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曾经听一位专家说,怎样才算一个有眼光的人——能把远的拉近了看,又能把近的推远了看。这样的眼光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不可或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特别强调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事实上,一些孩子一开始看问题时总是单一的。后来,因为“推远又拉近”,才学会了“批判质疑”,才打开了孩子们的学习之门,而“学生的学打得越开,教师的教必然会有更多的契机和切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离别诗,正是引领孩子们进行“推远又拉近”的典范之作。一个教师执教此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该如何定位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开始可能会抓耳挠腮无从回答,但当老师结合作者写作背景,提醒学生了解到诗人送友人去的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安西时,孩子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有的说送友人到如此荒凉的地方,那么感情的基调一定是悲凉的;有的说,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人感到一种孤独的、强烈的、深挚的惜别之情,所以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有的说“西出阳关”,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所以感情的基调一定是忧愁的……
警惕,教学进行到这里,就需要教师及时“悬崖勒马”,及时按下“暂停键”,不妨猛喝一声:“这首诗,真的表达的是悲凉的感情吗?”“如果是这样,为何‘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让人感到声韵轻柔明快?为何诗中描写的很多景物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我想,这样的猛喝,一定会让孩子们冷静下来,让他们从一味的“悲凉”的基调中“脱身而出”,进而迷惑:这首诗究竟是表达喜还是忧啊?
是啊,既然作品感情的基调不单单是“悲凉”那么简单,那么教师就很有必要“拉近了看”,让学生学会触摸文字深处的温度,在文字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反复揣摩,在孩子们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方面多多“推敲”,多多“较真”,多多“纠缠”。而这,不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近一点,再近一点”,从而深入到文本的核心地带进行对话教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视点。“核心素养指向人本身,唯有人,才可以用素质与涵养——素养——及其程度或水平来衡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个意义上说,引领孩子们“拉近一点”,才能“指向人本身”。身处在这种“拉近”的场域中,学生窃喜、教师轻松、教育温度适宜而温馨,自然,孩子们的学习质量也就事半功倍,孩子们的核心素养也在一步步蓄积、在积累、在提高。
同样是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也可以引领孩子们“推远”:关于“西出阳关”一句,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其中的“西出阳关”真是就是“出了阳关”吗?
不得不说,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后世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是谓“西面出去”,这样的概念化理解不能不说是正确的。但是能不能理解为友人在经历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是谓“西面出来”呢?能不能引领孩子们既“拉近”与“推远”:假如你是王维的朋友,三个月之后,你从西面出来,有何感受呢?
生1:三个月了,我终于从安西都护府出来了,我的好友王维在不在呢?可能不在,真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啊!
生2:嗯,我终于从安西回来了,我多么想在渭城和老朋友再喝几杯呀。
生3:三个月了,我出来,我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了。
谁说,这样的理解想象和对话延伸不可以?而且这样的对话想象可以作为“唤醒和解放的力量”,参与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光合作用,成为孩子们思维、情感和心灵所必需的“维他命”。想想:难道诗人不可以进行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吗?而当诗人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进而跨越时空和个人后,产生出“西面出来”的感觉,其意境不是更扣人心弦吗——一切似乎变了,但又似乎没变;一切是那样陌生,但又似乎极其熟悉——这样的意境其震撼力不是更强烈吗?其离别之情不是更感人肺腑吗?而且即便是诗人当时没有进行时空的转换,今天读这首诗的孩子们难道不可以进行更有意思的时空旅行吗?
由此,我想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所强调的:“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这诸多的“能”应该包括“别人未曾发现”的发现。比如,这个“西面出来”就是“新的发现”,就是对孩子们“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培植。
从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不是固守一点,而是从纵的方面往前走,从横的方面往左右扩张;不是在习见和惯常中裹足不前,以此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而要做到这一切,离不开“推远”与“拉近”这样的一种专家的眼光。读文、阅人、看世界,需要这样的眼光,而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最需要倡导的理念之一。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率先引领孩子们走在这样的教改之路上。
参考文献
[1]林茶居 文晖中学的课堂辩证法[J].教师月刊,2013,(1):20。
[2]石鸥 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论文作者:王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孩子们论文; 阳关论文; 素养论文; 安西论文; 核心论文; 基调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