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研究生创造力的比较研究_研究生论文

海峡两岸研究生创造力对比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峡两岸论文,创造力论文,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0)04-0294-06

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研究生的创造力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形成。了解研究生创造力的特点,针对薄弱之处施加合理的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创造力。本文所涉及的与创造力相关的因素,具体包括创意生活经验、创意观念、创新行为。研究工具采用文化背景与大陆十分相似的我国台湾学者研制的心理测评量表,对比台湾地区的相应数据①,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大陆研究生创造力上与台湾地区学生相比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特点,并探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逐渐融合的今天,两岸研究生创造力的对比研究也许可以加深彼此了解,有利于今后两岸学术、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有关创造力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的研究也会对创造力形成规律的探讨增加新的认知。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

1.创意生活经验与领域创造力的关系

创意生活经验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创造力来解决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后所产生的经验。Maslow(1968)认为人人可以有创造力,有的人的创造力展现于专业领域,而有的人的创造力展现于日常生活之中,每个人在创造力表现上皆为独特的,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产生于个人的生活体验中的创造力也是实现自我潜能的创造能力之一。理查德(1999)认为:“日常创造力的概念与抽象的能力和天才观念并不冲突。每天的创造力不一定是能力,或者只是一种能力。一方面,人们发现它似乎涉及人格因素,高度创造力的人往往是跨领域表现出创造力。发挥创意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的一种‘习惯性’。科学家们离开实验室,他的创造性并不须要关闭,艺术家离开工作室时,他们遇到世界上的问题时,往往会以比其他人更灵活转化的方式来对待。”[1]684-685

心理学家将影响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创造力称为大C(creativity),将日常生活经验所展现出来的创造力称为小C。心理学家除了聚焦在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如艺术、科学等),亦注意到一般人如何展现个人独有的、在生活中行为和活动展现的创意生活经验。吴静吉教授认为每个人生活中都在解决问题,有时靠小创意就可以化解危机。创新不见得一定是发明,有时候就是靠那种小创意解决问题。如营销上的创意,将既有的产品做崭新的包装和应用,就是一种小C[2]。所以,创造力研究方向上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如何激发个体把具有创意的点子实践在问题解决上,让生活充满创意。

2.创新行为与创意态度的关系

创意态度往往决定创意能否被表达出来和被接受。创意态度与认知风格有关,倾向于同化的认知风格与倾向于探究的认知风格,在寻找答案时的行为是不同的。“同化者优先支持认知上的经济,而探究者则找寻新的解答类型和新的解决问题方法。”[3]探究者在创新层次高的任务中会表现得比同化者好,而同化者在和经验有高度相关的任务中会表现得比较好。

在一项经验性的研究中,Runco和Basadur发现“对有分歧的观点的优先选择”态度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十分有利[4]。“创意态度”可看成人格特质的一部分,或是一种“如何看待创意产生”的价值观;具有较佳的创意态度,可以增加创新行为,也可能有较好的创意产出。在不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产生的消极态度会阻碍一个人的创造力发挥,如回避问题;或在解决问题之前就放弃努力,认为不可能达到;认为别人能做,而我不能做;认为创意只能产生在高智商的人身上;因为想法幼稚而放弃或加以嘲笑,等等。

3.有关创意态度、观念、创造行为的区域差异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Cheung Chau-Kiu和Yue Xiao-Dong通过一个大样本的调查,让学生根据名声、创造力和社会贡献指认中国著名的创造者。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样本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科学家与其他专业人士,始终保持较高的知名度、创造力和社会贡献,显示出中国社会强调的创造性的效用,强调科学、理性、客观的现代教育的价值观。所不同的是,香港地区与大陆学生在持续的名誉方面有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香港地区重商主义的影响[5]。

罗玲玲等人(2001)曾运用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图形量表对中国大学生和中学生进行测量,测试结果与美国大学生、中学生常模比较,在“过早封闭倾向的抵御能力”上与美国学生有显著差异[6]。托兰斯认为,有创造性的人能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延迟思维上的封闭倾向,即抵御封闭的能力较强,得以产生心灵上的跳越,使设想更为独特。而缺少创造性的人总是思维过早地跳到了结果,没有考虑信息的交换[7]。因此,思维过早地跳到结果的人,有一种潜在的观念和态度在左右他的思维,即追求速度,以为快就是好。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和中科院的研究生。数据采集为2004年,共发出问卷1000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831份,回收率为83.10%,见表1。

台湾地区研究生的资料来自曾敬梅的硕士论文,样本总数N=703,其中男n=360,女n=343;博士生53人,硕士生650人,博士生所占比例为7.5%;年龄为22~60岁,其中22~30岁的占93%,属于23所台湾地区公私立大学的76个研究所。大陆样本总数N=831,其中男n=484,女n=347,博士生93人,硕士生738人,博士生所占比例为11.2%,年龄为21~44岁,94%在21~30岁之间,来自于14所大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上百个研究所。大陆样本与台湾地区样本在年龄、层次和性别方面基本相当。

2.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有三种,其中《创意生活经验量表》、《创意态度量表》、《创新行为量表》采用的是均已具信度、效度鉴定之量表。考虑到大陆和台湾地区在语言上的细微差异,本次调查只对量表中的个别用语和词作了修改,如“应因”改为“应对”,“资讯”改为“信息”等。

(1)创意态度量表

本研究使用之《创意态度量表》是由吴静吉、林伟文、苏锦荣修改自Basadur和Hauorf的《观念产生态度量表》,共有17题,包括两个因素,即“观念产生的消极态度”、“重视新观念”,以及杨小惠加入的“团队创意”的因素。苏锦荣于1998年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该量表的Cronbachα信度是可接受的,他还发现用《创新行为量表》和《创意生活经验量表》作为效标,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关联效度[8]65。

本次大陆样本测评,《创意态度量表》信度检验α值为0.68(N=831),只达到可接受程度。“对观念产生的消极态度”因素与量表总分相关为-0.68,其余两因素与量表总分的相关为0.70和0.78,两因素之间相关为0.45,皆比该因子与总分的相关低。量表按四级语义差异设计,对“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l、2、3、4。

(2)创意生活经验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的《创意生活经验量表》是由陈淑惠等人所编制的,共49题,包括九个因素:“科学创新问题解决”、“运用新知精益求精”、“表演艺术的创新”、“视觉生活的设计”、“生活风格的变比”、“开放心胸”、“制造意外惊喜”、“旧瓶新装”、“计算机程序设计”。经陈淑惠等人的研究检验,各研究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5,其他因素介于0.55~0.86之间,说明问卷有相当高的内部一致性。曾敬梅的研究检验表明,各因子信度Cronbachα系数在0.79~0.86之间[8]69—70。

本次大陆样本测评,《创意生活经验量表》信度检验a值为0.93(N=831)。各个因素与总量表之间相关在0.37~0.82之间(N=831),达到0.001的显著性,说明具有相当高的内部一致性,与总分相关较低的因素是“开放心胸”;各因素间相关在-0.08~0.66之间,但皆比该因子与总分的相关低。以《创新行为量表》作为效标,本次研究检验发现该量表的所有因素都与《创新行为量表》有显著相关(r=0.25~0.52,P<0.001)。量表按四级语义差异设计,对“从没做过”、“很少做”、“有时做”、“常常做”分别赋值1、2、3、4。

(3)创新行为量表

本研究使用的《创新行为量表》采用吴静吉等人改编自Scott的Innovative Behavior Scale,共7个题目。经陈淑惠等人研究检验,Cronbachα系数在0.67~0.84之间[8]70-71。

本次大陆样本测评,《创新行为量表》信度检验α值为0.77(N=831)。各题与总量表之间相关在0.58~0.68之间(N=831),均达到0.001的显著性,说明具有相当高的内部一致性,而且各因素相关在0.25~0.50之间,虽然也达到显著性,但均低于该因素与总量表的相关性。量表按四级语义差异设计,对“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赋值1、2、3、4。

三、研究结果

1.创意态度量表中大陆和台湾地区样本U检验对比分析和性别差异分析

“对观念产生的消极态度”分数越低,越表明被试不同意自己是消极的。创意态度量表统计结果表明,台湾地区样本更少持有“对观念产生的消极态度”(U=10.27**),台湾学生更“重视新观念”(U=-25.08**),大陆样本更“重视团队创造力”(U=18.88**),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见表2。

在性别差异的分析中,曾敬梅发现台湾地区样本在“重视新观念”方面性别差异非常显著,男生比女生更认为自己“重视新观念”(男生均值=3.86,标准差=0.76;女生均值=2.25,标准差=0.69,F=119.3,P≤0.001)。对大陆样本分析得到了与台湾地区样本不同的结论,“对观念产生的消极态度”方面,女生得分低于男生(女生均值=2.25,标准差=0.48,男生均值=2.33,标准差=0.57,F=5.25*,P≤0.05),说明女生在“对观念产生的消极态度”判断方面表现比男生要好,见表3。

2.创意生活经验量表中大陆和台湾地区样本U检验对比分析和性别差异分析

与台湾地区学生相比较,大陆学生几乎在所有的项目上得分都高,特别在“科学创新问题”、“表演艺术的创新”、“视觉生活的设计”、“生活风格的变化”、“开放心胸”几个因素上差异非常显著,见表4。这说明,大陆研究生生活实践较多,比较重视体验创意,增添生活经验和情趣。

在性别差异的分析中,曾敬梅发现,在创意生活经验方面,台湾地区样本男女差异显著,女生比男生更具有“制造意外惊喜”、“开放心胸”、“生活风格的变化”、“视觉生活的设计”经验,男生则具有“科学创新问题解决”、“表演艺术的创新”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经验。而对大陆样本分析后发现,“科学创新问题解决”、“制造意外惊喜”、“计算机程序设计”三方面的经验,男生都优于女生,其余变量并没有显著差异。台湾地区女生显示出来的优势,在大陆样本中没有发现,见表5。

3.创新行为量表中大陆和台湾地区样本U检验对比分析和性别差异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大陆学生对自己创新行为的评估要低于台湾地区学生,见表6。

在性别差异的分析中,曾敬梅的研究结果与大陆样本分析结果十分一致,在创新行为方面,男生比女生表现更好,且均差异显著,见表7。

四、分析与讨论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海峡两岸研究生在测量中各自反映出一定的弱点。

1.台湾地区研究生在创意生活经验方面显示出不足

台湾地区研究生在创意生活经验方面与大陆学生相比在许多因素上得分较低,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台湾的专业化程度发展较快,这一过程既会让专业素养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也会产生另一个负面的结果,对专业创意重视,而忽略生活中的创意。理查德认为对日常生活创造力的忽视,可能会助长了一些现象,其中包括:①将创造过分理想化,好像只有天才才能做出创造;②将创造力神秘化;③人为地将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一分为二,分裂思想与感觉、头脑与身体、科学与艺术、男性与女性等;④对不妥协主义的反应,不能容忍日常表现的创新行为[1]685。由于社会将生活创意与专业创造力截然分开,或者画地为牢,不能打破艺术与科学、情感与思维的界限,所以台湾学者吴静吉特别感慨社会“太缺少启动个人从生活中亲身体悟到创意,并且应用创意解决生活问题的创造力教育”[9]。他还提出培养中国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对创造性生活风格的正面肯定态度,必须有行动,通过活动来表达兴趣和观念,如果父母具有创造性生活风格,我们一般可以预示他们的孩子也会产生创造性的行为[10]。

2.大陆研究生在创新行为方面缺乏自信,在创新观念方面比较消极

大陆学生在《创新行为量表》中的得分与台湾地区样本相比,处于劣势。分析量表中的题目,恰恰是最后两题,即“整体而言,我表现出创新行为”和“整体而言,我是一个有创意的人”大陆样本得分最低,说明大陆学生对个人创造力整体自我评价方面缺乏自信。

以往有关新观念的态度的研究,多是从扩散性思考与创造性问题解决方面进行。而Basadur等人则认为,一般而言,人们对新观念产生的迷思及误解可能妨碍他们的问题解决、创意表现及生活应用[11]。大陆样本在“创意的消极态度”这一因子的测量上显示出态度更消极,具体分析该因子的五题,大陆被试在第14题“聆听别人的观念是在浪费时间”、第17题“只有聪明、有知识的人才会有好的观念”、第3题“新的观念很少经得起考验”得分较低。另外大陆样本在“重视创新观念”这一因子的测量上,得分最低的两题为:第11题“任何人时时都会有创意”和第13题“听着像是疯狂的观念,欲能够产生一些东西来”;表现出大陆被试在对待创新观念上过于刻板地理解创新观念产生,这些都须要加以调整。

为了改善大陆学生对创意产生的不正确态度,须要加强在创造知识和分享知识方面的正确观念的引导和实践体验。大陆高校应当组织更多的团队学习活动,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既不拒绝别人的创意,也给自己创造宽松的氛围。在有利于创造的氛围中学习工作,提出创新观念的自信心也会逐渐建立。

3.大陆女研究生在创意生活经验方面没有显示优势

虽然总体上来说,在创新行为的评价方面,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男研究生都比女研究生更认为自己表现出创新,但大陆女生创意生活经验方面与男生的差异更值得我们深思。

本研究发现,大陆样本与台湾地区样本相比较,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大陆的女研究生并没有表现出台湾地区女生在许多因素上显示的优势,相反大陆男研究生的优势却十分突出;性别差异的许多表现都不是单纯的生理原因造成的。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大陆的女性在受教育机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受经济水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女性的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另一方面,女性进入专业领域要取得成功须要付出格外的努力,因此紧张竞争之后的疲惫有可能压抑了女性在生活创意方面的发挥。Baer和Kaufman曾作过有关创造力测验的性别差异研究。他们认为对创造力的性别研究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缺乏对创造力性别差异与创造性成就的性别差异统一的测验,先天的创造力性别差异很难解释后天的创造性成就的性别差异,对这些差异的环境解释是最不充分的[12]。可见对女性的创造力研究还要深入到先天差异、后天创造性成就的差异和后天的环境三方面才能厘清这个问题。

注释:

①台湾地区703个样本数据来自于曾敬梅的硕士论文《研究生玩兴、幽默、创意态度、所知觉系所创造氛围与创造力之关系》有关玩兴、幽默和创造氛围的测量。

标签:;  ;  

海峡两岸研究生创造力的比较研究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