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教师“双主线”培训课程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线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和技能,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成人学习者,因此,教师培训必须借助成人学习理论,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师培训课程。[1]基于目标导向的“双主线”新任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依据培训目标设置基于工作绩效改进和专业素养提升两条主线的课程,更关注新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又超越当前需求,具有一定的引领性。 一、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新任教师培训目标 教师培训项目中培训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明确培训课程与培训目的的衔接关系,明确课程设计工作的方向,而且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并可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2]培训目标的确定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具有定位与指导作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关注论”和嬗变学习理论,可以为确定新任教师培训目标提供一定的启示。 富勒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发展阶段即“关注水平阶段理论”,对照该理论,新任教师处在“教学前关注阶段”和“关注生存阶段”,处于此阶段的教师仍然处在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过渡的阶段。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新任教师在此阶段关注的是能否保住教师职业的生存问题,如班级管理、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和上级督导者的评价等,此时的工作压力较大。[3]新任教师亟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巧和策略,以便尽快站稳讲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新任教师培训要从工作绩效改进角度考虑,满足新任教师对经验技巧的渴望。但在培训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培训课程不可能为新任教师提供优化教学、专业成长的所有策略和技巧,因此,培训应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教师素养提升帮助新任教师获得支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反思能力,促进新任教师的自我持续发展。 嬗变学习理论认为,成年人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过程实现自身转变的。这个转变不是一般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增加,而是一个学习思想意识、角色、气质等多方面的显著变化。[4]根据嬗变学习理论,培训不仅要注重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增加,而且要改变教师内在的思想意识。教师培训需要考虑如何激发教师有意识地发掘自我概念,促进既有经验与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交互,发生认知的改变。 同时,培训目标的确定应该紧密围绕新任教师需求分析的结果。从调研问卷的结果看,中学物理学科新任教师的困惑主要集中在问题设计、教材把握、教学语言、学情分析四个方面。其中,教学语言是需要长时间实践磨炼才能形成的,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教材把握是教学的基础,学情分析是核心,问题设计则是外显的行为。只有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学情分析,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要求教师“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课程的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等,因此,新任教师培训聚焦在教材把握、学情分析、问题设计三项教学基本功的提升上。就物理学科而言,概念、规律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难点。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学习能力、反思能力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必备能力,因此,我们将中学物理学科新任教师的培训目标确定为“以概念规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为载体,提高新任教师教材把握、学情分析、问题设计的能力”“以学习反思为依托,提升新任教师的学习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 二、基于目标导向的“双主线”培训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基于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对课程的实体(课程方案、课程计划等)进行规划和安排,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确立和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5]我们根据工作绩效改进和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目标,分别设置了指向教学技能提升和学习反思能力提升的两条课程主线,围绕“双主线”进行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基于工作绩效改进的课程主线以学科核心内容为载体,将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为主线;基于专业素养提升的课程主线则以反思框架为载体,以课程反思为主线,课程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新教师“双主线”培训课程设计_教学设计论文
新教师“双主线”培训课程设计_教学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