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医医院肾病科血透室 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护理体会,总结其应用经验。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改良及护理体会。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改良后提高了长期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的寿命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294-02
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维持血液透析的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1]。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但是由于在长期的透析过程中反复穿刺,会导致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所以提高穿刺技术,维护动静脉内瘘的通畅非常重要。本文以回顾分析本院5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改良穿刺方法后对内瘘血管的功能的观察,及护理心得供大家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血透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6~87岁,平均58.4岁;透析2~8年,平均5.4年,平均每周2~3次,血流量为200~250mL/min,所有患者定期随访。
1.2 方法
将改良前后的方法分别在52例使用自体内瘘透析的患者中交换使用,由5名护士进行穿刺,均使用16G穿刺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经济与文化程度均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改良前:动静脉穿刺时,使用16G穿刺针,动脉端进针是离心方向,针尖斜面朝上,针进入血管后转动针梗使红点朝上,让针尖斜面与血管壁相背,再固定针柄,静脉端进针是向心方向,针进血管后方法同动脉端转动针梗,使用这样穿刺方法,在转动针梗时会增加病人的痛感,拔针后针眼较大,部不利于伤口的愈合。改良后:动静脉穿刺时,同样使用16G穿刺针,动脉端进针是向心方向,针尖斜面朝外,针进入血管后直接打开针柄,针尖斜面自然朝向血管壁下方,直接固定针柄,不需再次调整针尖斜面,减少病人的痛感,也简化了操作步骤,拔针后针眼皮瓣愈合较快,针眼较改良前小,利于血管的保护。
2.结果
动静脉内瘘穿刺改良前穿刺成功率为98.56%,针眼渗血率为1.20%,改良后穿刺成功率为98.70%,针眼渗血率为1.1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前护士操作繁琐,患者痛感明显,针眼大,伤口愈合较慢,影响血管的修复。改良后简化了操作步骤,拔针后针眼皮瓣愈合较快,针眼较改良前小,利于血管的保护。
3.护理体会
3.1 经过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对患者进行穿刺部位的观察,拔针后针眼皮瓣愈合较快,针眼较改良前小,利于血管的保护,病人的痛感也较前减轻。对于改良以后护士穿刺步骤简化、方便、快捷,皮瓣愈合快,避免穿刺部位的感染,同时也保护了穿刺部位的血管和皮肤。
3.2 良好的健康教育
维护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的关键,只有确保血管通路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实时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使患者从意识上开始重视内瘘血管的重要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使用内瘘肢体提重物,衣袖要宽松,睡觉时不可压迫内瘘肢体,平时要学会自己观察内瘘血管的杂音,要避免在内瘘肢体进行穿刺输液,测血压。
3.3 合理安排穿刺时间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3]指出:成熟内瘘血管要求血流量为500ml/min,静脉直径≥5mm,距皮深度<6mm,手术后第1次穿刺时间要等内瘘穿刺必须待其成熟后才进行,AVF成熟时间一般在内瘘成型术后1~3月,建议最好在8~12周以后开始使用内瘘, 特殊情况也要至少1个月内瘘成熟后开始穿刺,适当延长内瘘首次穿刺时间,可延迟内瘘功能不良的发生。
3.4 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
每次护士在穿刺时要有计划的变换穿刺点,首次使用的内瘘动脉端要离吻合口3cm以上,两针之间的距离要有6~8cm,可采用绳梯式或者纽扣式穿刺方法,穿刺点呈现出均匀分布状态,尽量避免定点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膜形成血栓、假性动脉瘤、穿刺部位血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3.5 掌握好压迫止血的时间
内瘘血管止血要以最恰当的力度和最适合的时间来止血,护士在为患者拔出穿刺针前要充分评估穿刺针的进针部位,必要使可打开把创可贴观察进针点,拔出穿刺针时应快速拔出后立即用拇指指腹按压穿刺点,力度以穿刺部位没有渗血和血肿但血管又通畅为目的,每次按压时间为15~20分钟,具体按压时间要根据病人的凝血功能、血压、营养状态来具体定按压的时间。切记要避免长间按压,造成内瘘阻塞。
3.6 控制好每次患者的超滤量
对于透析患者来说要把握好“干体质量”,它是设定患者每次透析时超滤的一个重要依据,透析间期体重也不可长的过多,每次透析超滤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做好患者的对水份的控制,监督患者做好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保护内瘘血管的一个重要环节。
3.7 中西医结合护理
对于内瘘血管发生血肿的部位采用我院的黄金万红膏涂抹在血肿部位,但要避开穿刺点,再加上远红外线血管治疗仪照射,每次40分钟,每天两次,有助于淤血的吸收和扩散,效果非常显著。
那么,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维持期的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维持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血栓是患者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定期监测和检查动静脉内瘘,维持内瘘的正常功能和通畅,定期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有自我保护和自我护理的能力,防治血栓形成、防止感染、注意保护血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进行评估和沟通,妥善进行护理干预,预防内瘘堵塞的发生,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维持患者的生命线,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有至关的重要作用,也是护理人员研究的任务和方向。
总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患者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线,作为护理工作者就是这个生命线的守护者,一个功能良好的血管可以给在生死边缘的患者有生命的希望,提高透析效果,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质量。那么,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保护就显得举足轻重,在透析护理过程中要用最精湛的穿刺技术、最科学的穿刺方法、用最好的服务理念来为我们透析患者保驾护航,实时给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增加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维护患者的生命线,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有至关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淑美,成小清,范迎春.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4-48.
[2]刘晓辉,单岩,时秋英.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045-047.
[3]王玉柱,叶朝阳,金其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8):549-558.
论文作者:王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动静脉论文; 针眼论文; 血液论文; 方法论文; 部位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