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后期新疆经济发展的投资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疆论文,后期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年代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本文认为进入90年代中后期,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总体攻坚阶段。新疆必须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和转变,在投资供给机制、投资效益机制上进行重新塑造,从而扭转资金间的分布和流向,为新疆经济发展和新的投资高潮到来创造条件。
关键词 新疆经济 投资 战略
一、90年代中后期新疆投资战略选择的背景和依据
9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与改革的全面深化,给今天欠发达地区的投资战略选择提供了新的条件,其主要有:(1 )全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欠发达地区面临赶超的新挑战,即面临着差距拉大的挑战和威胁;(2 )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世界大型财团纷纷在沿海地区“抢滩”、“登陆”,域外资金大幅度投入,外经、外贸、对外合作等工作全面展开,使市场经济因素发展壮大;(3 )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总体攻坚阶段,新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挥出其优胜劣汰的功能,欠发达地区自身正面临着双重体制胶着并存时间过长,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挑战及由此带来的发展上恶性循环;(4)区域经济利益得到增长, 区域经济竞争(包括资源、资金、人才)日益加剧。由于改革初期采取的地方财政包干及下放地方权力,使区域利益得到扩大,地区之间的竞争加剧,而欠发达地区在这种竞争中处于劣势。综上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新的时期,欠发达地区面临着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外部发展环境日趋紧张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对投资战略的选择就不能采取“温药慢治”的方法。如果近期中央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资金和政策上不实行明显的倾斜和转变,而等待东部地区资金的回流投资来带动西部的发展,那可以预见发展的格局将是非常被动和艰难的,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在其体制内部实施一场“革命”,采取“猛药医重症”的方法,使西部地区在投资供给机制、投资效益机制上,进行重新塑造,从而扭转资金间的分布和流向,以形成东、中、西三大区域发展的鼎足之势。
二、改革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新格局
要制定出欠发达地区新的投资战略和方案,我们首先必须研究1994年出台的新投资体制的特征及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1.以市场为取向的投资体制改革
1994年中国在投资体制上推出六大改革举措,明显地体现出中央政府进一步遵循资金要素市场化的客观规律。一是根据效益、市场需求和投资活动的性质将建设项目划分为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三类,并重新确定了融资方式;二是建立投资风险的约束机制,改项目行政审批制为备案制;三是投资的管理主要实行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四是实行政策性融资与商业性融资分离。以上改革的实施将对新疆投资战略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2.新的投融资体制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的投融资体制对新疆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当前若不增强新疆的微观经济活力,则负面影响将会大于正面影响。
首先是新的财政、税收、投资体制有利于中央政府集中资金,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中央资金反梯度投入的可能性。由于中央的直接投入容易形成“嵌入式”经济,缺乏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力,形成新的二元经济,因此这一政策还不能肯定对新疆的经济发展有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对于新疆来说,新的投融资体制对企业有比较大的冲击。新的投融资体制将项目的行政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贷款实行企业(项目)和商业银行双向自主选择,不再实行投资的规模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微观经济活力相对较弱,企业会在争取银行贷款方面比以前难得多,特别是很难像以往那样在贷款方面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而就商业银行来说,由于贷款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不再有或很少有行政干预,他们将按资金效益和投资预期收益率来选择项目,资金将不可避免地流向发达地区。显然新疆的投资和工业增长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三、新疆经济发展实现投资战略的方案和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由于新疆投资效益低已成为实现投资战略的主要障碍以及客观存在的投资不足,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设计具体实现投资战略的方案。
1.自治区政府应积极向中央建议修订传统梯度开发的发展战略,制定有利于新疆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全国经济腾飞的区域发展战略即积极向西推进的战略为新疆经济发展和新的投资高潮到来创造条件
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现今的梯度开发战略,正在积累着对宏观经济发展极为不利的负面因素。以梯度开发理论为根基的沿海发展战略,在一段时期内起到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作用。但是这种过渡的东斜政策,实践证明不具有幅射全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90年代中后期,我们必须在区域发展战略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和转变。
新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可以命名为“积极向西推进”战略。现在我们必须将区域发展的重点向西推进,为西部地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吸引投资、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其具体包括:一是对西部地区实施政策性的补偿。如地方税收、信贷规模、工资标准等。二是加快农副产品、能源材料的价格改革。在暂时不能放开价格的情况下,对低于市场价格的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三是继续实施产业倾斜与地区倾斜相结合的战略。应加快对西部地区产业投资力度,放宽信贷规模,不断提高西部地区在全国的投资比重。四是加快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体制改革,为西部地区创造一个宽松的改革环境。
2.增强微观经济活力,扭转投资低效益
第一,彻底改革新疆现行的企业制度并以改革国有企业制度为核心。从目前的格局来看,国有经济是新疆发展和稳定的举足轻重的力量,因此必须以国有企业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新疆今后的体制改革不需要再重复沿海地区从体制外生成深入体制内改革的道路,更没有时间去坐等非国有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当前我们必须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对国有经济进行全面攻坚,大面积改革。当前,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国有经济上实现突破,从而解决投资饥渴症与投资低效益的顽症。我们的改革方案是: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顺国有企业产权为核心,以政府机构转换职能,精减机构,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财税负担,实施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制等相关改革为配套的整体推进。在企业改革上新疆应加速改革、大胆推进,率先建立起现代公司制度。
第二,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目前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新疆和沿海不仅有自然环境优劣的差别,而且政策差异也十分明显。如国有企业设备老化,更新改造投入少,社会负担偏重,另外还承担着政策性亏损和社会就业等沉重的包袱,而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则无离退休职工之虞,税收流失也大。在政策造成的不同发展基础之上,这两类企业竞争,即使是平等的政策实际上也是不平等的。因此目前关键就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国有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加快福利分配的社会化、市场化、以利各方平等竞争。
第三,增加投入,调整结构。国有企业设备老化及过度负荷,单依靠新疆自身是难以解决的。根据实际,国家应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其进行技术改造,而不能仅仅限于给予贷款维持生存。另外,国家向新疆投资也应适当部署一些附加值高的深加工项目,以利改善单一的经济结构,并调动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为提高投资效益提供硬约束,健全独立、多元、竞争的金融体系。其措施:一是对现有专业银行进行企业化改革,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设政策性银行,释缓政策性任务对专业银行的压力,减轻对信贷工作的不正常干预,让银行与企业互相选择。二是大力扶持和发展商业银行,尽快打破银行的垄断格局,从而形成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市场。三是成立欠发达省区区域性的政策银行。解决开发资金的短缺问题。
3.广开门路,多方扩大投资来源
第一,更多的争取中央投资。新疆资源优势明显,已初步具备了投资开发所必需的外部环境,为开发、利用新疆优势资源提供了必要条件。长期以来中央用于新疆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占新疆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绝大比重,在新疆经济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在新疆生产力水平低,资金积累能力差的情况下,仅靠新疆自己的力量难以保证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要突出宣传新疆的资源优势和已经得到改善的投资环境,以增强中央对新疆直接投资的信心,多争取一些中央专项投资和专项补贴。另外要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部门与地方合资建设大中型项目。
第二,疏通企业筹资渠道,发展资本市场。为保证企业有相对足够的投资资金,要着力疏通各种筹资渠道,包括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金、企业自有资金及利用外资等渠道,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同时应允许企业筹资可以开辟和增加商业信用、股票、合资经济、融资性租赁及利用非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的资金等多种筹资形式,还应大力培育和发展地方性的资本市场,为企业公司化提供条件和资产证券化流通开辟场所,允许地方证券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不能上市的股权证。
第三,加快国有企业存量资产的产权流动和资产重新配置。新疆目前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占有额达300多亿元,只要盘活1/10即可达30 多亿元。具体的办法在于推行产权转让、外资嫁接、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等等。
第四,各级地方政府所承担的某些项目,应分阶段、分步骤地转让给企业来投资。目前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了许多不应承担的任务,致使地方财政负担过重。为此应有步骤地将一批盈利性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如招标)转给企业来兴办。一时还不能下放的项目,可组建几个专业投资公司负责投资和经营。对下放给企业的那些项目,专业投资公司可以以参股的形式进行投资,投资利益按股分红。
第五,放宽政策,大力发展私人投资。随着居民手中手持现金和储蓄的增加,居民金融意识由保值向增殖转变,私人投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允许私人投资和合资经营各种盈利性项目,或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大中型项目的投资。
4.以第二亚欧大陆桥为轴心,加快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和运营
第二亚欧大陆桥在西北经过陕西、甘肃、新疆等三个省区,辐射整个西北地区,比海运和第一亚欧大陆桥运距更短,成本更低,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第二亚欧大陆桥将西北地区的物资、商品引向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市场,这就克服了西北地区内部市场狭小的弊端,从而把第二亚欧大陆桥建成西北地区的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带动西北五省区产业的振兴和贸易的发展。“沿桥西北五省联手走西口,建设西北国际大通道”对于加快西北地区和内地沿桥省份的发展,调整区域经济,促进多元化的对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第二亚欧大陆桥接轨和兰新复线贯通之后,重点应放在尽快疏通大陆桥客货运输和国际联运,把大陆桥沿桥地区建成产业基地,形成发展极,带动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使以亚欧大陆桥为基础的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和以昆明——南宁——北海铁路为骨架的西南国际出海口的建设成为带动西北、西南不发达省区经济起飞的宏观发展战略。
5.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作出突破性的进展
西部地区落后,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的短缺,这就需要西部地区建立起高效率的融资体系和资金市场。这一资金市场应由增量资金的高效运作和存量资金的盘活运作组成。当前新疆要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增大投资的来源主要有银行信贷资金,地方财政资金,中央政府投放,利用外资等。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起飞阶段,通货膨胀问题突出。1995年中央进一步确定了以紧缩为中心的信贷基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行信贷资金很难促使投资总量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更是捉襟见肘,只能充当吃饭财政。中央政府投入在当前以东南沿海为重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下,也不能希望再有大的突破。而吸引外资,西部地区相对于沿海来讲更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要寻找新的途径和方式解决问题。
新疆地方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目前约300多亿元, 包括中央企业资产总量可达1000亿元。在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技术设备老化,产品没有销路,人才、管理跟不上,机制不活,长期亏损。要搞活这些企业,必须大力推进企业制度的改造,从而对其进行资本结构的重组,使其在产业领域和产品结构上实现创新。而新疆经济存在的产业结构固化、老化;产品结构低附加值,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问题,根源就在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固化和企业资本结构的固化和单一化。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沉淀和呆滞起来的资本活动起来。
目前新疆股份制企业仅300多家,股份有限公司27家, 上市公司仅有一家,这样的资本市场不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对资金的极度需求。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目的在于使资本这一不发达地区最紧缺的要素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有效配置,使国有资产在资本市场上得以流通、置换、增殖。发展资本市场的手段主要是: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包括推动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和上市;建设地区性的证券交易中心,使定向募集公司股权证及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流动起来;建立产权交易中心,解决部分具备条件的非募集公司的投股流动,鼓励各金融性公司以及外国金融机构公司进行参股、兼并、收购。通过资本市场这一途径使国有资产逐渐从竞争性赢利领域退出,从而置换出资金投向交通、能源、公用事业等瓶颈产业。
6.大力吸引国内及国外资金,服务于新疆经济建设
第一,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吸引外资必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它包括良好的政治环境、完备的法制保障、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金融服务、优良的基础设施和高素质的劳动力等六大方面。新疆由于自然环境差,尽快改善投资硬环境,是新疆吸引外资的当务之急。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自治区在投资硬环境改善方面成效显著。兰新复线已于1994年9月贯通; 上海经乌鲁木齐至德国法兰克福的亚欧国际光缆工程,正在进行中;南疆铁路工程已提上日程;公路联网及上等级也在施行;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港扩建改造工程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再加上对重点中心城市、老城的改造和城市功能的增强,将使新疆投资的硬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这一切将为国内外客商创造一个方便、快捷、全面、周到的投资和贸易环境。
第二,国家在实施沿边和内陆开放城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新疆地区应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一是吸引外资可考虑免税5 年或更长的时间。没有外国资本的参与,新疆经济的发展就会迟缓,但新疆的投资环境远不如东部地区优越,为吸引外资,必须给外商更加优惠的政策使其有利可图。如新疆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这就应给外商以让大利的方式,吸引外商参与新疆资源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吸引外资的做法吸引东部资金。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已沉淀了一部分资金,一些资金已流往海外,为吸引这部分资金,建议国家允诺凡在新疆投资的东部资产所有者,可享有外资在中国的同等优惠政策。三是当前吸引外资的重点:首先是吸引外商来新疆直接投资。其二是吸引大型财团、跨国公司来疆投资;其三是尽量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低息贷款。
*本文于1995年6月15日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