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自由区大观述评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自由区大观述评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自由区大观》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大观论文,由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谷源洋、魏燕慎、王耀媛三位学者新著的《世界经济自由区大观》(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七·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介绍世界经济自由区较为全面的一部新作。该书对遍布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自由区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成败原因和效益评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该书较多采用了比较分析的写作方法,从不同类型的经济自由区的比较分析中,从不同的经济自由区管理体制中,从设区国不同的自然条件与优惠措施中,从各国实施的不同政策法规中,从不同国家经济自由区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中,为读者全面地展现了世界经济自由区的现状,对发展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自由区(我国称之为经济特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列举了世界经济自由区遇到的现实问题

世界经济自由区始建于1547年,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变化,真正蓬勃发展时期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国际环境相对稳定,世界各国先后掀起了经济发展的高潮。特别是二战后获得独立的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意识到经济上落后就要受制于他国的道理,因此,他们急于发展民族经济,加速实现本国工业化的进程,经过各种尝试之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较多国家或地区采用了建立经济自由区,利用外资发展民族经济的发展战略。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相对过剩的资本也找到了广大的国际市场。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自由区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增添了活力。在世界经济自由区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出现一些问题,该书对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科学的探讨。

(一)经济自由区的租税奖励限度问题

各设区国实行的租税政策存在着较大差异,租税奖励的作用也日趋复杂化。该书提出了目前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为引进资金和技术正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甚至不惜放宽投资奖励和租税减免的措施,这种让步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必须把握好限度,否则将对发展中国家增加税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不利。总结近40年经济自由区发展的实践与经验,该书作者提出,仅仅提供租税奖励,而没有其他方面措施的配合,对外来投资和吸引力是相当有限的。

(二)经济自由区的土地政策问题

目前,世界各设区国对土地的管理政策有5种做法:不允许外商拥有土地;外商可以拥有土地;外商可以拥有土地,但限制其拥有的数量;外商不拥有土地,但拥有一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规定期限内设区国不能收回土地使用权;外商可以开发荒地或偏僻地区的土地。中国政府采取的是出让一定期限内(最长不超过70年)土地使用权,土地归国家所有的政策。此外,世界各设区国的土地政策,包括土地出售、租赁期限、租金、付款方式等问题,均不尽相同,值得我们加以借鉴,以保证土地这一宝贵资源不被浪费,得以充分利用。

(三)关于外资企业的股权比例

该书指出,对外资企业股权比例这一问题的认识各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设区之初不允许外商独资,限制合资企业中外商股份比例,以此来维护国家的主权,从发展趋势上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越来越多的设区国放宽了对外资股权比例的限制,并允许外商独资经营。

在外资企业创利结汇上,该书归纳了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外资所得利润可以结汇,但不能撤走投入的资本金;二是引进时“多多益善”,撤走时“好聚好散”,吸引外资重要在于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三是外汇短缺时,对结汇严格管理,外汇宽裕时,对结汇放宽。

(四)良好投资环境应具备的条件

该书指出,国际投资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获利性;流动性。这三条原则涉及到了政治风险和经济环境两大因素。政治风险决定投资的安全性,如设区国政策法规上的变动,政治局势的稳定性等等。经济环境涉及到投资的获利性和流动性,如劳工充足稳定、币值稳定、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可以说,安全性,获利性和流动性是每一个投资者,在投资前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该书肯定指出,目前,我国对外资吸引力较强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局稳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五)区内的货币流通问题

货币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外汇稳定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自由区可使用本国货币,区内外流通的货币应该统一;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经济自由区应发行特种货币,由区内金融中心加以控制,以保证汇兑自由。该书作者认为,要达到加速经济发展的目的,资金自由流通和汇兑问题必须尽快妥善解决。

(六)经济自由区的产品内销问题

外资企业产品的内销涉及到设区国对民族工业的保护。对这一问题,该书归纳了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采取过度的工业保护政策,将影响本国工业向高层次发展,削弱民族工业参与竞争的能力;二是发展中国家对民族工业采取“动态”的保护,规定保护期限和保护程度;三是合乎经济理性的保护才是具有可行性的保护,支持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

(七)经济自由区企业产品的自制率问题

产品自制率既涉及外国投资的直接利益,又关系到设区国的产业保护问题。设区国规定产品自制率能节约外汇,带动国内相关联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该书作者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把产品自制率当成工业化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并利用产品自制率制度保护和发展自己,但也应同时注意投资重复、成本升高和产品质量低的问题。

(八)建立弹性保税体系问题

保税业务体系由保税仓库、保税工厂和保税区组成,对推动转口贸易和三角贸易,拓展经贸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获得多种经济效益。将保税仓库、保税工厂和保税区各自的功能综合起来,形成弹性保税体系已为各国所重视。该书作者归纳了弹性保税体系的诸多优点。指出建立该体系,应以科学的、周密的可行性调查研究为第一步。如地址的选择、类型的确定、客户的调查、目标的制定和基础环境等等。

(九)经济自由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该书作者指出,随着科技的应用和日益工业化,使经济开发中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日渐增高,具体说,包括对天然资源的大量损耗;经济活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景观造成的损害三个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为摆脱贫困,不惜牺牲某些利益,来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得以倾倒毒物废料、转移污染大的工业。目前,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把环境当作一种资源加以保护,以保护经济自由区以及设区国的环境品质。

该书提出的上述问题,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自由区的成败与效益。

二、阐述了世界经济自由区区域发展的现状

该书揭示了世界经济自由区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历史阶段,经济自由区的产生,即1547年-1950年,经济自由区类型单一,发展速度缓慢,地理分布狭小,业务范围单一。

第二历史阶段,即1950-1970年,为经济自由区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飞跃性变化,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化;向高科技转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历史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自由区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数量上有着惊人的增长,质量上向高质化迈进。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导致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转移,使科技型经济自由区迅猛兴起,使世界经济自由区不断出现引人瞩目的发展新趋势并产生新型的国际经贸合作形式:如几个国家共同创建区域性或集团化的经济自由区。

目前,欧洲作为经济自由区的发源地,已拥有100多个经济自由区,多属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类型。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最早的自由贸易区和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均产生在欧洲。经济自由区的创办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起了重要的作用。欧洲经济自由区的特点是:创办的历史悠久,类型与数量较多,投资环境比较完善。

发展中国家是经济自由区最有活力的地区。随着亚太经济的崛起,东亚地区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自由区的集中地,而拉美和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效不太显著,但有后起之秀、奋起直追之势。进入90年代之后,亚太经济在美国经济低速徘徊,欧共体国家为欧洲货币体系的危机所困扰,全球大面积经济不振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平均接近6%,其中中国大陆、台湾、泰国、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与地区1993年平均增长率为7%。尤其是中国大陆经济调整后大踏步前进,给周边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与环境,为亚太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发展中国家创办经济自由区以扩大出口,增加收入,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就业机会,发展民族工业,经济发展不断上新台阶为目的。其特点是:提供优惠的投资条件、劳动力充足、政局相对稳定,已完成了过去密集产业向资本密集产业的过渡,开始了向技术密集型、高层次的科技自由区的升级过程。

美国是经济自由区的集中地。美国以创办经济自由区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由于其国土辽阔,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使得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创办层次高、投资大的高科技经济自由区,除了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以外,美国还有100多个科学园区,其中有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硅谷”。硅谷集中了世界半导体、电子技术的精华,是世界微电子工业中心,是世界各地到处可见硅谷的电子产品。美国科学园区的特点是:集科研、生产、教育于一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生产企业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科研成果能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经济自由区内的企业协助科研的顺利进行,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为美国带来了高额利润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前苏联、东欧地区是建立经济自由区的后来者。二次大战后过于集中的封闭性经济,使得前苏联和东欧经济自由区起步较晚。目前,独联体国家处于筹建或初始阶段。由于东欧地区民族矛盾激化,战乱不断、政局不稳。经济发展滞后不前,通货膨胀严重,因而影响着经济自由区的建设与发展。一旦政局平稳之后,经济建设就会提到首要日程,势必带动经济自由区的迅速发展。

三、对不同类型经济自由区进行了比较

该书将种类繁多的经济自由区归纳为四种类型:自由港、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和科学园区,并对不同类型的经济自由区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为设区类型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一)自由港。自由港作为豁免海关的某些限制,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一种手段,是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有着贸易、金融、投资和运输四个方面的自由,与其他类型经济自由区的区别是:自由进出领域的广泛性和各种商品进出的自由性。较高的开放度和与之相关的安全度是自由港吸引外资与技术的优势。而创办自由港的条件是:应具有天然良港的优势,有优势的地理位置,能缩短时空的距离,有广阔的空间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能提供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组织管理。书中对香港的实例分析比较全面。

(二)自由贸易区。是以贸易为主、工商业兼营的多功能经济自由区。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提供就业,促进工、商、贸经济全面综合发展为目的。自由贸易区的自由度较自由港相对低些,表现在海关豁免待遇上,但功能比自由港广泛多样。同时也具有自由港转口贸易和转口商品储存与简单加工的功能。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将呈现出自由贸易区向多功能方面发展的趋势。

(三)出口加工区。以优惠条件吸引外资,发展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出口加工工业,为制造、加工或装配出口商品而开辟的特殊区域。它比其他类型经济自由区具有的突出作用是:有利于利用外资;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开发落后地区,以促进设区地区的经济全面发展,最后这一作用尤为显著。1966年台湾建成了亚洲第一个正式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高雄出口加工区,并获得了成功。

(四)科学园区。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为促进高科技产品研制、生产与贸易,将本国的经济自由区逐步向多元化、高层次方向发展,出现了一种将科研、教育、生产与贸易相结合的新型经济自由区—一科学园区。产生于50年代,发展于70年代,目前已进入稳固发展期。科学园区是当前经济自由区发展的最高层次的类型。建立科学园区的先决条件是拥有先进技术,充裕的资金,同时高科技研究开发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还需有便捷的交通与信息网络系统,有高速现代交通运输设施,有吸引与培养科技人才的科学研究环境。成功的科学园区往往收回巨大的经济效益。

不同类型的经济自由区有不同的功能,需要相适应的创办条件。该书的对比分析,为开办经济自由区的经营者提供了决策的理论依据。

四、对如何开发和建好经济自由区进行了探讨

在如何开发经济自由区的问题上,从设置的一般程序上提出了定点、定(类)型、定产(产业类型)与定量(规模)的“四定”理论;在设区环境条件上,归纳了政治与行政管理环境、运营环境、市场环境、财政与金融环境四个方面;在建设经济自由的经营管理体制方面,分为宏观决策、监督和协调与微观的组织、领导和日常管理两个层次,论述了建设管理经济自由区的重要性。同时还较全面地介绍了一些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现正施行的主要法规和政策,以供读者参考供鉴。

在如何评价经济自由区的问题上,该书指出,对经济自由区的成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由区的成败要作具体的分析,才能比较全面地估计得失状况,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教训。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通过成本与效益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出口加工区得不偿失,其依据是: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投入成本超过实际收益;创造的就业机会和赚取的外汇收入有限;外资企业对设区国的技术转移程度较低;外资企业缺乏同设区国其他部门的联系。上述见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世界各国的经济自由区,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在多数,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世界贸易增长会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经济自由区也将同设区国的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经济自由区的发展。

该书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方法,对世界经济自由区进行了立体的、全方位的论述,从某些国家的成败实例中,以点带面,为其理论提供了佐证,推动了对经济自由区的理论研究,可以使读者比较透彻地了解当代世界经济自由区的发展状况。

应当指出的是:该书在论述世界经济与经济自由区的关系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深,即经济自由区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表明商品经济体系的形成和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沟通了南北方国家的经济联系,还反映着国际资本的走向,还促进着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同时,我们希望该书作者对世界经济自由区发展趋势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标签:;  ;  ;  ;  ;  ;  

世界经济自由区大观述评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