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街区再就业问题_失业证明论文

解决街区再就业问题_失业证明论文

分块解决再就业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就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再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动用部分失业保障基金,以贷款的形式建设一批能吸纳劳动力的小型项目,通过此举吸纳部分失业者

■将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国有资产卖给本企业的员工,以盘活资产,吸纳部分失业者重新就业,并把在岗职工同资产“绑”在一起

■通过“西民东流”、“北民南流”的方式解决部分再就业问题

对策研究

自1993年以来,我们一直把通货膨胀当作宏观层面的头号敌人来对付,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取得的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通货膨胀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宏观经济“软着陆”已经基本实现的情况下,再就业或者说失业问题就变得十分紧迫,甚至成为宏观层面的首要问题。这一变化在1996年就已经出现了,不少经济学家也及时注意到了,并建议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这两害之间重新权其轻重。

我国目前的再就业形势并不轻松。按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失业水平的指标——调查失业率(而不是登记失业率),1995年我国城镇劳动力失业率即达4.49%,而不是登记失业率的2.9%。据有关部门推算,我国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城镇劳动力,去劳动部门登记的不到一半。即使按登记失业率计算,到1996年第三季度下岗未能再就业人员为534万人,占同期下岗人员的半数以上,占国有企业职工的7%;而1991年全国登记注册的失业人员还只有70万人。如果说1996年2.9%的登记失业率还不算高,但计算一下失业人数的年递增速度,那将是令人吃惊和难以置信的。在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队伍中,除了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以外,每年还新成长起来1000万左右的城镇劳动力,而近些年我国经济对他们的吸纳能力在减弱,“八五”期间,全国新安置的城镇劳动力为3600万人,比“七五”时期减少了200万人。大量等待第一次就业的劳动力和下岗需要再就业的劳动力必然会存在着就业岗位的竞争。除此之外,还有总数接近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等待着向城镇转移,他们也必然有一部分要参与到就业岗位的竞争中去。

大量的待业人口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首先,加重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的收入大多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地方各级财政就不得不拿出一部分来补助这些人的生活,据有的地方反映,这一块如果全由财政来负担,起码要占财政收入的10%以上。在财政负担不了的情况下,有的地方就不得不采取“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办法,推给企业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1995年由劳动部门支付的有关费用就达17.9亿元。现在各方面要求中央财政拿出一部分来补助失业和半失业人员生活的呼声也很高。而中央财政面对这样一个新问题,没有哪个预算科目能安排此项支出,更何况中央财政现在也没有这部分财力。其次,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的存在,加重了企业和全社会的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现在各地劳动部门从企业中提取的生活救济金占企业工资总额的0.6%—1%,这是企业感到负担比较重的费用项目之一。职工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企业和社会还得养着他们,资源变成了“包袱”。再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失业、半失业人员的大量存在已经酿成了一些社会问题,而且潜伏着更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面对如此大量的待就业和再就业劳动力,只能“化整为零”,一点一点地分块解决。其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渠道。我国“八五”期间,城镇仅私营、个体经济组织新增就业人员就达1385.8万人,相当于同期城镇新安置就业的40%,事实证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再从地区比较的情况来看,失业率较低的地区(如上海、河北、湖北等省市),一般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数占的比重都较高(在15%上);而越是失业率较高的地区(如贵州、青海、黑龙江等省份),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数占的比重都偏低(在5%以下),这说明这些地区还没有发挥好非公有制经济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作用。如果将这些省份的非公有制经济就业比重也提高到15%左右,就可以多吸纳很大一部分失业人口。

除此主渠道以外,如下几条思路也还可以考虑:首先,动用部分失业保障基金以贷款的形式建设一批能吸纳劳动力的小型项目(主要是搞第三产业),通过此举吸纳部分失业者。我国现有失业保障基金34.6亿元,对这部分资金我们一向使用得比较消极,主要是应急时用于“输血”,而没有让其发挥“造血”功能。失业保障基金周转使用,是一种积极的使用形式,使其在救助失业者方面发挥应有的效能。其次,可考虑以优惠价把一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国有资产卖给本企业的员工,以盘活资产,吸纳部分失业者重新就业,并把在岗职工同资产“绑”在一起。山东省诸城市的改革经验已充分证明了这种做法对增加就业和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性。但这种以优惠价向本企业职工出售国有资产的做法,人们有顾虑,认为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其实,只要这种改革办法所造成的资产流失,小于不改革所造成的资产“坐失”,这种改革就是值得的。再说,这些应该出卖和能够出卖的国有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以优惠价卖掉一部分无关国有经济的大局。再次,通过“西民东流”、“北民南流”的方式再解决一点。从失业和半失业人员的地区分布情况看,西部城市甚于东部城市,北部地区重于南方地区。同时,高收入的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有一些收入不高、为当地人鄙夷的工作无人去做。为此,劳动部门有必要建立一批全国性的职业介绍所,为西部和北部城市的失业者介绍东南部地区的就业岗位,让他们“离家不移籍”,到异地做一份临时性的工作。最后,加强失业和半失业人员的转业培训工作,经常保持一定比例(起码应在10%以上)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员处在转业培训过程中,缓解眼前的就业压力,并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条件。

标签:;  ;  ;  ;  

解决街区再就业问题_失业证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