不能过多、过久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适度的形式化,通过“变式”把操作活动上升到内部的数学思维的层面。

数 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活动并不能形成数学能力,只有这种低层次活动的内容又成为更高层次活动的题材时,这种数学活动才是更有效的。正如有人说复习算术的最好方法是学习代数一样。单个的数学知识点是离散的,好比个体的骨架,数学知识的网络好比人体的肌健,而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才是血液与神经。通过变式,才能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交流与反省、使学生完成又一次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所以说课堂教学中的变式教学活动,是师生认知活动中合作建构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思维层次的必要手段,是学生感悟和体验数学的重要步骤,是教师设计教学、主导课堂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

参考资料:

[1] 夏慧贤著,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4.

[2] 孟万金著.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论文作者:吴荣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策略论文_吴荣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