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录编号的编制_档案目录论文

论目录编号的编制_档案目录论文

浅议目录号的编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很多立档单位是大流水编制目录号。所谓大流水编制目录号,就是把一个全宗内形成的不同门类和不同保管期限的案卷目录,按形成时间早晚,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这种方法,优点是维护了“一个全宗内目录号不重”的正确编号原则。缺陷是目录号的作用未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具体说来,一是繁琐。每确定一本新的案卷目录编号,都要对本单位原目录号的编制进行一次大范围检索。否则,号码极易编重。年产生案卷数量大的单位或不太熟悉检索业务的档案工作人员,尤感不便。有时甚至需要到接收本单位档案的县馆来核对。二是欠系统。编制的目录号只反映两个信息:一是目录形成时间的早晚。二是目录的序数。而从目录号上根本看不出目录内的案卷归于哪一属类。甚至连属于哪一门类也反映不出来。透明度差,从而影响了案卷的查考利用效率。如文书档案永久卷第一本案卷目录号为1,而该门类的第二本永久卷案卷目录号却不为2可能为第13或14。第三本永久卷案卷目录号是多少,就更难说了。因为中间插进了其他门类档案的案卷目录号,并且没有一定规律可循。

要方便对档案的查考利用,案卷目录的编号应系统、明了、简便、实用。所谓系统,是指使案卷目录号成为档号中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层次。能反映档案分类的一般情况;所谓明了,就是让档案工作人员一见目录号,就能知道目录内的案卷属于哪一基本属类;所谓简便,就是目录号的形式应尽可能浅显。避免复杂化,以防给书写带来不便;所谓实用,就是这种目录号的编制方法对大、中、小立档单位都基本适用。所以,我以为应厉行小流水编号。即只把同一门类下同一保管期限的案卷目录顺序编号。如,文书档案永久卷的第一本案卷目录编号为1.0,则永久卷第二本案卷目录的编号为1.1,第三本案卷目录的编号为1.2,以后类推。文书档案长期卷的第一本案卷目录号为2.0,则长期卷第二本案卷目录的编号为2.1,第三本的案卷目录号为2.2,以后类推。其他档案案卷目录号的编制也“照方抓药”。如声像档案的第一本案卷目录号为5.0,第二本的案卷目录号则5.1,第三本的案卷目录号必为5.2。这是一种十进位制数字型复式目录号编制方法。

实行十进位制数字型复式目录号编制方法的优点是:其一,系统明了。使目录号既反映本目录形成时间早晚。又反映目录的序数。更重要的是,还反映目录内案卷的属性。如,一本编号为1.5的目录,其反映出如下信息:第一,目录内的案卷为文书档案永久卷;第二,它是文书档案永久卷的第六本目录;第三,它形成的时间晚于文书档案永久卷的第五本目录(即1.4号目录),早于文书档案永久卷的第七本目录(也就是1.6号目录)。即从形成时间上看,它是1.4号目录的“弟弟”,1.6号目录的“哥哥”。这样,档号的系统化要求在目录上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既弥补了案卷目录大流水编号的不足,又发挥了目录大流水编号“全宗内目录号不重”的长处。

其二,简捷便当。从记忆角度讲,目录号大流水编制,加大了档案员记忆案卷检索路径的难度,而目录号小流水编制。则减弱了档案员记忆检索路径的难度,提高了记忆的精度。从操作角度看,目录号大流水编制,形式上单一,看似简便,内容上庞杂,实却繁琐,的确不如小流水编号来得便当。把目录号大流水编制尽早改正到小流水编号上。要比大流水一直编下去给今后来的麻烦要少得多。从便于查考利用角度考虑,益处也大得多。而便于使用和保管,是档案工作的终极目的和根本准则。

其三,适应性强。一个单位的文书档案或业务档案一般形成数量较大,且在形成数量和内容上规律性较强。目录号小流水编制的方法,适应了这一特性。如一个年形成档案千卷左右的立档单位。由于档案门类多样,形成的案卷数量又相差悬殊,大流水编制目录号的方法是很累人的。因为在进行目录号的编制时,还要顾及本单位其他档案门类的目录编制情况。但编出的目录号对于提供利用工作来说,作用轻微。真正是为编号而编号,忘记了编目的根本,既不划算,也不明智。小流水编制目录号的方法,则弥补了这一缺陷。某一类或某一属类的案卷多,按照每1000卷左右编制一本案卷目录的要求,它形成的案卷目录必然多,某一门类或某一属类的案卷少,它形成的案卷目录必然少,其易编易记的长处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小流水编目录号的方法既适用于大单位,也适用于中小单位,克服了大流水编制目录号只适用于小单位目录编号的不足。

标签:;  

论目录编号的编制_档案目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