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并发症原因及预防论文_孙万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并发症原因及预防论文_孙万林

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普外科 01404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办法。方法:选取病理学检查均为浸润性导管细胞癌,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操作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20例),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出现皮瓣坏死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0%),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出现发患肢水肿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理设计切口,术中合理运用电刀及手术刀,术后适度加压包扎切口,合理的留置引流管并负压引流,适时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可以有效的避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原因;预防

对我院2014年06月一2016年06月收治的3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06月一2016年06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均为浸润性导管细胞癌。将36例患者按照手术操作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 29一71岁,平均49岁;根据TNM分期:12例I期患者,4例Ⅱ期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 35~69岁,平均47岁;根据 TNM分期:15例I期患者,4例Ⅱ期患者,1例Ⅲ期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36例患者全部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全麻下,患侧上肢取外展体位,术区皮肤常规碘伏消毒,根据患者肿瘤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切口,手术全程采用电刀分离皮瓣,结束手术时将一条多侧孔硅胶管放置在患者腋下进行常规引流,对患者进行减张皮瓣缝合,之后在患者的胸壁部位以及腋窝处用适量无菌纱布进行填塞,然后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1-3天将弹力绷带打开,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换药。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选择在距肿瘤边缘大约2cm左右,结合患者的肿瘤部位以及乳房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方向,确保在切除乳房后,两侧皮瓣拉拢能够保持一种比较舒适的松弛度。于真皮组织与皮下脂肪之间注入付肾盐水,用手术刀钝锐结合游离皮瓣,小的出血点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予1号丝线结扎,在患者腋窝处及锁骨下区各放置一根5mm左右的硅胶管,妥善固定后进行持续负压引流,结束手术后切口以4号丝线间断缝合,然后再采用弹力绷带适当进行加压包扎。术后1-3天将弹力绷带打开,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换药。两组患者若引流量在10ml/天以下,即拔管解除压迫。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皮瓣坏死:患处皮瓣或者皮缘呈现黑色,切割后没有新鲜血液流出,则说明是皮瓣坏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皮下积液:局部患处皮瓣隆起,有漂浮感,进行局部切开或者穿刺后可抽出淡黄色或血性液体则说明是皮下积液。患肢水肿:使用软皮尺测量双侧上肢中段的周长,当患侧比健侧>0.5cm时则为肿胀(1)。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数据,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出现皮瓣坏死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0%),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出现发患肢水肿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下积液、患肢水肿和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多见于切口上方锁骨下窝近腋窝部。原因多为: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进行皮瓣游离时造成的创面较大,皮下形成腔隙导致积液;②术中止血不彻底;③术者电刀应用不合理使脂肪液化(2)。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电刀游离皮瓣,兼有止血作用,视野清楚,缩短了手术时间,但增加了脂肪液化,手术创面的热损伤,故增加了术后皮下积液的风险。术后于锁骨下窝处增加放置乳胶管引流,且持续负压引流,及时引流皮下渗出,减少了皮下积液发生的风险。术中彻底止血,清扫淋巴结时注意电凝或结扎细小的淋巴管,术毕排净积气,适当均匀的加压包扎以弹力绷带消灭死腔,保持良好的负压引流,是预防皮下积液的有效方法。

皮瓣坏死多见于切口中段皮瓣张力最大处(3),预防皮瓣坏死应注意:①根据肿瘤位置及患者乳房情况合理设计切口,以避免切口张力过大而行减张缝合;②游离皮瓣时,尽量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③切口缝合后,应均匀适度合理加压包扎以免造成血运障碍;④术后及时换药,对颜色发暗的皮瓣使用酒精湿敷,以促进血运恢复;⑤保持良好的负压引流,及时清除皮下渗液,避免压力过高影响皮缘血运。

上肢水肿属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晚期并发症。其原因是:①局部的侧支循环破坏,淋巴回流受阻;②腋窝区的积液压迫或是纱布填塞影响使患肢血运回流障碍;③腋窝局部水肿或结缔组织增生;④肿瘤的转移或复发(4)。本次试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水肿发生率降低了一半,其原因应该为避免了上述前两点。

综上所述,术前合理设计切口,术中合理运用电刀及手术刀,术后适度加压包扎切口,合理的留置引流管并负压引流,适时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可以有效的避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勇,李强.乳腺癌改 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02.103.

[2]袁月欢,卢应酬.乳腺癌 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J].北方药学,2012,23(2):265—268.

[3]刘勇,李强.乳腺癌改 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02.103.

[4]晋梅.乳腺癌改 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增刊):11-12.

论文作者:孙万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  ;  ;  ;  ;  ;  ;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并发症原因及预防论文_孙万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