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由此暴露出的诸多“城市问题”日渐引起各界关注,“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战略的提出便源于这种关注,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基于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理念,并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基于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路径,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字:绿道规划;城市双修;规范方法
1.基于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理念
现阶段我国城市绿道规划存在生态与城市综合效益关注不足、规划内容不能适应当前城市需求、面对新问题缺少新技术支撑、本土地域文化特征不强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几方面基于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理念。
1.1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
作为一种线性开放空间,绿道具备生态保护、娱乐休闲等多种综合功能,但在基于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中,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绿道的根本目的必须得到关注,而结合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城市绿道规划应关注破碎化景观的弥补和修复,环境协调性、生物多样性、廊道连通性也应成为规划过程的关注重点,由此即可真正实现城市绿道规划中的生态环境改善与景观品质提升,城市双修战略也将更好得到贯彻。
1.2关注内容与技术创新
为真正解决现阶段我国城市绿道规划存在的面对新问题缺少新技术支撑等问题,内容与技术创新必须得到高度关注,这种关注应围绕网络构建、用地选址、适宜功能筛选等内容展开,科学技术支撑、信息共享也应在绿道规划中有所融入,数字化模拟技术、融合空间数据图像叠加分析技术等均可为绿道规划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科学选择连接方式、关注绿道形态线型特征,即可真正在生态技术创新支持下完成具有时代感的城市绿道建设[1]。
1.3实现绿道本土化
虽然绿道理论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历史,但作为典型的“舶来品”,我国很多地区的绿道规划仍存在盲目模仿发达国家经验的问题,由此引发的“水土不服”往往会导致绿道难以满足城市双修战略要求。因此,本文建议各地结合实际需求、突出地域文化开展城市绿道规划,绿道的本土化也将由此得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绿道本土化的过程还需要关注城市居民需求与城市未来发展,共享理念在城市绿道规划中的融入也不容忽视。
2.基于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路径
2.1突破绿道局限
对于城市双修战略来说,充分尊重自然和城市的发展规律属于其最主要的原则之一,城市绿道规划方法的更新也需要基于这一原则开展,而这就需要城市绿道规划关注线性空间连接功能,周边生态系统的功能整合和景观协调也必须纳入规划考量。从生态学角度开展分析不难发现,城市绿道需要构建绿色网络体系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时还需要作为连接不同类型土地和景观的纽带,这种纽带作用将为区域整合协调提供有力支持,农业生产、自然环境、日常休闲、历史文化等不同空间因此被整合为一个整体,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区绿道规划开展的相关探索便属于这种整合的典型。
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区绿道采用了从区域宏观层面进行总体生态规划的路径,在城市西部山地资源、场地设计红线的充分考量中,鹿泉区生态环境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山地生态资源条件实现了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与保护也因此与绿道规划融为一体,图1为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区绿道规划结构图,结合该图可发现山林基质、农田基质、村镇基质、城市基质、山前廊道、周边廊道、自然风景点、人工绿化实现的紧密结合,区域生态风貌提升与完善因此获得了有力支持。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绿道规划的科学性,鹿泉区绿道规划还对绿道路线开展了生态安全评估,由此明确了生态敏感性较强区域、生态敏感性较弱区域的划分,前者区域在绿道规划中主要以生态保育为主并保证现有生态结构不受破坏,后者区域则需要适当增加乡土植物以丰富生态群落层次,生态安全要求与自然景观因此实现高水平统一。结合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区绿道规划经验,本文认为基于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需关注绿地类型综合性、绿地资源联系性,由此突破绿道局限,即可保证城市绿道规划取得更为优秀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2]。
图 1 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区绿道规划结构图
2.2以人为本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众对优美环境、绿色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集生态、景观、游憩、经济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线性空间城市绿道受到的关注力度也因此不断提升。但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绿道评价多集中在绿网密度、生态斑块破碎度、植被结构等生态评价层面,使用者角度却未被纳入评价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城市绿道的建设初衷。城市双修战略重点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要求,而结合该要求的城市绿道规划便需要真正服务于民众的生活品质提升、民生问题解决,我国山西省晋中市城市绿道规划开展的相关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山西省晋中市城市绿道规划在小型城中村改造中提出了保留城中村现有绿色空间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提出与拆除现有村庄、改变土地性质、并入城市用地的传统城中村处理思路存在较大差别,这是由于当地部分城中村存在较高的文化底蕴,而通过保留城中村现有绿色空间,即可实现城中村历史记忆与传统文脉的保留,这也是晋中市城市绿道规划在每个城中村改造后都预留了3000m2以上公共中心绿地(原城中村绿色空间)的原因。在公共中心绿地与绿色线性空间的配合下,晋中市通过历史景观复原、文物景观现代表达等方式实现了绿道的本土化,当地人文关怀也因此得到了较好体现。
2.3其他更新路径
除上文路径建议外,方法技术更新与风貌塑造更新同样能够为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如我国河北省邯郸市绿道规划便采用了方法技术更新路径,利用新型技术实现的风环境、噪声环境和雨水环境分析评价,便为城市绿道规划提供了完善的数据支持,由此实现的科学划分各条绿道风量等级、科学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有效保证了当地城市绿道规划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应更主动、更灵活开展,由此综合结合人类和自然角度、贯彻地域特色和文化,即可保证城市绿道规划更好得到城市双修战略的支持,我国各地城市的健康化发展也将由此获得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海伟.基于“城市双修”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82-83.
[2]李萍萍.基于城市双修的太原高铁两侧环境整治规划[J].山西建筑,2017,4327:14-15.
论文作者:文景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城市论文; 鹿泉论文; 双修论文; 生态论文; 导向论文; 晋中市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