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普文中心卫生院内科 666102
【摘 要】目的:探究雾化吸入药物在呼吸科病人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的病人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指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科病人接受雾化吸入药物方式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各临床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雾化吸入;呼吸科;应用体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速等特点。该病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1]。雾化吸入药物是一种将药物经过专门的吸入装置分成雾粒或微粒悬浮在气体之中,借助吸入的方式让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或肺部,以达到快速治疗呼吸道局部的目的[2]。为探究这一方式对呼吸科病人的治疗效果,故本院进行此次研究,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在本院呼吸科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分会定力的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过胸部CT确诊,并已经排除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及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56例,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龄42~78岁;对照组有患者56例,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40~7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患者接受喹诺酮类、二/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治疗的周期为7~10天,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以适当延长至14天;如有必要,可以给予患者吸氧、止咳、平喘、退烧的对症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要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咳嗽频率和咳痰情况的变化;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将15毫克的氨溴索药液注入到6毫升的生理盐水中,采用常规雾化吸入方式让患者吸入药物,一天两次,每次15分钟。在患者接受雾化吸入药物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详细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等;对有双肺呼吸音、痰液较多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吸痰护理;待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应轻轻拍患者的背部,帮助患者疏通气道。
1.3疗效指标判定
显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各项体征经过病理学检查,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或恢复正常水平;有效:在接受治疗后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各项体征经过病理学检查,均得到明显的好转,但没有恢复至正常的水平;无效:在接受治疗后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各项体征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甚至还出现恶化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雾化吸入药物治疗不要患者配合进行特殊的体位或者动作,只需要保持正常的呼吸即可,因此适应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而且雾化吸入药物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呼吸道起到湿润的效果,帮助痰液较深、较粘稠的患者更好的排痰。实验中所使用的氨溴索是一种呼吸道粘液调节剂,其主要成分为盐酸氢溴索,是一种具备多种生物效应的粘痰溶解药物[3]。该药物能增加呼吸道及肺部表面的活性物质,进而提升肺部纤毛的运动率。
在进行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时,患者应选择舒适合适的体位,以保证患者能够吸入药物并使之沉积在细支气管的末端及肺泡中。一般坐位或半坐位的体位就可以。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或者呼吸疲软的状态,可以将床头向上抬升30°。每一次吸入的时间之多不能好过20分钟,时间过长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缺氧,或者由于吸入过多的液体导致水肿或水肿的情况[4]。刚开始患者可以间歇性的方式慢慢适应。在整个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都不能随意离开患者身边,以防患者出现意外。
同时随着雾化吸入药物的治疗方式开始普及,相关的吸入设备的使用率也大大的提升。雾化器、湿化瓶隐藏致病菌的几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传递给使用者。因此院方要做好吸入设备的消毒工作,制定有效的消毒管理制度,严格消毒剂的浓度与具体的消毒时间和频率。消毒完毕的吸入设备应在干燥后24小时后在此使用。此外,院方还要对患者的治疗环境及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工作,保证空气中病原生物或药物潴留处于正常的范围内。
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药物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说明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方式具备足够的安全性。结合实验结果,本院认为呼吸科病人接受雾化吸入药物方式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各临床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树雄. 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呼吸科病人的应用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25):3793-3794.
[2]范红艳. 雾化吸入药物在呼吸科患者应用体会[J]. 当代医学,2015,28(21):78-79.
[3]左靖,崔英,邓颖. 某区院呼吸科病人雾化吸入治疗知信行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2013,12(12):1082-1083.
[4]冯木兰,陈玉卿,曹娟. 呼吸科雾化吸入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J]. 中国校医,2014,04(28):268+270.
论文作者:李健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呼吸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呼吸道论文; 方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