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沙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建筑业在我国得到极大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混凝土施工是现在建筑业中最为主要的施工技术手段,其施工技术要点关系到建筑物的生产质量,本文浅略探讨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工民建筑 混凝土 施工
前言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施工环节,对整个工程质量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混凝土技术在工民建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采用,它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尤其是与钢筋有效组合后形成的钢筋混凝土,具有承载力强、整体性好、刚度大、耐腐蚀、耐火和适应性广等特点。但是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很小(只有0.000l~0.00015),要使混凝土不开裂,受拉钢筋的应力只能达到150~200N/mm2,而钢筋的屈服强度很高,钢筋的抗拉强度未能充分发挥。预应力混凝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在结构或构件的受拉区,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使受拉区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当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在受拉区产生拉应力时,首先要用来抵消受拉区混凝土的预压应力,从而使受拉区混凝土出现裂缝时最小荷载增大,并在使用荷载不变的条件下,缩小裂缝展开的宽度,提高结构或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的混凝土。
1.混凝土的类型及特点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合拌制成混合料,再经硬化而形成的表观密度在1950~2500kg/m3之间的固体材料。它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具有适应性强、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道桥、水工、军事等工程,是当代用量最大的工程材料。
混凝土的种类很多,按容重分有特重混凝土(容重大于2700kg/m3)、普通混凝土(容重约2400 kg/m3)和轻混凝土(容重小于1900 kg/m3,此外为满足一些工程的特殊要求,还可配制特种混凝土,如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碱混凝土、耐酸混凝土、修补混凝土等。
按照生产与施工方法,混凝土分为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压力灌浆混凝土、预填骨料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挤压混凝土、离心混凝土、真空吸水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等。
混凝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人造建筑材料,除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较金属、木材和塑料便宜、经久耐用、能源耗用少外,还具有许多优点:在凝结前混凝土拌和物具有可塑性,可浇筑成任意形状及尺寸的构件,适应性强;可根据工程要求配制出不同性质的混凝土,相对于钢材与木材而言,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其组成材料中砂、石、水均可就地取材,价廉,生产能耗低。其缺点是:自身质量大,抗拉强度远远小于抗压强度,变形能力相当小,性脆易裂,干缩和热导率较大,施工质量波动也较大。
2.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制备、运输、浇筑捣实和养护等施工过程,各个施工过程相互联系和影响,任一施工过程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近年来混凝土外加剂和各种新型混凝土发展很快,它们的应用和出现影响了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自动化、机械化的发展和新的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的应用,也大大改变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面貌。
2.1混凝土制备
混凝土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组成,有时掺加外加剂、矿物掺合料。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尤其对于水泥,当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制备是指将各种组成材料拌制成质地均匀、颜色一致、具备一定流动性的混凝土拌合物。由于混凝土配合比是按照细骨料恰好填满粗骨料的间隙,而水泥浆又均匀地分布在粗细骨料表面的原理设计的。如混凝土制备得不均匀就不能获得密实的混凝土,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制备是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
2.2混凝土浇灌与振捣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等是否符合要求,接缝是否严密;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及保护层厚度等,并将检查结果填人隐蔽记录表中;清除模板上的垃圾和钢筋上的油污;浇水湿润木模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模板的空隙和孔洞应堵严实。在浇筑过程中还应及时填写混凝土施工日志。2)混凝土的浇灌(1)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规定。①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如浇筑前已有离析现象,应重新拌合后方可入模。②混凝土的浇灌,应由低处往高处逐层进行,并尽可能使混凝土顶面保持水平,以减少混凝土在模板内的流动,防止骨料和砂浆分离。埋设件位置应特别注意,勿使其受到移动。③混凝土的浇灌工作,应尽可能连续进行。如必须问歇,其间歇时问应尽量缩短,并要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如果由于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对混凝土结构一次连续浇灌完毕,而必须停歇较长时间,致使混凝土已初凝。当继续浇灌混凝土时,则形成了接缝,即为施工缝。施工缝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强度外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就会引起质量事故。
3、混凝土配合比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14cm,初凝时间在4h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h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可见,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结论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影响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性能,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另外,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最终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采用有效的措施,掌握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及强化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正品:《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20期
[2] 闵旺荣:《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科技风》,2013年12期
论文作者:田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强度论文; 质量论文; 钢筋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