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任美凤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任美凤

任美凤

(林口县柳树镇卫生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614)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养胃理气汤进行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087-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科常见胃部病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的萎缩,同时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者消失,患者出现肠上皮的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其病理特点较为典型,但是其临床治疗效果一直欠佳[1]。有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相关的临床检查手段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西药、中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主要对患者进行对症缓解性治疗,在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缓解患者的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病变,中医治疗主要结合其病症辨证分型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探究非常具有临床探讨价值。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4~69岁,平均(41.9±8.1)岁;幽门螺杆菌(Hp)阳性4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6~69岁,平均(41.8±8.2)岁;Hp阳性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西医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上腹部伴有疼痛、胀气、食欲欠佳、消化不良等表现,或有厌食、泛酸、乏力、消瘦等临床症状,疾病反复发作 3个月以上;②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标准:黏膜颜色改变;深浅不同,萎缩黏膜区域呈弥漫、局限性或小灶性;萎缩初期可以看到黏膜内的小血管,后期可看见呈暗红色位于黏膜下的大血管;腺体萎缩后腺窝可增生延长,有肠上皮化生者可见到过形成的表现,黏膜层厚度增加,此时黏膜下血管不可见,黏膜表面不光滑,颗粒或结节僵硬感明显。③病理检查可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④所有患者无胃癌、消化道出血疾病;⑤均无严重心、脑、肝、肾等实质器官功能障碍,⑥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患者临床症状为胃院胀满、嘈杂、痞闷、疼痛、舌质紫黯色,苔少或腻苔; 脉象细弱。

1.3 治疗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2次/d,口服;维酶素片1g,3次/d,口服;Hp阳性另给予替硝唑片0.5mg,克拉霉素片0.25mg,2次/d,餐前0.5小时口服,连续治疗7d,经Hp检测转阴性者停服,未转阴者续服7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药物组成:党参10g、白术10g、陈皮10g,黄芪20g,丹参20g,干姜10g,当归12g、五灵脂12g、三七粉(冲服)3g、蒲黄(煎)12g,仙鹤草20g,九香虫10g,灸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胃镜以判定疗效。治疗期间停用所有其他中、西药物,并忌食刺激胃粘膜的食物、饮料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机制还没有一种可以根治的方法,其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所以治疗时要谨守病机,注意脏腑之间的联系,根据不同的病情对症治疗,以促进胃黏膜局部病变的好转。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来控制或改善炎症的病变保护胃黏膜,以使胃黏膜再生保护屏障,通过改善胃黏膜的屏障,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破损的胃黏膜和腺体得到修复和完善,最终逆转为肠化增生,从而增强保护能力,增加体内的新陈代谢。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 “痞满 ”、“胃脘痛”等范畴。脾胃虚弱、气机壅滞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机制。年老阴亏、饮食痰积、升降无力,气机不畅,七情内伤、情志失调、久病致瘀,脾胃功能受损,胃脘部表现为胀满、纳差、隐痛、乏力等症状。本病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以正虚为本,正越虚则邪越结,难以速愈治疗[3]。因此,治疗应该以益气温中,活血化瘀为原则。我们采用的方剂中,黄芪补中益气,党参补脾益气,二者共为君药。吴茱萸、黄连温中散寒止痛;当归、三七养血活血止痛;沙参滋阴生津;砂仁、佛手醒脾化湿,消食除痞;茯苓、白术、山药除湿止泻,健脾和胃,共为臣药。甘草补益中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共奏益气健脾、和胃消痞之效。在基础中药方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①寒凝停滞型:证属困遏中焦,湿阻脾胃,强化理气醒胃,健脾祛湿。②肝胃郁热型:证属肝火犯胃,虚实夹杂,强化清热调胃,舒肝理气。③肝胃不和型:证属胃失和降,肝郁气滞,强化健脾安胃,疏肝理气。④胃络瘀血型:证属郁热伤胃,气滞血瘀,强化行气理胃,活血化瘀。⑤脾胃虚寒型:证属脾胃虚寒,中气不足,强化健脾温胃,补中益气。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明显高于仅用西药的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冰.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5,21(33):79-80.

[2]杨志富,李梓,沈伟鹏.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对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8):1473-1475.

[3]李付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7):326-327.

论文作者:任美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任美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