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底后循环缺血患者TCD检测结果分析论文_毛金勇

毛金勇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132011)

【摘要】目的:对脑底后循环缺血患者应用TCD检测的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实施脑电图检测与TCD检测,观察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脑电图检测总异常率为61.29%(38/62),其中重度异常1例、中度异常7例、轻度异常30例;TCD检测总异常率为80.64%(50/62),其中脑动脉狭窄11例、血流速度增快17例、血流速度减慢12例、脑动脉硬化10例,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121)结论:对脑底后循环缺血患者应用TCD检测,可对其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具有诊断结果准确率高的优势,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脑底后循环;TCD检测;脑电图

后循环缺血系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的特点[1]。临床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麻木、头痛、呕吐、短暂意识丧失、行走不稳甚至跌倒。因此,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可较准确的反映其颅内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生理参数改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脑底后循环缺血患者TCD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62例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45至75岁,均龄(60.35.2)岁,病程1至8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脑底后循环缺血定义,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种检查方法均由资深医生操作,检查完成对检查结果的异常率进行对比。

1.2.1脑电图检测

62例患者先采用脑电图仪进行检测,患者取卧位,闭目,连接导联电极,走纸速度控制在3cm/s,时间常数设定0.3s,滤波频率调节为35HZ,电压设定为10μv/mm。进行单极和双极的描记后,再进行睁闭眼和换气试验。

1.2.2TCD检测

对62例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取卧位,通过2MHZ探头经枕窗、颞窗分别对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频谱及各血管血流速度,脉动指数,监听声频。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62例患者脑电图检测与TCD检测的异常情况,脑电图检测异常情况主要包括重度异常(中慢波)、中度异常(慢波>50%)、轻度异常(波频变慢,慢波>25%)。TCD检测的异常情况主要包括脑动脉狭窄(收缩期峰值流速≥ 140cm/s、平均流速≥ 60cm/s)、血流速度增快(收缩期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160cm/s,在前动脉>120cm/s,在椎动脉>100cm/s,频谱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可听到杂音)、血流速度减慢、脑动脉硬化。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 SPSS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 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记录62例患者的脑电图检测结果与TCD检测结果。

脑电图检测总异常率为61.29%(38/62),其中重度异常1例、中度异常7例、轻度异常30例;TCD检测总异常率为80.64%(50/62),其中脑动脉狭窄11例、血流速度增快17例、血流速度减慢12例、脑动脉硬化10例,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121),见表1。

表1 脑电图与TCD两种检查方法异常率比较【n(%)】

3、讨论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上段脊髓[2]。大脑的血液供应主要分为前循环系统和后循环系统两部分:1.前循环系统: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等,提供大脑的2/3的血供;2.后循环: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提供小脑及大脑后1/3的血供。所谓的后循环缺血,就是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可能引发的原因有:颈椎病、动脉瘤、动脉硬化等。

通过对患者实施TCD检测,可初步判断高危患者的脑血管疾病。利用头部比较薄弱的部位,建立生理透声窗,对颅内的部分大小动脉进行无创脑血管疾病检查,利用彩色多普勒效应,全面检测颅内部分动脉血流多普勒信号,反映脑血管的基本状况及其疾病[3]。若患者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并伴有杂音,提示出现脑血管狭窄。而脑电图检测,由于患者脑部出现一过性缺血时间短,脑电图异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对于患者血管血流变化不能直观的反应,其诊断异常率劣于TCD检测。

本次研究对我院62例脑底后循环缺血患者应用脑电图和TCD两种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实施TCD检测总异常率为80.64%(50/62)优于脑电图检测总异常率61.29%(3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TCD检测不仅准确率高,而且无创无辐射、安全经济、快速简便,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诊断技术。

综上所述,脑底后循环缺血患者应用TCD检测,操作简单方便,诊断准确率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1]周东强, 刘桂英, 张俊兰. CDFI、TCD、TCCS联合检测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16):9-11.

[2]左宗菊?,?刘扬?后循环缺血病变中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的价值分析[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3):219-221.

[3]韩红梅. 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病变注意要点探讨[J]. 中国实用医刊, 2016, 43(8):40-41.

论文作者:毛金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8月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脑底后循环缺血患者TCD检测结果分析论文_毛金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