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杭州转塘地区有不同时代的石灰岩分布,受断裂构造等影响,岩溶发育。后期为山前洪冲积、冲海积地层所覆盖,形成较难识别的覆盖型岩溶地基,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现结合部分工程勘察实践,对该区域岩溶发育的规模、特征,以及岩溶地基的改造利用方案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关键词:石灰岩;断裂构造;隐覆型岩溶;勘察难点;基础方案
1 引言
杭州城区多处有岩溶地质发育,其中主城区岩溶主要沿西湖景区发育,主城区外围岩溶主要分布在西南侧的留下、闲林、转塘地区,以及北侧超山等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工程不可避免的建设在岩溶地质发育地段。现结合杭州转塘地区部分工程岩溶地基勘察实践,对该地区岩溶发育规模及特征进行相关的探索,同时结合建筑物特点对岩溶地基方案进行了初步讨论。
2 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背景
杭州转塘地区属于丘陵及山前平原地貌,主要山体有象山、九炮山、狮子山、鸡山、狐狸山,东侧为钱塘江,交通便捷;主要交通要道有杭州绕城公路、320国道、杭新景高速公路、之江路、科海路等。
地质构造背景:有三组区域性构造断裂通过,分别为昌化-普陀断裂(F18)、萧山-球川断裂(F6)和孝丰-三门湾断裂(F14)。
其中,昌化-普陀断裂(F18):由多条30~0km断层段斜列、羽列或断续出现构成断裂主体,地貌上为浙北沉降区与浙南山区的分界。杭州附近据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揭示,该断裂错断了晚更新世中晚期地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段,萧山以东段热释光测年证断裂最新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杭州以西为早更新世有过活动的断裂。另外,近东西及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也较为发育。
区域构造及岩性图
3 转塘隐伏型岩溶发育范围及大致特点
转塘岩溶发育区域主要有两处,一处为320国道两侧分布,一处为沿科海路西侧的之江科技工业园区。
(1) 320国道附近岩溶发育特点
主要分布在320国道两侧,如中村、村口、双流村,往东狮子口等处也有发育。其发育总体由区域性断裂昌化-普陀断裂(F18)控制,发育范围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由西往东渐渐变宽。岩溶发育的地层岩性为下古生界奥陶系下统留下组O1l、荆山组O1j、闲林埠组O1x、牯牛潭组O1g地层,岩性特点以中-薄层状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类为主。
该段地貌自西向东由山前冲洪积地貌渐变为冲海积地貌,第四系地层厚度渐渐变大,土层结构由山前冲洪积的砂砾石层+坡积土二元结构,逐渐相变为上部有厚度较大的淤泥质土、粘性土沉积的多元地层结构,岩溶发育的规模及特点也有所不同。
西侧冲洪积地貌岩溶发育深度多在20~50米左右,形成的地下溶洞规模大、连通性强,岩溶发育的各种类型较为齐全,形成地下暗河、溶洞、溶槽、溶牙、溶斗、土洞等岩溶现象。该处勘探单个洞径竖向可达14米,形成地下网状暗河复杂,有多达十余层的串珠状溶洞;充填的物质及密实度也有所不同:一般上层溶洞当其顶板蚀空后被上部土层塌陷所充填,一般多松散,而下部相对密闭的溶洞则往往被次生黄泥半充填,呈流态,性状尤差。另外,受溶洞和地下水等影响,其上部沉积的土层有软化、淘蚀现象,形成坡积土(粉质粘土)多呈软~软可塑状,局部呈流塑状,存在直接掉钻现象,局部已经形成土洞、等现象,发育深度在地表下10~20米左右,将影响场地稳定。
往东冲海积地貌岩溶发育深度在30~50米左右,形成的溶洞规模相对较小,以不规则条带状为主,局部呈点状,充填物一般以次生黄泥为主,溶洞发育规模一般在3~5米左右,也有串珠状多层岩溶发育,因其上部有厚度较大且隔水的粘性土及软土,一般土洞不发育。
从上述两处的石灰岩岩性特点看,一般石灰岩呈灰白色,结晶程度较好,基本不含碳质、泥质,溶洞较为发育。
(2) 之江科技工业园区岩溶发育特点
之江科技工业园区岩溶发育区主要位于科海路西南侧,属于山间冲海积地貌单元。地质构造上属于向斜核部,岩溶发育的地层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C2h、船山组C3c石灰岩,岩性特点以中厚生物屑灰岩、生物屑结晶灰岩为主,下部岩层以泥盆系、志留系砂岩为主。
该处岩土层结构大致为:上部25米以钱塘江冲积的粉土、粉砂为主,往下10-20米左右为粘性土+砂砾石层为主,往下为基岩,岩溶发育规模也较大,除基岩中存在串珠状溶洞外,砂砾石层中土洞发育相对普遍,土洞竖向洞径可达3~5米,水平范围可达10~20余米,勘探时多直接掉钻,基岩面溶蚀现象普遍,其上多有软弱的棕红色粘性土分布。
4 隐伏型岩溶发育的危害
隐伏型岩溶因其隐蔽性常被忽视或定性不准,导致工程建设出问题,其危害不容小觑。就转塘区域而言,存在的工程问题主要有地面塌陷、沉降、坍塌,危害基础安全。
(1)地面塌陷、沉降:之江科技工业园区内某商务用房勘探过程中因勘探孔揭穿下部土洞,形成上部粉土、粉砂沿钻孔往土洞内渗漏,导致地表塌陷,钻机平台下沉。
(2)影响桩基安全:上述之江科技工业园区工程桩采用预应力管桩,以20余米的粉土作为持力层,施工完成后,对其下30余米处土洞进行灌浆填充处理,灌浆孔施工中曾发生因灌浆孔揭穿上部土层贯通土洞后,引起直径约18米深度达12米的大面积塌陷。
(3)加大桩基施工难度:320国道西侧附近某工程采用冲锤式钻孔灌注桩施工,以中风化石灰岩作为持力层,因坡积土中土洞发育,漏浆塌孔严重、钻探成孔难度大,成孔后也存在混凝土超灌方量大及成桩困难问题。
5 勘察需注意的问题
(1) 勘探难度:主要存在漏浆塌孔、卡钻问题,易发生孔内事故,导致勘探深度难以达到预期,勘察工期延缓;
(2) 填充物的辨识:工程经验不足或采样不好时,岩溶填充物易被忽视,导致认识不足,影响确切的基础方案评价。
6 基础施工方案探索
浅基础方案:一般而言,岩溶发育区基础方案宜优先考虑浅基础方案,前提是确定岩溶及工程建设不足以影响场地地基稳定,且满足基础承载能力、变形要求;
地基处理方案:当浅层存在小规模溶洞、土洞,可以考虑采用灌浆处理的基础方案,也可考虑采用回填碎石桩、水泥粉煤灰混凝土桩CFG桩等;
桩基方案:若建筑物荷载大,可考虑穿越溶洞后以中风化基岩作为钻孔灌注桩桩基持力层方案;
桩基+地基处理方案:建筑物荷载较大,且溶洞上部土层工程性能较好且稳定,可以考虑管桩方案,同时对可能影响桩基安全的溶洞进行灌浆处理,必要时还可以对管桩所处土层进行挤密处理。
7 结语
隐伏型岩溶因其隐蔽性及分布的不规律性而不易被觉察,也因溶洞、土洞的存在导致勘探难度增加,其发育程度不同对建筑物地基稳定、安全存在不同影响,因此,作为勘察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区域地质构造格局,详尽仔细进行现场查勘,对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的论证需更加慎重,须结合建筑物荷载、地下结构、岩土层结构、施工工艺水平、岩溶影响综合分析判定。
论文作者:邵微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岩溶论文; 溶洞论文; 地貌论文; 方案论文; 杭州论文; 地基论文; 地层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