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医健康科普图书的传播特点-评《医心医意-“杏林素问”中医健康科普》论文

探析中医健康科普图书的传播特点-评《医心医意-“杏林素问”中医健康科普》论文

探析中医健康科普图书的传播特点
——评《医心医意——“杏林素问”中医健康科普》

褚 蔚

(东南大学出版社,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 健康需求持久恒续,中医在保健治病养生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医之道,传播来自中医的智慧生活方式,花海兵团队通过努力推出了《医心医意——“杏林素问”中医健康科普》。本文就《医心医意——“杏林素问”中医健康科普》进行评述,探析中医健康科普图书的传播特点,同时让有健康需求的大众可以通过该书更好地了解真正的中医,继而从中受益。

关键词: 中医健康;科普;花海兵

《医心医意——“杏林素问”中医健康科普》(以下简称《医心医意》)的主著者花海兵大夫是江阴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多年前我与其相识于江阴市的一次中医文化活动中,再后有两次书稿出版的交流和往来,我们就成了熟络的朋友。他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勤勉好学,人心浮躁的时代,在极其忙碌的诊疗之余仍然能够静心读书著书立说,总是容易让人产生好感。他谦虚平和,为人诚朴,又灵敏好为,在中医领域不辍耕耘,善于结交各方中医朋友,博采众长,前进的足迹和成果正清晰地显现出来。

花海兵的努力勤勉源于他心底对中医的炽爱。中医是江阴的一张名片,江阴也是中医的福地,名医辈出,柳宝诒、曹颖甫、承淡安、夏桂成、徐福松、徐荷芬、黄煌、顾植山……在中医文化的浸淫下,无论是他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自然受中医文化的影响,甚至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得益于此也推崇此,尽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他的病人,以及有健康需求的大众,更好地了解真正的中医,从中医中受益,为健康护航。

互联网时代,花海兵团队颇具创意,构建了“线上—线下—平面”的立体化中医科普传播体系,创新性地融合多种媒介形式来系统、实用、生动地阐述中医药知识和文化。自2018年3月开始,几乎每周都有发文,我在“朋友圈”可读,每读每欣然。文中贯穿以活泼形象的漫画人物——龙砂山人和桂枝,对话养生理念、健康知识、中医文化,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有理有据的叙述中可见厚实的中医功底,文中有时穿插当下网络流行的风趣时尚之图语,生动诙谐,让人耳目一新。今年他们将文章加以精心选编、结集出版,以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一、这是一本科普书,是普及读物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健康科普的创作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科学性和专业性是科普作品的灵魂,是其生命所在。然而,健康科普这块园地里时常鱼龙混杂,甚至有欺人之谈的伪中医的作品,有的“专家”并不是专业出身,有的作者自身的认识局限狭窄,导致内容夸张,或者完全是为了自我炒作。这样的书籍不仅不能宣传和普及医学知识,帮助人们促进身心健康,反而将读者带入误区,进而在社会上产生的不良影响。

通过各种途径,以多种形式加强高等学校财务人员的培训,让财务人员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各项创新和所产生的重大变化,让全体财务人员全面掌握《政府会计制度》和《政府会计准则》的各项规定。同时,要求全体财务人员参与本单位多维科目体系的构建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平台的搭建,要求财务人员结合《政府会计制度》尽快掌握权责发生制度下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

在广泛的题材背后,读者读其文,恰恰还能读到另两个字:真诚——作者真诚的投入和思考,真诚的领会和感悟,真诚的总结和付出。

中医健康书内容上一定有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中医的理念和文化,一是中医的技术和手法。

《医心医意》的最可贵之处还在于作者在科普宣传中的严谨性和客观性。花海兵尽管是个“中医铁杆迷”,醉心中医文化,一心弘扬中医,但他没有浅薄、功利、急躁之心,他的思考具有深静、内敛、灵敏、细腻的特点,不追逐热闹,也不迁就现时的各种嘈杂和热点。真正明中医之理,才能深知健康真道,而不故弄玄虚。如对于养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吃、各种补,书中说道:“养生首先不是说我吃了什么,养生首先是一种感悟,它是打开我们的身体去感受自然和人体的规律;它是一种思考方式,思考什么是对的、错的,思考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它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来缓解我们的身心不适。”对于运动的热潮,他们冷静地倡导偏柔性的运动,不建议没有任何基础和经验的人去跑马拉松、冬泳,告诫体虚的人,超常运动会加重对气的耗伤,反而伤身。他们还告诉读者,对于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一层是‘我觉’,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觉知”。

做好健康科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品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阅读对象主要是广大普通的健康需求者,他们大部分不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并不了解中医整体思维,因此团队创作时,表达和呈现上尽可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用漫画、用卡通、用插图、用对话、用图表、用色彩、用医案、用故事、用经典、用简洁……来引起读者兴趣,指导他们去探究看似在表、实则深在的健康医理。可以说,《医心医意》做到了集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于一体。

二、这是一本中医健康书

但同时我们也能明显的看到宁肯本人的情感倾向。介于题材和叙述对象的特殊性,书中数十位主要角色作者都报以肯定与赞赏的心态,作者的主观倾向显露无疑。整部作品本身即是对中关村历史发展的一个回顾,他所书写的皆是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大人物,这一主题要求他自己首先必须要有正面赞扬的倾向性。故这一打破客观性、纪实性的情感倾向,是《中关村笔记》的特点,也是它的遗憾。

养生并不只是养身,养生更关乎生活、生命、精神、心理、社会……书中共45篇议题,涉及与健康相关的方方面面,中医理念贯穿其中,字里行间铺满浓厚的中医人文气息。作者讲述中医的治病之法、保生之术、养心之道,在疾病诊治上强调“认准病、用对药、讲疗程、靠自己”,疾病调养上强调心养、食补、药调、运动相结合,普及的不仅仅是一方一药,更是传播来自中医的智慧生活方式。这些完全与养生和健康大道相吻合——神形兼养,以神为主;动静结合,动静适度;食药调补,以食为先;因人而异,体质有别;顺从四时,适应自然。

人是一个有思想的活体,中医的精髓就在于立论于这种意义上的血肉有形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和精神无形的充满着精气神的鲜活世界。中医学所追求的不仅是身体不生病的狭义健康,而且是包括良好心理、机体、社会适应状态和道德的大健康观。中医治疗看重的是“生病的人,不只是人的病”。

对读者而言,拿来即可用且有效的操作和手法是他们想要的,这也是中医的优势所在。书中作者教您如何凝神、如何导气、如何引体,教您制作花茶、枸杞茶、姜茶……,告诉你泡脚、药枕、按摩如何有助健康,告诉你不舒服时敲拍揉按哪些穴位,还教你如何看舌苔辨体质……在一些疾病和不适的调治中,“病的人才是主导,医生其实是辅助者。最终我们希望你能靠自己走出身体和内心的双重困境。”

除去临床遣方用药之外,其实在花海兵的眼里,生活中无处不有中医,换句话说是中医之道也是生活之道,生活之道也是健康之道。小习惯,大养生,我们的生活就是习惯的总和,我们的健康也就是好习惯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健康取决于自己。

三、这也是一本充满医者真情意的书

《医心医意》科普创作团队成员都来自临床,花海兵大夫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每天与病患者打交道,望闻问切,他了解病人多种多样的苦楚,知晓他们的健康诉求,尽可能地在身体、心理等多方面提供帮助,解决病患者的痛苦,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好医生。书中健康科普的话题正是来自临床,来自患者,想他们所需,为他们所设。

目前对在综合性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人群构成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即“三三分”,1/3为“单纯”心理障碍患者,1/3为躯体疾病伴发心理障碍患者,1/3为“单纯”躯体疾病患者。由此可见,2/3的就诊患者需要接受心理精神科的干预。正是因为作者在临床中关注到了人们病痛背后的心理情绪问题,他们真诚地告诉人们“且开怀,莫使气郁百病缠”,让情绪得到发泄,让气的流动带动你的心情。书中《心为大药》《心里打了结,身体能知道》等篇更是精品,循循而谈,指出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有自然属性,而且还有社会属性,更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在现代快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焦虑、抑郁、愤怒、悲伤、恐惧等负面情绪不可避免,当它们超出我们的心理和生理调节范围,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形成心身病。“心病导致身病,身病也会导致心病。”而如何对待心身病,“用药其实不是首选,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心疗!”

而究其原因,是单爷最会攥弄书道子(评书底本),他能把不同的几个故事套子一拼接,就能编出一部新书来。一部《白眉大侠》以前不是接在《三侠五义》故事的后面,但他梳理了人物关系,把《三侠剑》的书道子挪到这里用,而到真说《三侠剑》时继续编新的。他能从徐良这一辈的侠客,说到各门各派祖师爷那里,前后能说出五六代人,最后出场的人物都有一百岁的老剑客。里面的人名和绰号都疯了:铜金刚铁罗汉磨成大力佛欧阳普中、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于和于九莲……但每位剑客的形象、性格、武功、兵器、为人都十分鲜明,这足令写小说的羞愧。而这还算完,他还给续了个《龙虎风云会》,几乎是白眉大侠的“同人小说”。

作者的积极真心,读来让人感动,这样的提醒也真正能深入读者之心,让大家思考和改变。读者读了此书后,如果学到了正确的健康理念,或纠正曾经的养生误区,培养生活中的好习惯,尝试适合自己的一两个健身方法或招式,甚至哪怕让久坐办公的白领们,看了这本书后能立即转转脖子、挺挺腰背、伸伸腿脚,或者能站起来运动一下,百忙中多喝上一口水,伸出舌头对照一下……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真诚是风格,真诚是给予,真诚是灵魂,“医心医意”正是一心一意。

当然,健康的话题是无尽的,是变化着的,是多方位的,创作者们需要将目光投射到更多的健康领域,以开放的形式不断完善。

我国历史上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皇家藏书楼是皇史宬。嘉靖十三年(1534年)七月,明世宗效仿古代的“石室金匮”之制,开始在顺天府(今北京)兴建皇史宬。皇史宬用于专门收藏皇帝《宝训》《实录》《玉碟》等皇家典籍与贮存《永乐大典》副本,是我国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皇家藏书楼。

热爱带动思考,灵感融入构思,理念指引创作,专业渗透情感。正本清源又形式活泼的中医科普,体现出它难能可贵的价值和久长深远的意义,有专业、有情感的健康科普才是好科普。

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将3T3-L1前脂肪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100微升/孔培养24 h,分组为:空白组(只加DMEM高糖培养);川木瓜提取物(25.0 ng/L、50.0 ng/L、75.0 ng/L、100.0 ng/L、150.0 ng/L、200.0 ng/L)不同剂量组。相同组别设置4个孔,每个孔重复检测吸光度值3次。川木瓜醇提取物使用DMEM高糖培养液稀释溶解,药物干预后继续培养24 h后,每孔加入3 μl的CCK-8溶液,培养箱中孵育3 h,然后采用酶标仪于4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

参考文献:

[1]花海兵,缪黎玮.医心医意——“杏林素问”中医健康科普[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

[2]李文君,安佳妮,贾楠.从科普动漫创作谈传统中医科普的创新与未来[J].传播与版权,2018(09):135-136.

中图分类号: G25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2-0165-02

作者简介: 褚蔚,女,汉族,江苏宜兴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中医学图书、精神心理学图书。

标签:;  ;  ;  ;  

探析中医健康科普图书的传播特点-评《医心医意-“杏林素问”中医健康科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