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就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及范围进行了研究,从而进一步针对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应用;问题;对策;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业运营管理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于建筑施工管理当中,建筑施工部门对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管理手段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的减低建筑工程的成本,进度的合理安排及施工质量的保证,并且能够避免施工中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合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建筑管理的需求。因此,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质量与效率。建筑施工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以书面及口头传达为主,随着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加大,施工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施工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建筑施工的发展。因此,应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高效管理,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另外,传统的书面形式管理模式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对管理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监管,进一步提高施工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建筑工程管理
2.1管理方式
现代社会中的信息价值非常大,信息属于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储存、传递和处理,处理不当就是资源浪费。信息技术在现代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快速、自动的进行信息的储存、查找、修改和处理,而且能进行施工中的实时控制和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不仅提高了建筑行业技术水平、安全和工作效率,节省了成本,提升了企业整体的竞争力,而且改善了建筑行业整体形象。
建筑施工中,使用信息技术完成项目计算及辅助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例如,工程的招投标中,关于施工的预决算、平面图的设计、投标报价、造价计算等方面,设计计算系统中有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中应用,包括日常信息的管理,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等。施工管理中,进行信息技术核心的自动化的控制技术的应用推广,效果显著。包括大体积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采用同步的提升技术完成大型设备和构件整体安装和工程测量等。
2.2管理范围
建筑工程管理投标中,工程量的计算、平面图的设计和分析等方面,相关决策和统计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且网络占有丰富及准确信息,是进行分析、决策及计划基础。建筑施工的办公室的日常管理中,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统计、财务、文字处理、报表、档案管理,办公信息的人事管理、资料管理等,电子邮件、信息传递、工作的日程安排、公文流转、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等。
建筑施工的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信息的处理及网络的数据传输,处理企业管中,造价、工程、物资、成本、统计、计划、质量、技术、安全等信息,并进行信息集成和综合处理。加工成管理使用的有效信息,例如:物资供应、成本核算、施工进度等,便于实现企业降低成本、质量保证、实时管理、竞争力的增强。需要各系统间的密切协作,才能达到建筑管理的信息化、简单化、及时化、科学化目标。
3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信息化管理水平较落后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落后,信息管理技术过于单调,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过于强调速度,忽略了其他建设,无法满足不同的施工管理需求,对资源共享的实现造成一定的制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小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前期,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较少。例如,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工程造价和预算阶段,都会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分析,估算出相关的施工数据,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提高工程前期管理水平。但在施工阶段,如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
3.3 信息技术应用局限性较大
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很多企业停留在信息化管理层面上。信息技术用于建筑施工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管理,因此,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优势,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大局限性。
3.4 建筑施工管理资金较少
建筑施工企业应增加投入资金,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实现。很多施工企业由于资金限制,并未采用信息技术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或只采用了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较低,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
4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4.1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因建筑施工自身特点,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差异较大。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首先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前,依据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定期开展专业讲座或培训,并建立专门的网络交流平台等,提升建筑行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4.2提高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认识
部分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片面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认识,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领导、决策管理者思想的正确,直接决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顺利实现,因此,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培训非常重要,通过相关培训,改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利用信息做出正确决策,进而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信息化工程建设关系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3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实施
建筑施工的相关企业需要加大信息化程度的全面实施,包括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应用。工程进度控制中,利用信息技术,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及制约关系特性,运用网络实现进度管理的合理安排,并进行及时资源调整,实现时间的优化;工程质量控制中,工程质量管理是重要的施工管理环节,信息量大,综合性能强且技术难度较高,使用相关软件管理,时间短,且可靠性高。可用于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与评定,包括评定曲线的绘制、报表评定,及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进而实现质量管理动态控制。
4.4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模式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建筑行业运行模式,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主要体现于施工的信息化管理中。建筑行业需要依据具体的信息化特征,并结合施工的管理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战略计划。制定统一合理的信息化模式,建立各部门及单位的统一施工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有效,如信息收集的自动化、信息检索的工具化等。只有共享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建筑施工管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贯彻到施工管理的整个工程中,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为施工企业管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汝成.谈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2,32(8):79-80.
[2]冼江夏.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与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1,18(22):234.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信息论文; 企业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