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论文_李凯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论文_李凯

李凯

陕西西阎城际铁路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混凝土施工质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有关单位与施工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质量监管意识,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施工技能,遵守国家关于混凝土施工的相关规范守则,推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发与进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与施工质量,推动建筑产业良好发展。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而言,其需要重点把握好原材料选择运用、混凝土配置、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等各个环节,促使这些环节均能够具备理想的规范性效果,最终才能够有效提升其整体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较多缺陷问题。

一、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和原因分析

1混凝土裂缝

(1)水泥水化热导致的裂缝

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水泥由于存在水化热,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出现集中放热现象。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会出现集聚释放现象,此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会升高,但是混凝土的外表温度仍然较低,因此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会增大,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会增加并逐渐超过抗拉强度,此时就会出现表面裂缝现象。

(2)外界温、湿度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施工项目特别是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产生裂缝现象。外界温度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急剧下降,混凝土表面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此时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就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此外,外界的湿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表面应力,从而产生裂缝。随着环境湿度的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干缩速度增加,因此也会出现裂缝现象。

(3)水、灰配比不合适引起的裂缝

水灰比例不合理引发的混凝土裂缝现象主要出现在高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高强混凝土水灰比若不在0.24—0.38之间时,就会出现裂缝现象。对同等级水泥而言,混凝土强度会被水灰比所影响,一般,混凝土当中的水含量只占整个水泥质量的25%左右。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为了确保混凝土自身的流动性,会增大水灰比,因此会出现多余的水分留在混凝土内,产生气孔或者水泡,在荷载的作用之下,空隙的周围会逐渐形成应力,从而产生裂缝现象。

2混凝土空洞、露筋

出现混凝土露筋和空洞现象的原因很多,包含以下几点:①混凝土的保护层垫块出现位移或者忘记放置垫块;②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投料距离设置不合理,存在过高或过远的问题;③没有及时采取避免离析出现的保护措施;④混凝土振捣不到位,使混凝土粗骨料卡住;⑤干性混凝土振捣不合格等。

3混凝土表面蜂窝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指的是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表面没有水泥浆,产生的形状不规则、分布不均匀的蜂窝状的孔洞。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的主要原因包含以下几点:①砂石配比不合理,砂浆少、石子多;②混凝土在搅拌时加入的水量太少,并且拌和时间太短,搅拌并不均匀;③混凝土存在振捣过度或者运输途中产生漏浆问题;④混凝土施工需要干硬性的混凝土,存在振捣不充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1审查各类原材料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手段的操作过程中,其相应混凝土材料的运用涉及到了多类原材料的配置,这些原材料自身的管控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围绕着这种原材料的运用而言,其主要涉及到了水泥材料、水、骨料以及各类添加剂等,这些原材料在具体混凝土结构中都具备着较为独特的作用价值,如此也就需要重点从各类基本作用入手进行审查把关,促使其能够体现出较为理想的应用实效性。在基本审查选择过程中,需要首先促使其型号较为理想,尤其是能够和相应混凝土最终质量形成理想匹配性,比如对于水泥材料的选择运用,需要综合考虑其水化热以及强度等各个方面的性能指标,如此才能够选择合理的水泥型号进行应用;当然,对于各类原材料自身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所在,需要首先针对供货商进行有效挑选,促使相应供货商能够具备理想资质,避免根据价格随意选择供货商进行处理,而对于各类原材料的应用处理前,也需要重点加强试验检测处理,利用现场实验室进行操作处理,最终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可应用价值效果。

2规范配置比例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还需要从配置方面进行严格把关,这种配置环节的约束主要就是针对比例以及配置的相关操作标准化进行处理,促使其相应操作能够较为合理,能够为相应混凝土后续施工打好基础。在混凝土材料的配置中,各类材料之间的配置比例需要进行严格把关,促使其相应材料之间的结合能够较为有序,最终形成应用效果更为理想的混凝土材料,尤其是对于水泥材料的添加数量,必须要结合相关施工需求以及水泥材料的性能进行有效控制,最终也就能够保障相应配置比例较为合理;在配置完成后,同样也需要检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分析其是否能够在施工操作中发挥应有效能,避免其自身质量受损,对于存在问题的混凝土材料需要进行再配制处理,避免其影响后续浇筑效果;对于配置完成的混凝土材料,其在达到施工现场前,同样也需要进行严格把关,采用专业泵运输设备进行处理,促使其能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不断搅拌操作,最终也就能够提升其应用实效性。

3混凝土浇筑

在土建施工现场中,混凝土材料的浇筑同样也需要进行严格把关,这种混凝土的浇筑复杂性同样也较为突出,首先,需要关注于模板结构的合理性,了解模板结构是否能够和设计方案较为一致,如此才能够为后续相关操作打好基础,避免因为模板位置或者是固定不合理,造成混凝土浇筑出现问题;其次,还需要关注于混凝土材料的浇筑速度,一般要求按照匀速进行混凝土浇筑处理,进而也就能够有助于保障其相应混凝土材料的浇筑较为合理,在填充方面发挥出最佳效益,避免出现浇筑质量缺陷;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土建结构,其很难实现一次性混凝土浇筑完成,进而也就涉及到了分段浇筑的问题,这也就需要围绕着相应浇筑分隔缝的设置进行有效处理,促使其相应分隔缝能够为整体质量保障做出应有贡献,当然,在此浇筑过程中,合理运用后浇带施工处理模式也是比较有效的一个基本方式,应该在相应施工浇筑中合理设置;对于混凝土的具体浇筑操作,还需要切实把握好振动棒的有效运用,促使其能够实现理想搅拌处理,将混凝土材料均匀分布在相应结构内,并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其浇筑过程中热量的扩散效果,避免其内部积热过多造成裂缝问题出现,严格控制搅拌幅度,避免其和周围模板结构出现碰撞。

4混凝土养护

对于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相应结构,尤其是对于裂缝问题,其控制效果最为理想。具体到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处理中,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把握好温度以及湿度的调整,结合外界环境中相关因素的变化,针对混凝土进行有效保温、洒水、覆盖等操作,进而也就避免了因为混凝土表面受到力学作用或者是水分蒸发而出现裂缝缺陷。在当前施工操作中,为了提升其施工操作速度,往往很多人员都可能会缩短养护周期,进而也就带来了一些缺陷问题,需要严格控制,保障其养护至少达到28天,并且在拆模过程中进行规范,避免其导致混凝土完整性受损。

结束语:

总之,在项目施工时,要对建筑材料,尤其是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其次,在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方案。注意在浇筑时,对工作流程是否理解掌握,对浇筑的实际操作是否熟练,这些都是需要细致分析、考虑的问题,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意外,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保证每个工程质量都能够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小亮。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5,(20):142,146.

[2]时晓平。探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9):172,174.

[3]陈忠贵。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6):131,133.

论文作者:李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论文_李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