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设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接轨论文_周斌

摘要:实际上监理与管理的任务目标基本一致,均致力于项目的质量、成本以及进度等内容,并积极与承建单位协调沟通。从国外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普及推广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是必然趋势,这就给监理机构的发展与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笔者在文章中分析了监理行业的现状以及同工程管理接轨的意义;其次,论述了监理与工程管理接轨的必要性;最后,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监理行业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接轨;具体措施

引言

工程监理其本质是咨询服务业务,主要给工程的设计施工、建材的购买安装以及工序的合理配置进行决策。而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项目监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而言,建设工程的监理需要协调好投资成本、施工工期以及项目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全周期的管理控制来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因此,监理工作就必须提高咨询服务的科学性、独立性,逐渐丰富职能范围实现对项目的全面管理。

一、国内监理行业现状

(一)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建设监理行业与建筑行业是一荣俱荣的,当前国内大好的经济形势使得行业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尽管国内的建设监理制度直到1988年才正式施行,但在不断的发展摸索中行业的经济效益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的监理行业已经多达5000余家,其中超过10%的机构拥有甲级单位的资质。而从业队伍也突破25万人,全国各地的建筑项目中都有着较大的需求。而营收方面,监理行业的年均营收增速高达20%,在2016年整体营收就接近2700亿元。除此之外,政策的强制要求也是监理行业取得迅猛发展的又一助力。在现行的《建筑法》中,明确规定部分大中型工程项目必须具备监理配套才能落实开展。而在这种大趋势下,部分小型建设工程为了确保科学管理也逐渐普及监理,令监理行业在近二十年中不断发展。

(二)监理制度逐渐成熟

在建设工程监理发展初期,项目决策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一度滋生了各种乱象影响了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内监理行业起步晚,相关的理论研究尚有待完善,没能切实的为施工开展提供指导;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也令监理工作步履维艰,资质冒用以及无证上岗的现象十分常见。这不仅给施工项目的运营带来了隐患,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而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在建立制度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保障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在上世纪末,国内监理工作主要是根据建设部的相关意见来执行审批标准。这种做法使得监理机构的资质不明晰,在市场竞争中就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而到了2002年企业资质开始成为监理行业的主要竞争依据,也突出了本行业对人才以及技术的依赖。

(三)人才机制不断创新

建设工程监理是一项高智能咨询业务,因此具体项目的管理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然而由于上个世纪国内的高等教育十分落后,行业内监理人员存在严重的用工缺口。而从近几年的高校和职业院校来看,监理专业已经十分普遍,甚至在一些211院系中也相继增设了该专业。不仅如此,监理行业逐渐完善的培训和再教育体系也是人才建设的重要手段。传统监理岗位往往只针对施工质量、进度编制或者成本预算等专业领域,但相互统筹协调的能力较为薄弱。随着当下建设项目逐渐向大规模、超高层的趋势发展,以往的监理模式和专业知识显然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也开始注重全能型发展,给监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监理与工程管理接轨的重要性

(一)发展所需

随着施工项目的复杂化,传统粗放式的管理办法已经不合时宜了,需要监理行业及时做出应对。比如以往的相关管理大多为投资方或者施工单位,这就导致决策具有较为明显的主观倾向,甚至是出现一些错误的判断。因此,现阶段的监理工作则需要更加独立客观,由专业的管理机构来组织运营。尤其是作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主体,监理机构的项目管理水平逐渐成为重要的竞争要素。监理机构为了在市场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以更优质的服务来提升项目的落实效果。不仅如此,当前建设项目还主张精细化管理,需要更加明确各单位的分工合作。监理与工程管理的接轨则能够更有效地分工协作,以卓有成效的工程决策优化来促进项目的稳步落实。

(二)体制所需

工程监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完善的体系和制度来支撑。从监理行业的本质来看,监理机构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合理制定决策。这就需要有专业化的队伍来实现,从多维度思考质量、进度与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从监理工作的实效来分析,传统片面的服务内容也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项目的施工落实帮助甚微。因此,在部分项目中监理人员的话语权较小,未能真正影响到项目施工的决策。而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监理与工程管理接轨也符合当前的大环境。发达国家的咨询工程师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不仅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而且也具有相当高的经济效益。国内监理行业发展也必将走向国际化,逐渐由第三方监理转变为工程管理咨询机构。

三、监理与工程管理接轨的问题

(一)运作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监理行业运作模式较为单一,导致项目管理效果大打折扣。首先,当前的建设工程项目主要以招投标的形式发包,在竞标中主要参考乙方的资质和价格。在这种模式下监理工作也呈现出单一的特点,严重阻碍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以往的监理工作主要停留在施工阶段,没能实现全周期的控制。实际上,在大型建设项目中往往涉及到更多的内容,需要从立项到交付都严格的进行把控。笔者发现,当前的监理机构大多缺乏这种全面的服务能力,因此在管理决策中的表现差强人意。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行业内的监理理念也较为落后,同样导致监理工作单一化。监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加注重对质量的控制,一味以标准和参数来一刀切显然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要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平衡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关系,才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缺乏配套体系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监理行业硬实力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然后在制度、体系等软实力上则相对滞后。尤其是现行制度的混乱以及机构的不完善,都令监理行业的公平环境遭到了破坏。比如目前监理工作的透明度与公示力度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在施工落实中出现了管理问题。这不仅会给投资方和承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进一步给项目埋下质量隐患。抑或是部分省市为了扶持当地的企业而采取了地方保护措施,使部分优秀的监理机构未能将技术转化成经济效益。同时也令部分不符合行业规范的机构得以生存,实际上与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不相符合。此外,近几年在项目监理中私相授受的案例也屡见不鲜,给监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制度和组织架构还未完善,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也还尚未建立。可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国内监理行业需要通过制度保障、机构设立等方式来促进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整体素质较低

监理工程师是监理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的管理水平。但从业界现状来看,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较为缺乏,而低级职称的从业人数占比较大。一方面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不断开展,监理机构出现了严重的用人缺口;另一方面监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又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造成了这种矛盾的现象。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当前的监理从业人员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也是值得重视的现状之一。甚至于部分监理机构中还保留有无证人员,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资质考核,也就难以胜任对项目的管理巡视。对比发达国家的项目咨询机构发现,监理工程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监理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了解经济政策法规,才能真正在项目决策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监理与工程管理接轨的具体措施

(一)调整管理路径

为了论证本文观点的科学性,笔者在此处具体分析了上海市某大型隧道建设监理项目,分析该监理机构在管理中的作为以及成效。传统项目监理主要由投资方提出意见,监理人员来负责与承建单位沟通,其中不免就造成一些谬误或者反馈的滞后。而监理与工程管理接轨,就要求监理机构与项目管理协同并举,有效地简化了信息沟通的流程。这种监理部门直接向承建工队下达指令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执行力,确保项目施工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管理路径缩短之后也有利于各部门的统筹协调,更好的实现全面管理。在隧道项目监理中,定期召开管理会议。各部门将近期的施工情况进行汇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解决方法。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后滞后的管理模式,使施工问题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不对此后的施工造成干扰。

(二)充分利用资源

前文也曾提到过,建设工程监理作为高智能服务项目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应该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并确保技术人员到岗。在隧道项目中,项目部门前后组织了20余人的专业队伍,给项目的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既包括经验丰富的监理工程师,也有施工方面的技术专家。同时各部门之间实现交叉管理,这样一来极大的精简了管理队伍,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还使得指令的传达更加便捷。需要注意的是,监理机构与项目管理接轨后,监理机构的职能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在原则上监理机构需要始终保持独立性,确保决策的公正客观。另一方面也需要体现出业主的具体需求,不断丰富自身的服务范围。在隧道工程中,监理机构也积极地解决一些施工难题和技术要点,这在传统的监理工作中是不多见的。

(三)目标整体控制

当下的建设工程越来越趋向于大规模,施工及管理参与的部门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监理与工程管理的接轨还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协调,确保项目整体的控制。首先,要明确好各单位的职责范文。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地配合相关工序的开展。比如监理人员需要着重考察项目的质量问题,同时兼顾进度编制与其它管理部门有效协调。在项目的重点施工环节,工程部的管理人员也可参与到检查验收工作。通过这样团队协作的形式,使工程项目能够更出色的完成。在该隧道项目中,监理与工程管理接轨的成效是显著的。原定为期3年的工期实际上28个月即宣告完工,而在建设成本上也节省了超过两成,给投资方和承建单位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从项目质量来看,该隧道建成投入运营表现良好,各方面参数均达到国家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监理方式及服务范围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需求。笔者在文章中参考了国外的工程咨询机构,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提出了若干建议。在项目监理中,监理机构应该与管理部门合二为一,通过调整管理路径、充分利用资源以及实现整体控制等方法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给监理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启发,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勇.某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转型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6.

[2]杜维刚.HK管理公司从工程监理到项目管理的转型[D].电子科技大学,2011.

[3]乔立伟.浅谈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分析比较[J].民营科技,2014(02):103.

[4]李洁.建设监理企业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0.

[5]张文斌,丛晓斌.关于工程监理向工程项目管理转型发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1):218.

论文作者:周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探讨建设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接轨论文_周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